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 王赟琪

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育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在学生进行相对应的教育时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能够根据社会发展要求,拥有坚毅的品质和生存的能力。核心素养在当前教育研究中属于重点研究对象,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一方面,学生可以认识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另一方面,熏陶学生的情操,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本文对目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能通过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合理运用“翻转课堂”,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多媒体授课教学过程中,合理借用多媒体教学,给听课的学生充分展现多种多样的语文相关知识以及语文问题,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不再是由教师一直讲解的状态。通过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动脑思考,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先设置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熟悉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理解不了的知识点,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给出解答。

此外,教师要有目的地试着将问题、讨论等方法渗透进学生的阅读当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多发言并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取得进步。但是,教师在解答的过程当中,应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而不是把答案直接教给学生,否则学生对疑问的理解将会是机械性和片面性的。教师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身的想法并提出疑问,有助于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提高文学素养以及语文技能。比如,教师对《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学习该篇文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作者细腻的文字表达,掌握并体会文章的情感变化,学习作者采用的抒情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并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从而引出全篇文章。如,本文的第一段对全篇课文来说起什么作用?课文的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想法?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然后教师再对文章进行详细讲述,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合理创设语文情境,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课程开始之前,如果引导的方式运用恰当的话,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本堂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入之后的课程当中,而且能够将学生从课间休息的状态中调整过来,从而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对于学习语文学科来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为了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符合本节课程学习主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增强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授《乡土情结》这篇文章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与思乡情感相关的视频,同时让学生讲述印象中的家乡,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思乡氛围,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随后,教师详细讲解本篇课文,通过分析作者对家乡的描写,学习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赏析作者优美的语言表达手法、作者离开家乡的原因,了解家乡对于作者来说有哪些意义,提高学生的理解技巧,从而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的方法类型多样,丰富复杂,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根据这些方法类型,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教学的有效性,利用教师自身的优势,为学生营造不同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采用一篇学生曾经学过的文章引导学生开展新课学习,建立全新的课程观,开拓学生思维模式,拓宽学生视野。如,教师在讲述文言文时,可以将曾经学过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相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迷人之处,在讲述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归纳总结,将自身的知识构建成一个整体,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与现代化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合理指导语文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实现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仅仅是理论知识,而现实生活才是学生需要面对的,能够真正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自身水平。因此,这便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还需要指导学生将这些书本知识有效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实践活动,以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对《凤蝶外传》一文的教学。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凤蝶生命状态的发展变化。教师在讲解时,要求学生了解凤蝶的生命发展变化,掌握作者叙写此篇课文所采用的论述方法等。教师在讲解完本篇文章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去蝴蝶园观看蝴蝶,通过自己观察,了解验证与课文中作者的描写是否一致,并且让学生在活动后写一篇关于蝴蝶的作文,以此加深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语文教师作为语文学科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在熟练掌握语文教材、教导学生学习的同时,也需要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选择一种适合教师和学生的语文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师生共同进步,最终使语文课程的教学建设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迈上新台阶,从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四、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科目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通过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学生在语文书本中可以了解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另外可以增强高中学生的理解认识,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教师可以在每周五下午安排一次语文知识竞赛课程,将学生按照小组划分,由小组学生自己拟定与语文知识相关的题目,比如成语接龙、猜字谜、写作比赛等等。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一方面需要学生达成共识,同时也需要学生举一反三,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在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另一方面,实现集体构建,将学生的个人想法表达出来,大家在群体讨论的过程中,学习其他同学不同的优秀想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以个人观点吸收合并集体观点。

根据调查研究,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课本知识内容上面,学习的能力还比较低。小组合作语文竞赛的教学方式充分借助了心理学的特点,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知识和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引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地学习,加强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张妤)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