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估算教学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作者: 陆健刚估算指的是计算时在心中默算的方式,并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答案。它具有快速、科学、准确的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数感、计算能力、判断力、选择力以及想象力等。小学数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而在计算能力中估算能力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需要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创新估算的教学方法,开拓学生估算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培养学生估算意识,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价值。”要想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师首先需要具有较强的估算意识,并在教学中不断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体验估算带来的便利,体会估算的魅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从身边熟悉的实物开始,比如先目测课本和课桌的面积。可能有的学生说不准,估测的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先估测是课本面积大还是课桌面积大,进而分别估测它们的长、宽,这样依据长度和宽度估测出的面积更准确,让学生感受如何估算更准确,再分别测量出它们的长、宽,计算出它们的面积。估算的同时与生活常识相联系,结合口算和笔算,判断计算的正、误,体验估算的使用价值。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估算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上述案例,教师灵活运用数学教材,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用估算的眼光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学着运用估算的方法去验证运算的对与错,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更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创设良好的估算情境,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可以把抽象事物形象化,更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就需要深挖教材,把教材内容尽可能地与实际生活的情境相融合,使学生切身体会估算的价值,从而提高他们对估算学习的自觉性,使数学课堂更高效。
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出示教材第2页例2,引导学生根据题中情境寻找有用信息,已知条件和问题,想求张大叔带了200元钱到底够不够买4箱西瓜,该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然后各小组交流。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先算出买4箱西瓜需要多少钱,再跟200作比较,如果比200大,钱不够;如果比200小,说明钱够。有的说,看看200里面有几个48,再跟4作比较,如果大于4,钱就够;如果小于4,钱就不够。有的说,48跟50比较接近,50×4等于200,48比50小,那么48×4比200小,所以张大叔带了200元够买4箱西瓜。之后,组织学生探讨哪种方法更简单有效,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借助教材创设带的钱够不够买4箱西瓜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在多种算法下,学生有所感悟,体会估算的简单、有效性,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三、掌握多种估算方法,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从学生自身来看,估算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一是学生不清楚到底什么时候应该用估算;二是学生不清楚到底应该用哪种方法去估算。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掌握技巧,学会随时运用,让他们在实践与运用中去感悟与内化,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估算,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和优选意识,使学生能够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形成建立数学模型的意识,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估算的方法有去尾法、进一法、四舍五入法、凑十法、部分求整体、以某一标准进行实际估计、凑整法、根据位数估算、取一个中间数、根据运算性质估算、根据生活经验估算、利用特殊的数作参照等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题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引导学生,可以试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一题多解,并找出最好的方法。
例如,教师在讲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估算”的相关知识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李叔叔培育出一批新品种菜椒,送给敬老院10盒,每盒12个,一共送给敬老院多少个菜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去思考讨论。有的学生说,可以用12乘以9再加上12;有的同学说,可以5盒5盒的去算;有的学生说,每盒是1个10再加上2个1,10盒就是10个10再加上10个2;还有学生说,可以把一盒看做1,这样就有12个1,每个1等于10……最终,在大家的讨论声中解决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思维,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既发展了个性,又学会了分享,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学会了选择。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精心设计估算练习,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教学过程中“练习”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练习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是否理解与掌握的情况反馈,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对这一环节的安排是不能忽视的,需要合理安排、精心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既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巩固,更需要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提高,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除法的估算”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广州市的新电视摩天轮,每一个水晶观光球舱中可以乘坐6名乘客,学校三年级学生一共有192名,需要8位教师带队,其中22名学生由于身体不适,不想参加这项活动,大约需要多少个水晶观光球舱能够一次安排所有人?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让学生出谋划策,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情绪高涨,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学生192名可以看成190名,老师8名可以看成10名,一共200名,有22名不参加,可以看成20名不参加,所以一共剩180人,每组6人,可以用18除以6,再在末尾加0,所以是30个。有的同学说,可以用192+8-22得到总人数,再用总人数除以6,得到水晶球数……学生们相互探讨,说着自己的理由,很快就意识到应该如何解决实际问题,这类问题就算是只剩余1人,也是需要再占用1个水晶球的。
上述案例,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了对估算的理解,学生能从事物的整体出发考虑问题,学会选用恰当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综上所述,估算在数学计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种快捷的运算,如果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估算方法和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整体的认知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训练数学思维,使学生考虑问题更缜密、灵活。所以,教师需要把估算贯穿于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麒麟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