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 林翠红语文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是四者的融会贯通。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听”与“说”的结合,还强调交际双方的互动性,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并存的一种交互表达。它不仅要求学生有听说的技巧,还要求具有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口语交际是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技能,是学生从小应该培养的能力。
从大量的语文教学实例中可知,语文学习不理想的学生通常也不善于表达,而口语交际能力较差的学生,其语文学习能力也不高。口语交际课要解决的是语言应用与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口语交际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培养和积累。因此,丰富学生的交际内容,提高交际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一、根据学生需要,勇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口语交际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学生带到一种真实的交际情境中,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目标。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教学为例。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让学生“说服老师同意办报纸”。这个话题远离学生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实际,学生对怎样办报纸了解甚少,也没有办报纸的需求,自然他们对这个话题就不会感兴趣。具体教学时,教师把“说服老师同意办报纸”换成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说服老师举办元旦联欢会”。想举办元旦联欢会源于学生的生活需要,教师更换话题后,所有学生都在努力思考,迫切地想着一定要说服老师支持他们举办元旦联欢会,所以在后来有位学生代表说服老师理由不充分时,其他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补充。在教师说出自己的疑虑后,学生又生怕代表说不好,也迫切地想帮忙,这样,在最后总结说服别人的技巧环节就会水到渠成,完美结课。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资源,教师在教学时应在领会编者编写意图的前提下,不拘泥于书本的固定模式,而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以本为本”。任何教材都只是知识海洋中的一滴水,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一定要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二、合理创设情境,循序渐进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从中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而创设情境的真正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交际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口语交际的机会。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结合事例教授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然后带着要求去练习、去评价,总结实践要领及注意事项再运用于生活中,而不是教师个人的才艺展示,不能为了创设情境浪费大量时间。
一般情况口语交际的流程是,先出示交际要求与目标,举例示范,明确学习方法,然后创设情境迁移方法,对着要求进行评议,最后结合生活实际再运用,让学生学会自主交际,最终达成目标。整堂课学生的训练要有层次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听说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每一次训练都要提出要求,而不是盲目地训练,表面上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学生收获甚少。
三、明确听和说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听有听的要求,说有说的要求,听说要求都要明确。倾听是口语交际的基础。现在学生的表达欲望很强,而能够安静地倾听他人发言的却少之又少。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显得非常重要,要让学生明白,倾听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艺术。
例如,在教学“请你支持我”的相关内容时,当有的学生在小组内抢先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就提出这样的要求:别人发言时要注意听,学会取长补短。学生在初步学习了获得别人支持的方法后,教师结合本节课的实际需要用设立奖项的方式给学生听、问、说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1)认真倾听奖:不能随意打断别人说话,要认真倾听,要能抓住对方说话的要点。(2)善于提问奖: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有意义、有价值。(3)表达清楚奖:能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无形中注意了各方面的要求,也为后面的评价环节奠定了基础。最后,学生在结合话题进行组内交流时,教师又提出要求:注意倾听,结合说服别人的要点进行评价,看谁最有可能获得支持。
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教育即生活”告诉我们,脱离现实生活的交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口语交际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怎样与别人交流,懂得遵守交际规则,掌握交流的技巧,以便生活中更好地与别人沟通,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教师在教学“请你支持我”中把“说服老师同意办报纸”这个话题换成让学生“说服老师同意举办元旦联欢会”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李吉林老师也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何为具体的情境?就是学生的生活场景。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才能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说话训练,而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课下的拓展训练更要结合其实际生活需要。
例如,在“请你支持我”一课结束时,教师设计作业:我们的城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请同学们回家后运用今天学习的交际技巧说服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显著。只有让交际的话题和情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更好地体现口语交际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生活、课堂的各个角落、各个环节。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对话,无不是在进行口语交际。应该说,口语交际的练习场所无处不在。教师只有将教学贴近鲜活的生活场景,才显得更有意义,只有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切从学情出发,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第十一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