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客教育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朱朝君创客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其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创客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让学生认识自然的神异,通过自制教具,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开展项目学习,组织学生深度探究,通过回归生活,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将创客教育和小学科学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一、制作微课,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小学阶段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视频”作为微课的主要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把教师所要教的重点内容形象化,更方便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微课的具体情境中,可以潜移默化地领悟科学知识,从而提高科学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借助微课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例如,教学《观察一种动物》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教学,让学生对科学有直接的了解。本章节选择观察的动物是蜗牛,但是蜗牛在学生的生活中不是很常见,学生不容易找到蜗牛的影子,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在课程开始时,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都没有说蜗牛,说明学生对蜗牛不了解。那么,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关于蜗牛的微课,主要内容包括介绍蜗牛的身体特征,然后轻轻用棉棒碰蜗牛的身体,观察蜗牛的反应。之后,向学生展示蜗牛的运动过程,体现其在菜叶上、玻璃上、树枝上的运动状态。学生在看了微课之后,对蜗牛都充满了兴趣,而且对蜗牛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教师在讲解之后的内容时,学生也会全神贯注,认真听讲。
小学科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多角度认识自然世界,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有很深远的意义。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可以大大提升科学教学效果。但是,微课的设计有很高的要求,很多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往往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不断创新,从而发挥微课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二、自制教具,指导动手操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流通的社会,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所以,多媒体资源就会被应用到科学教学中。在平时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有很多的科学知识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很多科学现象是学生无法体会的,学习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和创客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传授学科知识,加深学生对科学的理解。
例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自制教具,并且动手操作,让学生生动直观地感受科学知识。声音只能听见,但是却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从网上下载一些发声的物体的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视频中,学生可以听见鸟叫声、吉他声等各种声音,但是对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却不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直尺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把尺子夹在两张课桌中间,轻轻拨动尺子,让尺子发出声音,之后观察尺子的状态,并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尺子。学生发现,尺子振动了,连着桌子也振动起来。之后,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音叉,让学生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变化,学生发现,音叉也可以振动。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的科学道理。
小学科学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仍然有很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晦涩难懂。教师可以结合创客教育,引导学生自己制作教学用具,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感受科学现象的变化。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项目学习,组织深度探究
项目学习是当今教育很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进行充分体验的科学探究平台。学生可以向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科学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学习,让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深度探究,满足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项目学习,组织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在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项目学习。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相关的材料,主要有4张一模一样的卡纸,4个可以立起来的夹子以及1个手电筒。上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在3张卡纸的同一个位置打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小孔,然后用夹子把卡纸夹起来立在桌子上,要求每张卡纸之间的距离为10厘米,并且保证所有的孔都在一条直线上,没有打孔的那张卡纸放在最后的位置,之后拉上窗帘,把手电筒打开,照在第一张卡纸前,使光可以穿过小孔,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探究光传播的特点。
学生围绕一个项目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科学体验,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探索新的科学知识,还可以巩固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项目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更加具体和全面。所以,教师要积极利用项目学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探索科学的本质。
四、归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这就说明学生需要对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存在的实物自制教具,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心感受科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不简单的杠杆》一课时,教师要回归生活,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中利用杠杆的例子进行导入,如拔钉子用的羊角锤,学生在听完之后,都认识到杠杆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接着,教师给学生讲述杠杆的概念,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在讲完重要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利用杠杆的例子。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并积极回答问题,说出了“指甲剪、瓶盖扳”等省力杠杆,还说出了“钓鱼竿、镊子”等费力杠杆以及“跷跷板、天平”等臂杠杆,对杠杆的理解与掌握也更加深刻。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积极利用杠杆原理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好地融合了实践,解决了实际问题。
创客教育就是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从而运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科学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总结和升华。之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也会更加积极地学习科学知识。
将创客教育融入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对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将创客教育和小学科学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小学科学教学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汉王镇虎腰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