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多元化策略
作者: 顾甜甜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英语作业的布置,能够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知识,并对知识的接收情况进行反馈。但传统模式下的集体作业,其机械性和重复性可能会使学生兴趣缺失、思维僵化,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多元化英语作业,用更加创意的方式助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尊重差异,设计分层类作业
学生综合能力的不同,对课堂知识的接收程度也会有所差异。作业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其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学生的课内所学,强化学生的课外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综合水平的差异,对作业内容实行多元的层级划分,避免千篇一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教学完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Our animal friends”这一单元后,学生已经对本单元的词汇与语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具体的掌握情况并不一样。对于基础较薄弱,对单词掌握尚不熟练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衔接课内的翻译作业。如,在Story time中的原句“It has a big mouth and a long tail.”,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部分改动,然后翻译“它有两只大脚和一条短尾巴”。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对课文的完全照抄,又帮助学生巩固了foot、leg等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对于基础较好,对单词和语法都掌握不错的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Checkout time,让学生选择图中的一种动物,然后写一段英文小短文,对所选的动物进行介绍。如果部分学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表达能力更强,教师可以建议这类学生选择性地对自己的“Animal friends”进行写作,然后在课上进行分享。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将会得到针对性的提高。
多元化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既避免了基础较弱的学生面对难度较大的书面作业时产生学习压力,也规避了片面注重提优而导致学生基础不稳的问题。同时,多元化作业能够灵活适配不同学生,从而发挥出提升学习效率的最大功效。
二、寓教于乐,设计表演类作业
传统的英语作业形式多为抄写、背诵,此类作业与学生活泼的天性并不十分契合。长此以往,学生可能会产生怠惰心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表演类作业有较强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可以寓教于乐,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应注意通过表演类作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Story time时,传统的记忆课文方式是直接熟读背诵,但由于这一模块的故事性较强,教师可以设计表演类作业。课前作业便由“课文背诵”转化为“准备台词”。教师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四人一组,两名学生分工完成旁白部分,还有两名学生分工完成角色扮演。每组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学生需在课前完成对自己负责的台词的记忆,并且对他人的台词也要熟悉,以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同时为了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一个课后评价类作业,即表演课结束后,学生可以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组表演,并简短地写下理由,如“I like it,it is fun.”。教师会收集所有的评价,并通过统计,对支持率最高的一组进行奖励,最低的一组需要接受朗诵英文诗歌等有益的惩罚。学生天生的好胜欲和表演欲会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热情,在努力准备表演的同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会迅速加深,记忆也会进一步强化。
表演类作业富有创意性和趣味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既在不知不觉中熟记了课内知识,又提高了自身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表演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潜能被开发,无论是学习积极性还是学习效率,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增强互动,设计合作类作业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语言交流占据重要位置。传统类型的单人作业既不利于英语口语的练习,也不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英语的运用。而合作类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中完善语言表达方式,提升英语交流技能,还能在互帮互助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携手共进中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完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What do they do?”后,教师可以设计亲子互动类作业。教师经过自主设计,发给学生一张调查问卷,问卷上设置“What does your father do?”“Can you talk about his job?”等问题。学生回到家后,首先对家长进行采访,获得问题的答案,采访结束后将答案组织成英文,并将其填写在问卷上。第二天上课时再与其他学生进行英语对话式的交流分享。在这样的作业过程中,家长能够直接与学生沟通,并直观地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有利于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合理的辅助。
又如,在学习“Protect the Earth”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类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准备一期以“如何保护地球”为主题的英语小报告,再在上课时与学生一同以英语对话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分别对每组学生的报告进行简单的英语点评,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表达,达成精准提高学生英语交流水平的良好效果。
合作类作业是充满人情味的“家校携手”“生生互助”“师生协作”。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口语交流与彼此思维间的碰撞,不仅能够增强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逐步学会英语的实际运用,还能在家长的反馈与教师的及时帮助下,迅速获得学科素养的提升,更高效地进行学习。
四、注重实践,设计手工类作业
小学英语学习的一大重点是对基础词汇的记忆,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单词还很陌生,在不熟悉构词法的情况下只能进行机械记忆,这种记忆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遗忘。而手工类作业能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做到既“动手”又“动脑”。学生专注投入到手工作业中,对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Colours”一单元中,学生需要掌握black、blue、brown等基础词汇。为了使学生更加快速且牢固地记住单词,教师可以设计手工类作业。首先,让学生运用想象力,用剪刀将白纸裁剪成帽子、短裙等不同形状的小卡片;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在裁剪出的卡片上涂上学过的颜色,如把短裙纸片涂成蓝色和黄色相间,在蓝色的区域标上单词“blue”,在黄色的区域标上单词“yellow”。这样,一张精美的单词小卡片就制作完成了。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后,可以自主制作出各种颜色形状的小卡片。有的学生甚至别出心裁地将不同的小卡片拼接在一起,一件作品就涵盖了单元中大部分的基本词汇。制作出的“特色单词记忆卡”可以粘贴在书上、练习册上,也可以收集起来,反复观看加深记忆。
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精美,学生会主动地揣摩单词的含义,以达到最好的搭配效果,这也是在无形之中对单词的反复记忆。同时,手工作业是一段需要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学生的记忆多以画面的形式呈现,这种生动的呈现形式能够使学生对单词的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效率也大大提高。
总之,多元化的英语作业设计,不仅是对传统作业形式的一种补充和突破,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技能,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培育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能使学生以更高的效率投入英语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