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宋琼

美术教学是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幼儿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幼儿在美术学习及实践活动中易出现学习专注度不高、学习兴趣不浓、绘画实践过度兴奋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美术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使幼儿能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中获得更多的、愉悦的美术学习与实践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幼儿美术素养的目的。因此,幼儿园美术教师应合理地、深层次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实践环境,在改善美术教学模式的同时,切实丰富幼儿美术、实践的情感,为培养幼儿美术素养提供保障。

一、巧借美术课件,培养幼儿美术学习情感

兴趣是影响幼儿能否高质量开展美术学习与实践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传统的讲授式、实践式的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培养幼儿美术学习与实践的情感,且不符合幼儿美术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规律,还会影响幼儿园美术教学质量,甚至会对幼儿美术素养的形成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美术学习与实践的情感,使之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美术学习与实践活动之中,进而为培养、提升其美术素养以及美术创作热情提供保障。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也为美术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技术性支撑。多媒体课件具有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刺激作用,它在学前美术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对幼儿的视觉、听觉产生相应的“刺激”,这对培养幼儿的美术学习情感、艺术赏析能力与审美意识等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美术教学课件时,还要结合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等为他们制作相应的、能够满足美术教学需求、幼儿美术学习情感需求的多媒体课件,才能达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多感官“刺激”的作用,为提高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质量奠定基础。

例如,在简笔画教学中,教学目标与重点是让幼儿了解、掌握相应的简笔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绘画手法。首先,教师可利用网络为幼儿收集、制作一些与幼儿现实生活相关的简笔画或是与简笔画相关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作为教学导入课件进行播放、展示,以此调动幼儿对简笔画赏析与学习的热情。如,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花卉、喜羊羊(或其他幼儿喜欢的动画人物)、山峰、河流,等等,让幼儿对简笔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制作一些简单的简笔画绘画技巧的动画片(必须是幼儿较喜欢、较感兴趣的简笔画内容),在动画片中还要有机地融入简笔画绘画设计、简笔画人物或是景物的设计或创意技巧,培养幼儿的简笔画绘画技巧以及艺术想象力、创作意识、创作热情。

在简笔画绘画教学中,教师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相应的简笔画设计、绘画教学,如利用多媒体将课件中的动画内容进行慢放,使幼儿能够对一些简单的简笔画绘画技巧进行自我分解、理解与内化,以提高幼儿简笔画学习效率。此类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的简笔画教学课件,一方面,可以将传统美术课堂的静态化教学模式转变为动态化教学模式,以激发幼儿简笔画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动态化简笔画教学课件,增强教学内容与模式的趣味性,同时还可以强化幼儿对简笔画教学内容的感官刺激,这对强化幼儿对相应教学内容的认知、内化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幼儿美术实践能力

美术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美术教学时应合理减少理论性知识的教学内容,同时基于信息技术为幼儿设计更多的美术实践活动,进而促使幼儿在美术实践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与实践技能,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教师在基于信息技术开展美术实践活动时,必须结合幼儿实际为他们创设既有美术知识、美术实践能力、美术教学内容,又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的美术实践情境,使幼儿在美术实践过程中完成自主实践与探究活动,这对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艺术创作能力等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美术实践教学时,还要突出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结构性、渐进性,且要合理设计分层式的实践教学内容,以符合幼儿的美术知识、技能的获取规律,促进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与建构。

例如,教师在“剪纸”实践活动前,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直观性较强的传统剪纸基础知识及不同难度的剪纸图例及相关的剪纸技巧制作成课件,以供幼儿进行剪纸艺术制作的赏析、学习,幼儿则可以将既往剪纸学习知识与课件中的剪纸技巧相结合,为提高幼儿在剪纸实践活动中的剪纸技巧奠定基础。在剪纸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将事先制作的折纸方法、剪纸方法的课件进行循环播放,使幼儿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结合该课件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剪纸的实际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些难度不同的剪纸操作视频,如月亮、太阳、花卉、卡通人物等,并采用PPT课件的形式逐一循环展示。幼儿则可以在具体的剪纸实践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剪纸能力等自主选取相应的剪纸素材并能够在相关课件的提示下高效地、完美地完成剪纸实践操作,这对改善、调动幼儿的剪纸热情,增强其剪纸艺术实践与创作成就感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时,绝大多数的幼儿在信息技术辅助下均能高质量地完成剪纸实践活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些具有自主独立创作的剪纸主题,以此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艺术创作能力、想象力以及剪纸实践能力。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一个以“我的小房子”为主题的个性化剪纸活动,鼓励、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剪纸技巧进行大胆的创作。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小房子”剪纸创作的框架或思维导图,以供幼儿在剪纸创作时进行参考。此类主题式的个性化剪纸实践活动,既能满足不同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学习与实践需求,还可以培养幼儿剪纸实践与创作的兴趣。同时,主题式的个性化剪纸实践活动还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可以满足不同剪纸水平幼儿的剪纸实践需求,且对培养不同剪纸层次的幼儿艺术创作意识与能力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最终达到培养幼儿美术素养的目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

虽然幼儿园美术教学是以美术实践或是游戏化课程为主,但仍需要开展一定课时的理论性的美术基础知识教学。这些美术基础知识恰恰是幼儿不易理解、学习专注度不高的部分,也是影响幼儿美术学习情感、学习效率的内容。因此,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优势,合理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且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设计更多的,具有趣味性、教育性的教学课件,以此来提高幼儿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例如,在色彩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为幼儿制作一些教学课件,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之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色彩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熟悉的魔方作为色彩教学的载体——将魔方中的色彩进行逐一标注,使幼儿能够通过魔方强化自身对相应色彩的认知。随后,教师则可以利用动画课件,将魔方的色彩逐步“替换”,“替换”成新的颜色,并以此作为色彩教学的载体。此时,幼儿的学习专注度不会发生改变,且会在“魔方颜色的不断替换”过程中完成对不同色彩知识体系的内化与建构。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色彩知识教学之余,要组织幼儿开展相应的体验性、实践性认识色彩的活动,如利用真正的魔方去进行色彩的辨识活动,也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事先准备好的色彩卡片,帮助幼儿迅速从“屏幕色彩”中回归至“生活色彩”。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幼儿自主辨识生活中的各种色彩,以此来保障幼儿将课堂中学习到的色彩知识及时内化。

再如,在水粉画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制作一些学习课件,如,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制作“水粉画基础工具”“水粉画色彩常识”“简单的色彩运用知识”“水粉画简单绘画技法教学”“水粉画常用素材”等课件。当幼儿完成了课件学习活动后,教师再为幼儿创设一个水粉画的实践活动情境,让幼儿利用既有的水粉颜色进行绘画或是开展创造“新颜色”的活动。此时,幼儿可以基于信息技术辅助下的水粉画教学进行系统的、高效的绘画实践活动,这既可以提高幼儿水粉画学习效率,还可以丰富幼儿的水粉画绘画知识体系,提高其绘画技能。这些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各种基础知识类课件,一方面可以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对改善、提升幼儿对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情感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全面提高幼儿美术基础知识学习的质量。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元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实践工作中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教学评价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改善幼儿美术学习情感,调动其美术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形式帮助幼儿发现、了解自身在美术学习或美术实践活动中的优缺点,这对帮助幼儿提高其美术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幼儿在完成水粉画实践绘画创作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将幼儿的作品拍照后,再进行分类整理,并制作成“水粉画作品”PPT,利用多媒体进行逐一播放。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既要组织幼儿认真对所有水粉画作品进行赏析,还要对自己及其他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幼儿通过自评、互评可以了解到自己在水粉画创作中的优缺点,及时纠正不足,继续发扬自身的优点。另一方面,教师在幼儿完成了自评、互评之余,还要对幼儿的水粉画作品逐一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对优秀的作品给予激励性评价,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美术学习自信心,为激发其美术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提供保障。

另外,教师针对一些绘画技巧稍差的幼儿,也要及时发现其水粉绘画作品的优点,并结合该优点给予幼儿以赏识性评价,这样做,既不会伤害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实践的情感,还为幼儿指明了继续努力和自我完善的方向,这对全面提高幼儿美术学习和实践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时,还可以将幼儿家长纳入评价主体之中,以实现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如,教师可以利用“家园合作”平台将幼儿的美术作品上传至“家长群”之中,让幼儿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子女的美术学习情况,并就子女的绘画作品予以相应的评价,有助于深化“家园合作”机制,提升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为幼儿设计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美术实践的指导性课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不断提高美术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质量,提升幼儿美术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机关幼儿园)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