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作者: 赵维梅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处理相对独立的学习项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学习进步的教学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优秀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项目教学法开创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和领会学科素养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学习项目,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空间的同时,整合各类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质效的提升,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分配合作项目,促进学生共同学习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合理分配合作项目,能够促进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由此变革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营造积极的合作探讨氛围,调动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探究热情。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项目教学中扮演着关键的引导者角色,通过分配合作项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由此提升合作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字化与编码》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在学生具体感知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合作项目,要求学生分析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掌握编码的基本方式,体验数字化学习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首先,教师要以“运动网上打卡”活动为例,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搜索相关图文资料,运用压缩软件对文件进行压缩,使之在关注数据的同时,对压缩的目的和作用产生思考。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合作研究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项目教学法,帮助学生建构数字化与编码的概念,使之懂得数据压缩是在不损失有用信息的基础上,按照编码规则对数据进行重组的一种技术。最后,教师要向学生分配合作项目“无损压缩探究”,要求学生分析有损压缩与无损压缩的区别,要求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影响压缩后文件的大小的因素(图片格式、音频采样频率、视频尺寸),由此促进学生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二、引入关键问题,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问题引人深思。在项目教学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关键问题,能够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指明方向,使学生通过思考,把握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切实提升自我思维品质。问题能够转变学生的低效学习方式,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引入关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与探究,可以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以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程序设计基本知识》一课教学为例。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应当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学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首先,教师要根据Python语言中for语句的语法规范,设计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编写正确for语句实现循环结构的方法,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思维,使之通过项目学习,初步体会程序设计语言的价值与地位。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综合运用三种结构解决项目问题的技巧,设计关键的程序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与深入分析,使之通过解决不同难度的问题,循序渐进地体验程序设计,培养学生优秀的问题解决能力,使之能够在掌握程序设计基本知识的同时,迁移到其他问题的解决之中,感受计算机编程的魅力。最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不同任务的程序半成品,提出相关编程问题,辅助学生的项目学习,指导学生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用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用while语句实现循环结构,再结合所学的程序设计基本知识进行编程,由此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师生共同探讨,集中学生研究精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师生共同进行探讨,可以集中学生的项目研究精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研究中,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利用好师生互动,在各个项目教学环节与学生进行探讨,及时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以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一课教学为例。本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选择恰当方法进行分析,了解数据可视化的形式与表现工具,感受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对生活的影响。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访问国家统计局政府网站,利用项目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获取我国水资源部分数据,让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分析与探讨。然后,教师应当利用可视化图表,调整水资源数据指标和数据呈现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数据可视化的价值,集中学生的研究精力,使之能够进一步分析不同类型图表所表达的信息,对水资源相关数据形成深刻的认识。教师随即介绍数据分析的作用与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探讨对比分析法、平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的优势,引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使之能够掌握运用可视化工具的技巧。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在线数据分析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并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分析在线数据分析平台的交互界面与功能,集中学生的研究精力,实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项目教学效益最大化,促进学生研究能力的提升。
四、理论结合实际,拓宽项目学习视野
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在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坚持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可以强化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项目学习视野,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在项目教学中强化实践引领,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态度与精神状态,从基础知识、技能入手,带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利用智能工具解决问题》一课教学为例。本课重点是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学生需要了解智能工具,经历运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利用智能工具的技巧。首先,教师可以引用“体温自动感应”仪器,列举人工智能平台中的智能工具,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体会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深远影响。然后,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引用“人脸识别支付”技术,引导学生通过人工智能平台,运用智能工具实现“人脸识别签到”,由此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教师带领学生开展项目化研究,要求学生以“十人一组”的方式完成“登录、注册、刷脸、签到”,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平台以及智能工具,同时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拓宽自我项目学习视野,了解人工智能的价值。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脸签到”与其他签到方式的优缺点,在项目学习中提升自我认知、拓宽学习视野,懂得运用智能工具解决问题,深刻体会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与价值。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分配合作项目,引入关键学习问题并与学生共同进行探讨,在理论结合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布置不同的项目作业,切实发挥了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在与学生共同研究时,还要发挥好引导作用,不断利用问题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集中学生的项目研究精力,使之在原有学习基础上,拓宽自我认知视野,巩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为日后的学习和创新发展强基固本。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