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策略

作者: 刘芳

作为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而要依托教材开发出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丰富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更好地生成教学目标。对于教师来说,先要以教材资源开发作为基础,同时兼顾多个资源开发点。如,开发地方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社会时事热点、学生实际生活素材等作为课堂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构建学科知识资源体系

教材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资料,也是教学资源开发的基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涵盖图片、理论知识、事实案例等,要想完成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师首先要深刻把握教材内容,认真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各种资源。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来看,各章节、课时中均配有相应的活动案例,教师可以将这些活动案例作为基础教学资源。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第五框“国家司法机关”这一内容时,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以教材中的活动案例为依托,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形成内容丰富、契合实际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力支撑。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中的活动案例——“小方爸爸的故事”进行挖掘,形成教学资源。“以厂家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我国机关中的角色资料”“审判活动的资料”“各级人民法院职能及其内在关联”等,这些均是通过对教材中的活动案例进行充分挖掘得出的教学资源。此时,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构建以“审判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知识资源体系,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第六课“我国的国家机构”的学习,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查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校园欺凌”资料,以此为基础,向学生展示真实的“校园欺凌”案例,将这一案例及判刑结果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思考不同国家机关之间如何行使其职权,以及为什么该国家机关需要行使该职权等问题,进而构建不同国家机关的性质及如何行使职权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高度关注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从而积极配合并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二、拓展延伸教材内容,构建时事政治资源系统

在深入挖掘教材中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依托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开发教材之外、契合教材内容主题的资源,构建时事政治资源系统。教师可以将社会新闻、时事热点等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理解知识内涵、发展课程核心素养提供有力支撑。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来看,案例是有限的,而本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时事政治密不可分,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必然会涉及时事政治的内容,若一味地依靠教材文本,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时效性,且枯燥无味,无法集中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要紧紧围绕教材中不同章节、课时的教学主题,关注身边的时事政治,将其融入课堂教学,这样既可以完成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可以进一步拉近学生与课程知识的距离,促使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形成法治意识与道德意识。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第四框“监察机关”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监察机关”“监察机关与其他机关的关系”“监察机关的社会职能”等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入“中国纪检监察网”中的“审查调查”页面,让学生切身感受监察机关的执纪执法过程,选取适当的视频资料,分别插入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问题交流环节”作为教学资源。教师将视频资料分解为教学资源,包括:(1)案件中提到“监察委员会”,这是什么样的机关?在这一案件中,它做出了什么行为?起到什么作用?(2)为什么查处“不认真履职尽责”的是监察委员会?而不能是公安机关呢?(3)若监察委员会没有处理好案件,需要向谁反映呢?(4)监察委员会是如何产生的?通过这样的设计与处理,教师将社会热点新闻转化为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对监察机关及其职能形成直观认知,进而构建以不同主体为载体的时事政治资源系统。

三、围绕内容设计活动,形成地方特色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教材内容来看,包含了很多关于民族团结、社会建设与发展、“中国梦”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知识内容,设计出一些具有趣味性、交流性和探究性的活动,将本地区的地方特色红色资源融入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促使这一资源转变为教学资源并融入课堂教学过程。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十课“建设美好祖国”第二框“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这一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环境的变化,认识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情感,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可依托本地的红色资源,还可以搜集本地区老革命、老红军的资料等,围绕这些红色资源,设计出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课堂活动,从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资源,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改革创新启发教学,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教师要开发教学资源,必须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契合教学需求的优秀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启发式教学,可以根据课程内容、传统文化资源,设计启发情境,让学生在与传统文化资源接触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这一内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本节课蕴含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孙中山、鲁迅等人在“家国”方面的文字资料引入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设计启发教学情境:“‘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句名言中的‘本’是什么呢?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你运用现有的知识对这句话加以说明。”在这样的启发情境中,学生的思想受到这句传统名言的启发,对家、国、个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思考,同时结合名人名言,展开互动交流。通过设计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进一步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资源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料,辅助学生参与学习,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思想与观念的培养。

综上所述,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具有较多的资源开发切入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深入开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由此可以发现,开发教学资源,主要是依托教材,梳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运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引入时事政治、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不同方面的素材,完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为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学相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第一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