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讲精练让数学思维熠熠生辉
作者: 庞春红做好数学思维教学,对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广阔性有着积极的作用,而读讲精练教学,也有利于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对读讲精练教学模式的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做好数学思维教学的积极作用
1.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敏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好思维教学,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开展数学思维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因为在小学数学思维教学中,教师能够借助读讲精练教学法从多个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迅速地解决问题。第二,加强思维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发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分析。所以随着数学思维的发展,学生也能从中掌握不同的解题思路,学会从多个角度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2.提升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读讲精练开展数学思维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是密切关联的,和我们的实际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做好数学思维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或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知识和思维的广阔性。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刻性,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读讲精练教学的模式分析
读讲精练教学是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式之一,加强读讲精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强读讲精练在小学数学思维中的应用研究,进一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要做好读讲精练教学,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做好旧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的讲解做好铺垫。第二,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相关疑问,借助疑问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概括,在讲述相关数学知识时,应当运用正确的数学术语。第四,做好小组合作讨论,通过分小组的方式相互交流,加强学生读讲的联系。最后,要做好学习总结和反思,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总结,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措施。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好知识的概括,对所学知识进行精练的总结,从而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整体认知。
三、读讲精练在数学思维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 激发学生兴趣
要做好读讲精练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欲望,借助问题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开展数学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结合常见事物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进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研究兴趣。
例如,学习“角的度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角,借此引起学生对“角”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常见的“角”,如桌角、墙角、课本的角、衣服图案上的角、红旗上的角等,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身边许多事物都有“角”,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角的测量,指导学生如何应用量角器测量常见的“角”。通过测量不同事物的“角”,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创建更加有趣的课堂教学,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在测量不同的“角”时,也加深了对“角的度量”知识的理解,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 开展实践教学
读讲精练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许多数学知识都源于生活,也可以应用于生活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可以加强借助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加直接地认识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开展实践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
例如,学习“三角形”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考试中常见的判断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为了求证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进行验证。教师让学生准备好卡纸以及剪刀,然后剪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剪出三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当学生剪好三角形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量角器测量出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并在三角形上进行标注。当学生完成三角形三个角的测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计算出不同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剪出的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都等于180°。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为了确保这个结论的准确性,学生可以相互交换各自剪出的三角形,然后进行内角的测量和求和,进一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等于180°,通过验证,学生发现确实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当学生掌握这个结论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向思维,借助这个结论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在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度数后,学生可以计算出第三个角的度数。问题如下: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30°和60°,问第三个角的度数是多少?该三角形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在计算时,学生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得出第三个角的大小应该是:180°-30°-60°=90°,因为有一个角的度数等于90°,所以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进行小组讨论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加强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相互合作。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各种思想的碰撞,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首先,教师要做好科学分组,控制好小组的人数,如教师可以将小组人数控制在6人,小组成员应该包含数学知识水平良好和一般的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相互探究和学习。在完成任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小组分工,确保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小组任务当中。教师可以选择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加深对生活认识的同时,又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制作自己家中上半年的电费折线统计图。要完成任务,需要先了解自己家中上半年的电费情况,所以各个小组成员需要回家了解1~6月的电费数据并记录下来,制作成折线统计图。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纵向对比,就是通过绘制自家的电费折线统计图,学生从中可以发现上半年耗电量最多的月份;横向对比,就是对小组成员不同月份的电费进行对比,如小组长可以收集成员3月份的电费数量,然后绘制折线统计图,通过制图可以直接发现哪一个小组成员家庭在3月份的耗电量是最多的。
总之,虽然读讲精练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但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采取更加恰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