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的重构分析

作者: 张金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生为本理念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显现出更加突出的价值,这对于语文教学优化与教学效率提升,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应当对此展开研究,洞悉以生为本理念的内涵,探讨其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价值,反思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合理的手段重构语文教学。

一、以生为本理念的教育内涵

1.内涵解析

以生为本,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生”,指的就是学生。以生为本就是指教学活动需要以学生为根本来开展。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理念,主要是因为传统教学活动中,往往是以教师为根本,也就是教学活动由教师把持与掌控,不论是教学内容设计,还是教学流程设计,都是教师依照自身的想法实施,其中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同时,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也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依据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对学生实施理论知识讲解。这一过程中,学生就是听讲,同时进行笔记记录。传统模式下,学生学习被动化的现象明显,在课堂上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实现眼耳口手脑并用,学习活动呈现出机械化的状态。基于此,课改中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活动切实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生为本理念包含了多个层面的内涵。第一,以学生为课堂之本,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强化学生的课堂学习,成为潮流趋势。而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以生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即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主体、教学根本。第二,以学生为教学之本,体现学生个体差异。从宏观角度讲,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而不同的学生则存在客观的个体差异,不论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还是知识积累,都存在区别,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差异,有的学生学习好一些,有的学生则差一点。基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差异化构建,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差异化设计教学内容。

2.积极价值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讲,以生为本理念的融入渗透,对教学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和价值。第一,推动语文教学模式的彻底改革,重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学生真正树立为课堂主体,强化学生自身的学习作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有效学习。第二,可以实现差异化教学,突出学生的个体特征。以生为本实施语文教学,可以基于学生不同的水平差异,构建个性化教学,从学生的短板不足切入实施针对性教学。第三,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从而全身心投入语文学习。

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以生为本视角下,反思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仍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活动仍以教师为主

根据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开展来看,不少教师在课堂上还是处于主体地位,也就是教学活动依然是由教师向学生展开单方面的讲解。从问题根源来讲,部分语文教师对课程改革提出的以生为本理念未能形成正确认识,教学理念的转变较为缓慢,滞后于教育形势的变化。这样,教学还是局限于以教师为主的模式,从而造成语文课堂难以吸引学生参与的现状。

2.方式单一难以体现学生主体性

以生为本,就是要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展开自主学习。目前,虽然有部分教师在对以生为本的理念进行实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体现出方式单一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长时间局限于一种模式,就会导致教学活动不够多元化,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此外,小组合作是不少教师喜欢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有的教师却困于小组合作之中,长时间运用这一种方法,导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低,到后期甚至出现敷衍的现象。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构建,将以生为本理念作为总指导,基于不同的方法实施语文教学。

3.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不统一

语文教学包含了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两个方面,只有这两个方面实现统一,才能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培养。如果二者脱节,那么就会影响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从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开展来讲,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并不统一,实践练习往往滞后于理论学习,也就是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是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课后展开练习实践。这样的过程会导致学生的知识掌握出现偏差。

三、立足以生为本,重构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在以生为本理念下,语文教师应该对当前教学活动予以反思,从存在的问题切入,将以生为本理念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推动教学创新,构建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全新模式。

1.转换师生角色优化教学设计

首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对教学流程予以优化,以学生学习为导向,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流程。可以包含课堂导入、自主学习、自主练习、交流互动以及总结评价等环节。

其次,优化课程内容。在传统的教师讲解模式下,课程内容偏向于教师阐述。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下,教师需要优化设计教学内容,构建引导性、启发性、开放性与任务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可以在这些内容的驱动下,完成自主学习。

最后,设计趣味实践,强化知识掌握。如教学《桃花源记》时,讲解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设计活动:假如你是主人公,离开桃花源后,还能找到回去的路吗?尝试画出进入桃花源的路线。这样的活动,就需要学生熟悉文章,提炼出其中关于路线的关键词句,然后尝试画出路线。

2.构建多元方式融入以生为本

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以生为本理念的融入,需要在方式方法上实现多元化构建,不能局限于一种模式。

首先,可以基于微课实施教学。微课是一种视频化的学习课程,是将相关知识融入短小的视频之中。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提炼,将其制作成微课,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自学。

其次,可以创设问题导学。针对所要教学的语文课文,教师可事先设计思考问题,从课文内容到人物形象,再到情感内涵,分别设计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

最后,基于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以图示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分解课文,提炼出其中的关键信息,达到有效阅读。

3.统一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

初中语文教学对以生为本理念的融入,还需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结合起来,在课堂上综合培养学生。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或段落,设计写作练习。如文中写道:“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仿照这句话,进行仿写练习。另外,对于课文中描写雪景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展开模仿写作,以此达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相统一的目标。

语文属于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语文学习,应让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能力素养等都达到较高水平,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效。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对以生为本理念进行实践,教师应对教学设计予以优化,并且构建多元模式,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统一,开创语文教学新面貌。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郑川学校)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