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游戏课程,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作者: 林茂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可以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综合能力,让他们获得成长的自信,实现逻辑思维的提升。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发展特点的课程。小学阶段的学生爱玩、爱动,理解能力不强,具象思维占据主体地位,喜欢在实践中获得成长。所以,教师应将课程活动变得游戏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精神力量。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计有趣的游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未知的内容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在选择导入游戏时要本着科学性、关联性的原则,要让游戏能切实反映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或教学内容,而非流于形式。在导入时设计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的兴奋点,营造出较为轻松积极的氛围,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可用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进行《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进行了游戏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描述自己行走的路线,增强学生对空间位置的判断。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导入之初设计了描述图片位置的语言游戏。为了让学生获得参与感,教师先利用大屏幕出示图片并营造了如下的情境:“春暖花开,我们期待的春游又要来了,在出去之前大家可以先通过图片资料确定一下自己出行的路线。这个路线应该如何表述才清楚呢?大家试着表述。”情境创设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路线的描述。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空间位置与参照物的作用。
教师带领学生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了课程的导入,让学生感受到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表述位置的,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已有旧识,让学生在趣味表达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数学感受,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技能,促进了学生生活能力的进步。
二、游戏练习,维持学生的学习注意
学习注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强的注意力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减轻学生的课后压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做事习惯,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进步。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长大概在五到十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变化教学活动的形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维持课堂注意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适当增加关于本课教学内容的练习游戏,可以用强刺激来让学生对教师的输出有所反应,增强学生注意力的维持时间,为学生的高效学习提供助力。
例如,在进行《用计算器计算》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利用课堂游戏帮助学生进行了注意力的维持。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教会学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增强学生的计算器操作能力。在这样教学目标的驱动下,教师先带领学生进行了计算器使用的学习与练习。计算器对于学生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的,但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还需要活动来进行维持。在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竞赛游戏,让学生运用手中的计算器快速计算教师说出的算式,先回答出来的为胜。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还结合了小组竞赛的形式,按照一定的规则为学生积分,并按照积分的多少准备了相应的奖品。
竞赛类游戏是最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活动,教师组织适当的竞赛游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在小组荣誉与奖品的驱动下更加积极地参与计算练习。计算器的使用较为简单,学困生也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师设计全员参与的游戏,可以帮助学困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起学习数学的勇气与自信。
三、游戏互动,促进课堂的师生交流
新课改后,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交流成了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增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增强师生之间的思维交流,促进授课形式由讲授式向发现式转移。利用课堂游戏类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期望值,营造较为轻松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个体在课堂上的参与欲望与表现欲,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设计课堂互动游戏时,要注重对时间以及游戏效果的把控,以防拖延占据其他教学环节的时间或未突出重点、喧宾夺主等情况的发生。
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加设了游戏环节,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家庭教育阶段或幼儿园阶段已经熟练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将本课的重点设定为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找伙伴”的游戏。在游戏之前教师先带学生清空了书桌,接着在黑板两侧分别写上了加号、减号,之后组织学生抽取数字。游戏开始后教师会随意地说出一个数字,学生可通过相加或相减的形式得到这个数字,快而准确的为胜利。
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任务较为轻松,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教师根据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适当地设计有意识的游戏课程,可以让学生更直接地享受学习的乐趣,获得积极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个体的持续进步。当然,游戏活动的设计要跟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关联,要在确保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进行游戏活动,发挥游戏课程的作用。
四、游戏创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游戏课程的设计不仅需要教师有充足的教育技能基础,还需要教师紧跟学生的发展潮流,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整体状况,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形式,以便教师可以不断地推陈出新。儿童期的学生对游戏有着天生的敏感度,教师可以在课下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游戏的开发,同时利用学生对开发游戏的兴趣、竞赛、自我表现欲等多种因素,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深度理解与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与创新意识,丰富数学课的游戏形式,实现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共同开发。
例如,在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使用了学生发明的游戏形式,肯定了学生的思维成果,促进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并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增强学生的数感。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很注重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在课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计算的练习与游戏的开发。在教师的鼓励下,一组同学发明了有趣的卡牌游戏,他们准备了带有数字以及符号的卡片,确定符号之后,两个人同时抽取数字卡牌,并快速地进行笔算或心算并报出结果,准确且快的一方胜利,由于该游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所以教师将其带入课堂。
教师利用学生创作的游戏形式带领学生进行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的学习增添了乐趣。教师选择学生创造的游戏进入课堂,也肯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在游戏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探索和自信。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整体特征,并在这些基础上注重游戏元素的融入,在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智慧角逐的魅力,做到寓教于乐,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通源小学)
(责任编辑 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