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小学英语新型评价体系
作者: 周青在时代创新理念与核心素养理念的共同助力下,教师们纷纷积极研究和践行科学育人观,力求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的科学建构,以此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新型评价体系逐渐在课程改革阵线上展示出强大的创新性、先进性、主体性、人文性和实效性,因而颇得师生群体的喜爱,也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
一、核心素养对新型评价体系的建构要求
核心素养是指小学生要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习得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整合能力、交流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小学生在能力与素养上的全面发展。因此,核心素养理念可以作为建构新型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新型评价体系要求英语教学要具备突出的人性化思想,能够积极践行“生本理念”,全方位考量小学生在英语课堂认知过程中的主观诉求和生命需求的满足程度。英语教学要具备突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着力考查英语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参与情况、探究情况、交流情况和存在情况,以此评价英语教学的主体性与实践性。英语教学要具备突出的直观性和先进性,能够让小学生在充满科技感的认知环境中快乐成长。英语教学要具备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情感牵系、心理依赖等,让温馨、快乐与幸福洋溢在英语教学中。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新型评价体系的建构
核心素养是新型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教师对英语教学进行评价,就要立足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和主体实践认知情况,继而开展重点考量与评价。
1.评价教学氛围的趣味性。教学氛围与小学生的认知状态与认知能力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评价英语教学时要评价教学氛围的趣味性和人文性,考量教学氛围是否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生命活力、认知兴趣、求知动机和参与激情等主体状态。只有有效激发小学生主体认知状态,营造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氛围,才算是科学合理的教学氛围。
以六年级下册“Unit1 How tall are you?”为例。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身高”和“体重”是人物进行谈话交流过程中的核心内容,语法知识是“比较级的初步使用”。在本单元的人物对话内容中,还出现一个非常抢眼的趣味元素——恐龙。恐龙是小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动物,因为其早已灭绝,小学生对恐龙往往具有强烈而浓厚的猎奇心理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设计好第一单元的英语教学活动,就必须在恐龙身上做文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恐龙创设出游戏化、虚拟化和新奇化的教学氛围,让小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恐龙的相关信息,在开放氛围中实现快乐认知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2.评价教学方式的直观性。小学生受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制约而以直观思维为主,难以实现高质量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因此,在评价英语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小学生的认知方式是否具有直观性和先进性,是否能够投其所好满足小学生的直观认知需求。教学方式只有最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口味”并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才会有实效性。
以六年级下册“Unit2 Last weekend?”为例。本单元的Story time部分属于绘本阅读素材,不仅有精美的图画,而且有简单的对话内容。因此,教师在这部分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凸显英语教学的直观性。教师可用电子白板展示Story time中没有英语对话的六幅图片,让每两名学生为一组进行课堂对话活动,借助电子白板的背景支持进行英语分角色朗读,促进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3.评价教学过程的主体性。教学过程是小学生参与英语教学、展示才能、释放活力、塑造自我的主体参与过程。英语教学过程就是小学生的主体认知过程。在评价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主体性和实践性,观察小学生是否拥有充足的话语权、参与权和主导权,要考量英语教学是否能使小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核心素养发展成为可能。
以六年级下册“Unit3 Where did you go?”为例。本单元有大量的人物之间的英语对话,在本单元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课堂活动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要让小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英语教学之中。因此,在评价英语教学时,教师要积极观察和计算小学生参与人物英语对话的次数和时间,认真考量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参与空间。小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参与机会越多,认知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发展越科学高效。
4.评价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活动预设和过程管控等诸多活动的整合结果,也是诸多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直接体现。因此,教师评价英语教学自然不能缺少对教学效果的重点观察和直接评价。实效性是一切教学活动有价值和可行性的直接表现,教师要以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和快乐成长为重要评价尺度。
以六年级下册“Unit4 Then and now?”为例。本单元的认知内容主要是通过现在与过去的对比让小学生多次接触过去式这一语法现象。由于人物英语对话内容具有非常强的生活性,因而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在多次参与英语对话模拟中成为课堂主人。同时,教师可以从小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参与情况、英语认知情况、具体效果等来评价英语教学的优劣。只有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获得切实提高的英语教学,才算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5.评价教学关系的融洽性。在评价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看教学氛围的趣味性、教学过程的主体性、教学方式的直观性、教学效果的实效性,还要注意观察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如何。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也是展示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闪光点。因此,教师要观察师生关系的融洽性,以此进行评价。
以六年级下册“Unit4 Then and now?”为例。为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在本单元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运用以“过去式”为主要内容的英语句型为小学生输送大量的教师信息,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师,以此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科学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格外关注自己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角色、教学地位和交流功效,观察自己是否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以此为价值尺度进行评价。
三、核心素养下新型评价体系建构的再思考
1.注意多元性。教师不仅是新型评价体系的设计者和实施者,还需要让小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评价主体中,让小学生说出自己对于英语教学的真实体验和主体感受,为教师提供辅助信息。
2.注意开放性。教师在评价英语教学过程中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积极听取小学生对英语教学的主体评价,对小学生的评价不作任何要求,以开放性的状态获得最真实、最直接、最有效的实际信息。
3.注意创新性。教师在评价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创新元素,看看英语教学在哪些方面存在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创新做法,即使创新尚未完善,若有助于学生发展,也值得积极肯定。
4.注意指导性。教师对英语教学的评价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效”,能够对英语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能够对英语教学的科学转变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不仅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活动预设、主体参与和地位界定的指导思想,也是指导教师对英语教学进行科学评价的理论基点和价值尺度。因此,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核心素养指导下新型评价体系的科学建构策略,并通过相对应的措施付诸实施,力求促进英语教学的科学发展,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认知环境。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弁南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