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

作者: 黎增生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落实,学科教育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进一步适应新高考政策,物理教师要积极学习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内涵,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实施物理教学改革,使学生获得更多物理知识与技能,从而有效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水平。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

1.关注改革动向,确定改革的要点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各种创新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应运而生。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教师就要不断研读课程教学改革方针,关注学科的教育改革方向,确定最近时期的教学改革要点,通过不断总结和借鉴经验,完善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学生开展有进步意义的教学,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高中物理教师,要走在时代前沿,掌握更多的现代化物理知识和技术,时刻关注教育改革动向,并以此完善教学内容。

2.重视构建基础知识体系

在高中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建立全面的知识系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熟悉基本概念、物理定理以及物理实验。高中物理中涉及的新知识点内容往往较杂,所以,在物理教学改革中,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点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处理好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问题,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和概念有更全面和更系统的认识与把握,并做好新知识点的实际运用,以便于建立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

3.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物理学是基于实践和观察的科学学科,其具体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都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来推导证明。此外,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还应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并适当地增加高中物理教学实验的比例,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夯实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学习理论知识的效果,而忽视了实验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实际的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掌握理论和技能。实践活动的减少,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有效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较低。

2.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更重视学科兴趣、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中获得物理知识和技能。但是,根据现阶段对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分析来看,很多学生缺少学习兴趣,他们认为物理课学习的内容逻辑性太强,有些思想无法理解,因此,课堂的参与度较低。归根结底,正是因为学生缺乏兴趣,影响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3.落后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仍采用灌输式教学。这种学习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措施

1.多样性教学,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要想学好物理,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着手。物理教师要努力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根据知识的性质变换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掌握物理知识。

例如,在教学《互感和自感》这一内容时,由于很多学生对抽象的互感和自感现象不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将互感现象与生活中的电磁炉联系起来。学生一听到电磁炉,便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想要探索的欲望。教师可将一个带有线圈的灯泡放在电磁炉上,接通电源后让学生观察现象。虽然灯泡上的线圈并没有与电磁炉的大线圈相连接,但灯泡还是亮了,这就是互感现象。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实验分析和讲解,对互感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也对物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2.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不能只是一味地学习,而是要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能力,灵活使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物理现象时刻围绕在身边,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探究《影响电流方向的因素》实验时,教师要让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自演示实验。首先,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清晰具体的实验过程。其次,在实验时,要让学生自己根据电路图连接器材,通过试触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电流方向和电流表的指针转向情况,并观察实验中螺线圈的绕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记录下结果。最后,教师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线圈绕转方向进行实验,感受电流表的指针偏向情况。在实验环节,有很多学生操作有误,造成结果不准确。此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和讲解,并对实验过程产生的问题给予回应,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培养物理实践能力。

3.系统整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新高考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整合与补充能力,与传统的分科独立教与学的模式截然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总结知识或选取完整实例,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远距离输电》这一内容时,教师要对本节内容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运用之前所学的电流与变压器等知识点解决现实问题的经典案例,通过教学,着重训练和增强学生利用物理基础知识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出具体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探究。在讲解相关的知识点时,要特别注意知识点的整合:(1)“远距离传输”的优势是什么,电力传输过程是怎样的?其次,输电导线的功率损失是什么?如何减少功率损失?(2)什么是输电导线上的电压损耗?如何减少电压损耗?(3)了解高压可以用于长距离传输。通过以上整合,学生了解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对电流的应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4.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科学质疑与反思能力

实验情境下的提问、假设和具体实验过程的操作是新高考要求中的主要方向,这里涉及对学生问题意识、严谨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要求。因此,教师应重视自主探究教学,把学生作为这一过程的主体,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并进行自主探索,逐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提问和严谨论证的能力。

例如,在《电磁振荡》一课中,教师先通过实验来引导教学,通过演示电磁振荡的实验,提出“通过实验你发现什么现象?”“电磁振荡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电磁振荡过程中有什么规律?”“你能列举生活中的电磁振荡现象吗?”等问题,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带着这些问题思考探究,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提出的相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在观察实验和问题的引导下,实现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总之,物理学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学中力学、电学、光学和热学方面的知识是学生毕业后实现理工科深造的基础。高中物理与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物理教师应根据物理专业的特点,结合新高考计划的要求,改进现有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封开县江口中学)

(责任编辑  晓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