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任务情境,激活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作者: 康娟娟

课程改革提出,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彼此发展、互动交往、积极参与,而在任务情境创设过程中,则能满足这一标准。任务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在任务情境中生动、深刻、直观地体验与感受,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地理学科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学习态度与学习情感,构建趣味化、实践性的地理课堂活动,让学生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一、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任务情境的意义

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地理问题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任务情境,能把具体的问题融入实际生活,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本节课将要学习的难点、重点知识,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课堂讨论和自主探究,学生可以分析出最理想的解决问题方案,锻炼其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实现学生的思维深层次训练,激发学生参与地理知识探究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新旧地理知识的联系,提高地理知识学习的效率。

2.引导学生深层次分析地理问题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任务情境,能够引导学生深层次分析地理问题。在创设任务情境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实际课堂学习需求,合理提出地理问题,让学生借助所学地理资源、教材知识来探究问题与分析问题,明确地理问题中地理知识的关联性,分析多种解答方法,明确解决问题的想法与思路。在此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能够主导自己的学习行为,自主寻找地理问题中的切入点,提高解题效率和质量,深化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创设任务情境能让地理问题具备更强的启发性与探究性,让学生之间拥有更多互动、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逐步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让地理学习过程更具备指向性与目的性,从而让师生共同构建高效化的地理课堂。

3.激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创新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任务情境,能够激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创新,实现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提高地理学习过程的实效性。在地理任务情境活动中,能够让学生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实践、一边验证,从中发现自己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也能对学生的遗漏点进行指导与修正,任务情境也可以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催化剂,实现深层次的知识探究,从中去创新与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创设任务情境激活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1.精心设定任务情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定地理任务情境,以此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地理教学的进度,更为专注地投入地理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从中真正理解、运用地理知识。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活动中,通常是教师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设定教学任务,缺乏对学生学习现状、学习进度的了解,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由此,教师要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来创设任务情境,坚持基础性和多样性并重的教育原则,让学生更为全面、认真、具体地完成地理学习任务。在创设地理任务情境时,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真实的地理知识差异,设定层次化的地理学习任务,满足学生的差异化技能需求和知识需求,融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教师要保证地理任务情境创设的合理性,保证地理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关联性,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接受能力,让学生能够全面内化所学地理知识。

另外,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活动中,缺乏地理知识的过渡,很多学生在学习完新的地理知识之后,很快就忘记了学过的知识。由此,教师要分析每一个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认知水平,以此来设定任务情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明确任务情境的类型,合理规划任务情境的时间,借助小任务和大任务来锻炼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和知识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2.借助地理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地理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缺乏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机会,通常都是按照教师的节奏来学习地理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由此,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展现初中地理知识的生活化和实践性,让地理知识可以运用在实际生活与生产活动之中。同时,教师要融入任务情境来讲解地理知识,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生活现象来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感知学习地理知识的趣味性与实践性,从而端正自我学习态度与行为态度,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地理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要在创设地理任务情境的过程中展现地理知识的构建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体验任务、感知任务、完成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品格和关键能力,让学生可以基于发展的眼光去完成任务、看待地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同时,在设定地理任务情境时,教师要用心斟酌,充分、全面地剖析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地理知识,实现地理知识与地理任务情境的深度融合,让地理知识蕴含于任务情境之中,让学生有目的性、有方向地学习地理知识。

3.在地理任务情境中注重合作探究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想展示出任务情境的教育优势和教育功能,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理解、正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学习差异,利用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与借鉴中,完善自我地理知识结构、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共同构建理想化的地理课堂,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实现良性训练,教师也要在地理课堂中学会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另外,《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引导之下,要注重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些自然任务情境、社会任务情境,这样,学生之间就能实现学习资源的交互。教师可提前借助网络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梳理大概的思路,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究欲望、问题解决意识。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真实的想法与观点,实现思维火花与智慧火花的碰撞,学生之间能够相互了解,实现共同学习与进步。

总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想展示任务情境的教育优势与作用,就需要教师合理、科学地创设任务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习进度,设定多元化、启发性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可以深层次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地理知识探究之中,学会和其他学生合作学习,更为深刻地掌握所学地理知识,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高效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城关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