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思维 提高综合能力

作者: 周稻香

数学是一门有着较高逻辑性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一定的强度和要求。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会导致数学学习效果的差异。所以拥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事半功倍。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正处在萌芽阶段,这就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以进一步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时至今日,小学教育中,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和模式等方面的落后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薄弱,也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师的教学直板僵化,这些都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也就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上未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感受到更加自由的学习氛围。要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不要只是片面地追求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而是要改变自己成人的刻板的思维方式,将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思维来进行思考,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感受,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主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小学生为课堂的中心,以不断创新的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后,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并且以发散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成绩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对数学探索和学习的自主性也会进一步提升。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在对教学目标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之余,为了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以分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小组PK,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正常的学习中,小学生可能会在课上出现溜号走神的现象,对这种情况如果将课堂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听课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酌情进行加分或奖励,这样学生就会有为小组争光的心理,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加积极,在无形的竞争中积极思考,从而使其思维得到拓展。

2.合理假设,启发思维。作为想象力丰富和求知欲浓厚的小学生而言,他们最不缺乏的就是好奇心,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让他们主动去了解问题,自主去对问题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寻找正解,这样也进一步达到了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对学生而言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用关键的突破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有启发思维的作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实际,寻找关键的突破口来研究问题,争取让学生一点就通,一点就会,这样也给了学生丰富的自我学习空间,让他们在思考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对学习产生兴趣。

教师也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数学中有许多的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直接讲解对他们而言不是很容易理解,在教学中也比较困难,因此用一种数字和图形相结合的形式来教学更容易让他们产生直观的理解,而不是抽象的理解。

3.一题多解,开放思维。数学教学中许多题目都有多种解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题目的讲解时,可以利用多种解题思路来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用正常的算法以及寻找简便的算法两种方式来解题,以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例题125×4这个题目中第1种算法可以直接以列竖式的形式,按步骤来解出答案,这种方法相对计算量比较大,解题思路相对而言也比较刻板。另一种,也可以将125×4转变成25×(5×4),得25×20从而得到计算结果500。以第2种方式计算量相对比较简便,思路也更加活跃,以口算的形式就可以轻松地算出正确答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开放式思维的效果。

三、以实际生活为媒介

数学来自生活,数学中的大多数知识就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计算和应用,所以在数学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到的题目或知识联系生活,以生活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代入感,把复杂的题目生活化,也更有利于学生对题目意义的理解。这种让数学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具有鼓励学生对生活、对数学的思考和开拓数学思维的正面作用,也可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引起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动力。

动手操作也是在实际生活中培养思维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日常计算为主,对这些简单计算,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将抽象的计算数字转变为具体化的事物,以便更加容易掌握简单计算的方法,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动手操作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所以本课的教学要将学生对量角器使用的练习作为重点。教师指定数学册子中的经典例题,让学生了解量角器中的刻度要求,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写出自己的结果,让他们进行交流和互相的纠正,这样亲手操作的形式更加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其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而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方面是环境,另一方面是关于学习的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喜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比如,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示范性的知识点举例时,可以合理地运用动画片里的人物或者情节,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中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教师以恰当的方式来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可以进一步带动学生进行思考,也达到了培养和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小学生相对比较幼稚,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因此教学中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确保他们在教学中全神贯注地学习,教师便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在知识点的讲解时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用丰富多彩的界面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基本的了解。也可以用一些小的游戏方式来进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随机抽人来回答问题,或者以每个小组抽一题的形式讨论回答,这样巧妙的、别出心裁的课堂设计可以更好地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应该用全新的理念和灵活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数学中逻辑性和思维性的运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让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各个领域得到帮助。在课堂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用新奇有趣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实验小学)(责任编辑张妤)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