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写生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 许芳兰美术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的重要课程,在美术教育中引入与中学生身心和生理发展相契合的核心素养教育,是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写生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写生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观察生活。因此,本文基于核心素养,深入探究初中生写生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由注重写生技能转移到注重态度培养
随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出,对于初中生的美术教学,应当从传统的重视培养写生技能的教学方式,向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热爱生活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等方面转化,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作为美术写生教学的重点,从而充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所提倡的核心素养,在美术教学当中可以体现为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图像识读和文化理解。传统形式的美术写生教学,教师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绘画技巧,过多关注学生绘画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忽略了美术创作中想象力的发挥。在实践课程中,大部分教师过分强调学生技能的应用。虽然这种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绘画写生能力,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挥空间,使学生难以摆脱舒适圈。随着核心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写生技法的教学不再作为当前课堂的主要教学目标,而是通过教师引导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生活并热爱生活。
例如,在《山水》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贴近生活的主题,让学生更多地观察我们身边的山水风景、自然景色,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不同的绘画主题,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作品的真实度。如,农村地区的美术教学可以以“秋日丰收”为绘画主题,利用学生熟悉的画面、熟悉的场景来构建美术课堂,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自然丰收的场景,感受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从而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的态度。同时,引导学生观察真实的场景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写生绘画技巧完成高度还原真实场景的作品,在提升写生作品真实性的同时,通过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利用生活材料进行创作创新,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写生的乐趣
人类对于一切事物的感知来源于器官的感受,美术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教学模式,起源于人类对于生活的观察。因此,美术的学问就在于“观察”,这一说法还要通过区分“观”和“察”的不同来体现。“观”,是对于事物表面的浏览和观看,而“察”则是经过观摩之后,进行的思维加工。对于学生的美术写生教学,应当充分重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察思维逻辑,对于事物只观而不察,则只是停留在对于事物表面的理解,只察而不观,则会脱离事物的表象,进行无依据的思考。为保障学生在写生过程中能够充分地观察事物,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完成对于一个事物的完整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教学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时,教师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清明上河图》中的细节,逐步引导学生思考画家笔下所描述的北宋都城东京的盛况。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通过观察这幅名画,思考这幅画到底画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挑选几名学生回答问题。接着,教师在对画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的过程中,穿插问题:“通过老师对这幅名画的讲解,你能观察出这幅画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吗?”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画的内容,有的学生说道:“这图上有一部分绘画的是市郊的场景。”有的学生说道:“画上有船和船夫,因此,这幅画一定有码头。”这幅画实质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描写船夫们辛勤劳作的汴河码头,一部分是描写市郊的繁荣景象,还有一部分在描写热闹的集市。接着,教师继续向学生抛出问题:“通过前面的讲解,同学们,你们可以看出这幅画的特点是什么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学生学会仔细观察事物,完成从观看到思考的完整过程,基本了解了作品结构严谨、主题突出、浑然一体的特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素养,这在美术写生教学中十分重要。
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
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学生进行美术绘画的重要能力,因此,在开展美术写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实践和应用。例如,透视关系对于初中生来讲概念比较抽象,不能够通过透视知识来表现三维立体的画面,并且,很难实现由知识向实践转变的过程。这就需要美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的写生和绘画当中,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透视关系的理解。教师要抓住学生存在的困难,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课堂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辅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更要注重对于学生写生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对于线条、色彩以及图像的感知和意向,抓住学生的学习优势,并将其放大。
例如,在学习到《新石器时代彩陶》一课时,学生很难从平面的画面当中感受立体的图像,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准备橡皮泥等教学素材,让学生自己感知立体图案成像的过程,并且教会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不同的景象,特别是对于立体图形而言,观察的方向不同,所呈现的二维图像效果也不相同。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写生教学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应用橡皮泥捏出自己喜欢的立体图案,可以是一只狗、一棵树、一个苹果等。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自己最想要的立体图案,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帮助学生通过更具象的形式理解美术知识和美术概念。在实践的过程当中,通过体验、感悟、内化、迁移等过程,学会理解美术知识和写生技能,在自我实现和自我探索的过程当中找到自己的绘画灵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恰当地改善美术写生教学课堂,是当前每一位美术教师都应当首先思考的问题。为了充分适应美术课程的发展趋势,教师应该学会调整教学方式,摆脱传统的写生技能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内在情感和态度等各方面的培养,并且在开展写生课程的过程当中创设教学情境,以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践环节和动手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西善分校)(责任编辑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