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文练笔 读写融合
作者: 王安琪随文练笔是一种融合“读”与“写”的教学活动,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与写作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两大因素,如何指导学生把握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随文练笔制造阅读与写作的机会,促进读写融合,为学生在表达实践中感悟与内化语言提供保障,进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促进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步提升。
一、回归文本——精读融合仿写,学习形象表达
课文是随文练笔的优质载体,也是读写融合的重要依据。教师应以课文的精细阅读作为随文练笔的基础,启迪学生进行仿写,由此促进读写融合,让学生在仿写课文句式的过程中,产生认同感和创作灵感。
例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小毛虫》一课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利用当前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展示小毛虫“化茧成蝶”的流程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和表达兴趣,将学生从研究文本延伸至仿写表达,进而帮助其进一步了解课文主旨。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提出问题:“如果可以决定小毛虫的变化,你想它变成什么?写写你的理由,试着多写几条。”如此一来,教学活动能够回归文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仿照课文进行写作,将自己的想象与期盼跃然纸上,在写作中学习形象表达的技巧。鉴于小学阶段学生对读课文和仿写的热情较高,教师可以利用多彩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充分感受蝴蝶等动物的奇特和美丽,为随文练笔提供契机,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精读课文,理解课文主旨,掌握形象表达的技巧。最后,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课文段落进行仿写,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过程的辛苦,感受小毛虫成蝶的喜悦,从而运用自己的方式介绍动物的成长变化,懂得面对困难时要保持乐观、充满信心,才能真正有所作为,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扩展文本——细读融合扩写,训练表达思维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扩展文本,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想象,可以训练学生的扩写能力及表达思维,由此发挥随文练笔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应当截取课文中的精彩片段和重点语句,深度挖掘文本内涵,带领学生适度扩展文本,使其能够在随文练笔的基础上,开拓思维进行想象,在扩写的同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不断锻炼自我表达思维。
例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一课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通过想象盘古开天的经过,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细读文中感到神奇的语句,勾画出表示盘古动作的词句,想象盘古在“开天”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以及盘古的所思所想,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由此训练学生的表达思维,利用读写融合优势,培养学生扩展文本的能力。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容易脱离文本、天马行空,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关于“盘古无私奉献”的语句,升华情感,让学生根据“四肢、肌肤、辽阔、血液、祖宗”等关键词汇,有理有据地进行想象,在细读课文的同时,找准扩写方向,有目的地进行写作,避免因思维的天马行空而造成扩写的浮夸和空洞。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传阅自己扩写的“故事”,积累优美词句,为后续的扩写积累素材,通过语言训练感受故事的神奇,促进自我表达思维发展。
三、简化文本——略读融合缩写,培养提炼能力
“提炼文本精髓,揭示课文主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常用手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本提炼能力。适当鼓励学生略读课文,以缩写的方式描绘场景,塑造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课文缩写成别有情趣的文章,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应当利用随文练笔活动,鼓励学生按照正确方式略读课文,并对文章的主旨和结构进行全面把握,由此确定缩写的切入点,在练笔的过程中提升提炼能力。
例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标注课文的自然段序号,自行默读课文并将课文划分成不同的部分,概括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式。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对课文的划分情况,指导学生将课文简化成四个部分:(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建帐篷;(2)吃——捕鱼、养山羊、种粮食;(3)安全——用杨柳庄子防御;(4)孤独——救助“星期五”。教师指导学生提炼关键词,感受鲁滨逊勇敢坚毅、乐观积极的人物形象,尝试缩写上述四部分内容,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缩写的内容,引出课文中的精彩部分,使学生能够学会抓住课文的主要部分、次要部分进行略读,从而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并为后续的缩写练习夯实基础。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梗概与精彩片段,要求学生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进行简化,使之能够自行阅读课文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提炼关键词,围绕鲁滨逊的心理斗争和实际行为缩写课文,由此强化自我提炼能力,体会鲁滨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升华文本——趣读融合编写,激发创新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了诸多佳作名篇,内容十分丰富且各具特色,利用随文练笔活动升华文本,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其创新想象的热情。教师可引领学生立足令人难忘的“神来之笔”进行编写,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产生创新想象的积极性,通过写作进行创造性表达,获得言意兼得的创意之作,促进想象力发展。
例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巨人的花园》一课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以接力朗读的方式诵读全文,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情况。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动作和心理上的变化原因,并据此展开进一步的想象,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重塑巨人形象,由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想象兴趣。教师根据学生塑造的巨人形象进行点评,鼓励学生朗读自己创作的文章,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启迪学生思考自己笔下的“巨人”与课文中“巨人”的异同。此时,鼓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与他人交流自己对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理解,以此作为编写的切入点,让学生通过想象“巨人在花园中与孩子们发生的其他故事”,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激发学生创新想象的同时,为随文练笔提供多元化切入点,让学生掌握编写童话的技巧。最后,教师随机点拨对比朗读,让学生找出课文和自己编写的童话中有关花园美丽的词句,体会花园的神奇,对比“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文中不同人物性格的不同,使之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技巧,懂得“分享使人快乐”的道理。
综上所述,随文练笔要求教师在深耕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有效融合阅读与写作活动,准确把握语文教学核心价值与文本教学目标,从而精准定位随文练笔的切入点,实现读写融合。精彩有效的随文练笔活动,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助推器,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范围,而且能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提升综合素养。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随文练笔:统编教材视域下小学‘读写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D/2021/02/502。)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