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融入环保意识的策略探究
作者: 陈占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因此“环保意识”渐渐深入人心。同时,社会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幼儿教育,在当今社会,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将教育目光放长远,除了关注幼儿的饮食起居,还要对幼儿的精神发展予以足够重视。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当承担起培养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责任。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幼儿美术教学中的环保元素,将环保意识与美术课程巧妙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环保意识,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一、幼儿环保意识的三个方面
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环保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想要让环保观念深入幼儿的内心,教师就应先让幼儿理解“环保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环保”这两大问题,然后从行动上引导幼儿,让幼儿明白“我能为环保做什么”,指导幼儿在生活中规范环保行为。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深入理解环保,将环保行为真正扎根于思想,落实于行动,着眼于生活。因此,在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时,教师就应当从“思维”“行动”与“生活”三方面入手。
1.思维: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当教师在班级中提出“环保意识”时,许多幼儿都会提出“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的问题。幼儿的抽象思维还在发展阶段,抽象的语言解释不易让幼儿理解,教师需借助具体形象的图片或影片的方式辅助幼儿理解。如,教师可以通过给幼儿展示,由于大气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的图片与视频,让幼儿看到飘在融化冰川上的孤立无助的北极熊,明白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进而对破坏环境的行为产生负面感受。
2.行动:增强幼儿“变废为宝”的动手能力。让幼儿树立环保意识只是环保教育的第一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采取环保措施才是环保教育的重点。将环保活动与美术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顺应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变废为宝”活动用生动、有趣且直观的方式,让幼儿将生活“废品”变为精美手工,既激发了幼儿对环境保护的热情,又让幼儿环境保护的思想真正变成行动。
3.生活:提升幼儿的环保行为。环保意识应深深扎根于幼儿心中,体现幼儿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将初步形成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觉的环保行为。如,教师可以让幼儿收集生活中的旧纸板制作手工玩具,也可以让幼儿为小区中的花坛制作环保标语……最主要的是,教师要选择顺应幼儿年龄阶段的引导方法,为幼儿设计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践行环保责任。
二、环保意识渗透的三大原则
美术活动与环保教育相结合,需要注意结合的方式与方法。如若在教学中“生拉硬拽”,不仅幼儿的环保意识难以树立,美术教学还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注意适时、适度、适当三大原则,在将环保意识融入美术活动时找好切入点,使环保意识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幼儿的心中。
1.利用节日渗透环保意识。如,4月22日是世界环保日,在节日前,教师就会要求幼儿绘制一些保护环境的图画,制作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告示牌,并在世界环保日当天进行展出。不仅如此,教师还可设立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园内纪念日。每逢这些纪念日,幼儿都会积极准备、精心制作节日所需的美术作品,在准备过程中,这些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自然而然印在了幼儿的脑海中。
2.可以从多领域渗透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建立不仅需要言传身教,更离不开耳濡目染。幼儿阶段,重复性是幼儿学习知识的特点。因此,为了让环保意识根植于心,教师应当让环保教育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在墙壁布置中,教室里的后黑板上以及幼儿的活动区域中,都有关于保护环境的标语与图画,这些生动形象的文字与绘画作品,不仅让幼儿感到赏心悦目,更让环保教育渗透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环保意识融入美术活动的实践策略
1.将欣赏“示范画”作为教育载体,帮助幼儿建立环保意识。欣赏是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处于成长阶段,很多时候无法完全理解成人教育教学性的言语,而图画欣赏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图画中所蕴含的教育启示比口头说教更容易让幼儿深入理解,铭记于心。
例如,当教师和幼儿说:“因为环境污染,很多森林都变成了沙漠。”这句话幼儿可能并不能完全理解,也并不会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而在《我们的家》这一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先准备一组“示范画”。第一张图画描绘的是青山绿水、动物们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第二张图画则展现的是光秃秃的土地裸露在外,上面既无绿草,也无鲜花,只有几根光秃秃的树墩子孤零零地立着,小动物们都流出了眼泪。看完了这两幅图画,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曾经美丽的自然环境消失了?”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积极思考保护环境的方法,并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达。
2.“变废为宝”手工教学,让幼儿在实践中领悟环保的意义。环保意识一直存在于幼儿的脑海中,但是却好像离他们的生活很远,这是因为幼儿阶段的环保教育往往空有口号,缺乏实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应在美术活动中将环保意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将鸡蛋壳、牙膏盒、包装纸、卫生纸筒等不需要的生活废弃物带到幼儿园,让幼儿通过简单的绘画、剪裁、拼接“变废为宝”,将这些本该丢掉的垃圾变成自己独创的艺术品,幼儿既感受到手工的乐趣,又提高了环保意识。
3.亲近自然,让幼儿领略自然之美。只有让幼儿亲近自然,才能激发幼儿对蓬勃的大自然的热爱,从而让幼儿在生活中树立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幼儿园阶段,幼儿的美术教学以描绘事物的形态、抒发情感表达感受为主要教学任务,因此,美术活动往往依托于自然而存在,教师常常会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自然景物,把眼前之景变为纸上的图画,或者利用自然界中天然的作画工具——落花落叶、树枝小草等创作图画。在此类亲近自然的美术活动中,幼儿走进自然,用眼去观察,用心来感受,亲手选取自然中自己喜爱的景色,捡拾自己需要的“绘画工具”,与自然接触、对话,自然能真情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例如,在《大自然的调色盘》这一美术活动中,教师让幼儿从家里找出废弃的硬纸板,并且在纸板上涂上自己喜欢的几个颜色制成调色盘。然后,将幼儿带出教室,当时正值初秋,天气凉爽,花朵与树叶都有不同程度的凋零,虽然落叶绿意不再,但是却呈现出精彩纷呈的颜色,虽然落花不再艳丽,但是凋零之后却也有一种成熟的韵味。教师让幼儿走进自然,从自然中寻找与自己“调色盘”中色卡颜色相似的落叶落花,并用胶带贴在色卡下。幼儿兴趣高涨,每张脸上都洋溢着笑意。这个“走进自然”的美术活动让幼儿注意到,这些落花落叶,也有它们独特的美,也从中认识到大自然的神秘与磨砺,从而让幼儿更加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应当开展创意性的美术活动,并把环保观念融入其中,在提升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同时使幼儿将环保意识牢记于心。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