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教学切入点促进文本解读
作者: 王建梅想要实现有质量、有深度、有内涵的语文教学,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角度,找准切入点。而找准切入点,就是找到最短的教学路径,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实现文本解读,从而更好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讨论小学语文教学切入点的选取策略。
一、选取题目切入,激发文本猜想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风格。有的教师喜欢开门见山,往往没有任何铺陈就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看似干脆利落,但却很容易降低学生的阅读期待。鉴于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憧憬,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为教学增添“波澜”,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不妨将“题目”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同时借助问题激发学生对题目的思考,帮助学生直抵文本的关键。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读不完的大书》一课为例,这一课的题目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而且是对文本内容的象征性描述。因此,教师可结合题目为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你认为本文将为你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你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一本读不完的书吗?”“既然都是书,为什么作者要刻意强调‘大书’呢?难道书也分大小吗?”“你能猜出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吗?”“作者写的是自己的读书故事吗?”然后,和学生展开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认为:“既然是读不完的大书,可能是以小孩的视角进行书写的,也有可能讲的是阅读名著的经历。”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有一本读不完的书呢?我猜,应该是作者对这本书不感兴趣,才会产生读不完的错觉吧!”学生顺利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到文本中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对题目的探索和猜想,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对题目展开猜想,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还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将题目作为教学切入点,借助问题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猜想,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选取文本细节,感受语言妙处
“魔鬼藏在细节里”,是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主要强调的是细节的重要性。在一篇课文中,同样隐藏着不同的细节。这些细节既能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让文章更加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分析这些文本细节,对学生把握作者的创作初衷、理解文章内涵具有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对此,教师不妨将文本细节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探究文本细节的过程中,深入赏析文章的语言,助力学生体会文本之妙。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梅花魂》一课为例,这篇文章以“梅花”为引,通过回忆外祖父的点点滴滴,展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拳拳热忱之情。在这篇课文中,有三处细节值得注意,而这三处细节,都提到“外祖父哭了”。因此,教师不妨将“哭”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说起‘哭’这种情绪,很多人认为只有小孩子才会哭。其实大人也会哭,只是他们习惯掩饰,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情感罢了。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提到了一位哭泣的老华侨,那他是因何而哭呢?就让我们去文本中一探究竟吧。”然后,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原文,重点品读原文中展现“外祖父哭了”的相关描写,然后深入思考外祖父的三次哭泣有哪些区别。通过品读“哭”这个细节,学生感受到外祖父越来越强烈的情感。第一次提到“外祖父哭”,是讲解唐诗宋词的时候,外祖父是默默地流泪,那种悲戚伤感的情绪跃然纸上;第二次提到“外祖父哭”,是因为“我”即将回到祖国,而外祖父因为年迈只能留在国外,于是他“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了”;第三次提到“外祖父哭”,是“我”即将登上大客轮离开之际,外祖父泪眼蒙眬地送我“梅花绢”。三次情感一次比一次深刻,一次比一次强烈,展现出了外祖父的拳拳爱国之心。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品读文章的细节作为教学的最佳切入点。细节令文章更加丰满,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品读细节,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之妙,感受文章中蕴藏的深刻情感。
三、选取文本线索,实现深度教学
所谓“文章线索”,就是串接全文的重要词句。通过有效的线索,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清全文的脉络和思路。站在学生的立场,紧扣文本线索是掌握文章核心的关键,可以根据线索理解文本内容。正因文本线索如此重要,教师不妨将线索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鼓励学生通读文章,梳理全文线索,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思考,然后借助线索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核心内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田忌赛马》一课为例,抛开题目从课文内容分析,这篇文章的脉络相对清晰:文章先写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马,三场三输;再写田忌在孙膑的帮助下,第二次和齐威王赛马,三场两胜赢得了比赛。所以这篇文章是以“赛马”这个事件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妨将“赛马”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先让学生通读文章,找出展现“赛马”过程的语句,再梳理课文内容。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田忌赛马的?”“田忌和谁赛马?结果怎么样?”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接下来,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借助线索理解“田忌赛马”背后的科学原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最后,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互动,说一说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通过文本线索,既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帮助学生直击重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文本线索展开教学,既能提升课程质量,也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文本线索作为重要的教学切入点,需要注意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线索,有的是时间线索,有的是地点线索,只有结合具体的文本才能进一步细化。
四、选取文章文眼,成功辐射全文
在新课改趋势下,小学语文教学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文本教学的课时相对缩短,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样的教学举措,对教师的教学功底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如果教师未能按照课时进行有效的课程安排,就会严重拖垮教学进度,最终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实现。因此,教师需要选取恰如其分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既如此,教师不妨将“文眼”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帮助学生确定文本的中心。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珍珠鸟》一课为例,这篇课文的文眼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样的感慨既源于作者真实的饲养经验,同时也是这一篇文章的主旨所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读文本,找出课文的文眼。这是相对基础的阅读任务,是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完成的。在学生找出文眼以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根据原文的描写,你认为作者心中‘美好的境界’是怎样的呢?”“作者是根据什么说信赖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然后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分析文本。通过深入阅读,学生基于文眼对文本进一步梳理,快速理清整篇文章的结构:朋友送鸟—“我”关心、呵护鸟—鸟对“我”产生信赖和依恋—美好的境界,帮助学生直击文章的中心思想“信赖”。
如果仔细研究过语文教材,教师会发现大部分课文的文眼较为显著,因此以文眼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不失为一条高效的教学策略。教师立足“文眼”展开教学,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文章结构,直击教学重点。
想要提高小学语文的授课质量,教师必须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切入点,本文深入探讨了题目、细节、线索、文眼四个切入点的实施策略,旨在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