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论述类文本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践
作者: 张晶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说理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科学采用多元化方式,有效构建科学课堂,不仅能提高与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能构建语文阅读教学新生态、新模式,促进学生能力与思维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一、立足原文,夯实基础
文本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本内容及其表达揭示的意义、方法和思想,对于学生技能、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科学构建思辨课堂,就必须积极学习、有效研究,通过学习、论证的方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从而立足本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进而科学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能力与思维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论教养》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述相关知识前,先对文章中“真正的教养”与“优雅风度”的深刻内涵以及支持材料等进行深刻的解读,待自身对文章内容以及观点、论据等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及认知后,再根据其核心思想内涵提出各类引导性问题,如:“教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好的教养表现方式有哪些?哪些数据或者材料支持这个论点?”然后通过师生互答的方式来了解学生自身对教养与风度的理解,如“你认为教养的含义是……”“我认为教养的含义是……”。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文本,通过文本中的有效性论据深度了解文中所表达的教养与风度的深刻含义以及外延意义,进而加强学生对书中教养与风度内涵的深刻理解,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辨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说理类文本的核心是一个观点,是由诸多论据支撑下的一个独立的观点或想法。因此,教师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不妨在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基础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二、科学设疑,锻炼思维
思辨能力是一种含有辩证思想的能力,其基础核心与重要组成部分都与思维方式和思想方向有着深刻的关系。因此,教师可积极利用各种说理类文本以及各类科学有效的疑问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科学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自身的“求异”思维,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思维的全面发展与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主动设疑以及引导性疑问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与发展学生的思辨水平。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述相关知识前,先让学生主动阅读了解文章的内容与观点,待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观点思想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后,再通过“文中的核心论点是什么?哪些依据来支持这些论点?”“文中对立的、错误的观点以及支持论据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观点?”等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提升学生的认知程度,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锻炼学生的总结、分析、归纳能力,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外,教师也可在教学初期,直接将学生分为几个合作探究小组,让学生在探究中,独立提出一些与文本相关的问题,接着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与思考,进而加深其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其思辨能力。
设疑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方法之一,在学生能力与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科学地利用文本内容,有效设立各种问题,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其思辨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总结、探究以及分析归纳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以学论教,提升能力
随着核心素养等理念的提出,以生为本的思想开始逐步深入到学生日常的培养与教育当中。其中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思想正是以生为本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方式。因此,教师要想在说理文教学中科学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就必须谨记以生为本的核心原则,以学定教、以学论教,进而围绕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具体情况,科学地采取多元化措施以及各种手段,有效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怀疑与学问》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述相关知识前,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举手回答以及针对性提问的方式,简单了解学生自身对这篇文章涉及的各种内容、核心观点等的掌握度。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引导性问题:(1)你们心中的怀疑与学问的关系是什么?你们如何理解接受这种关系?(2)文中的怀疑与学问关系是什么?关于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其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怎么看文中对于这种关系的支持论据?然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教育水平以及对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了解,就学生的认知程度以及认知水平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继而在此基础上,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思辨水平。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相对不同的思维方式方法。因此,教师要想科学地、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必须深度了解学生,进而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制定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扩展阅读,掌握方法
思辨能力是一种需要不断训练的能力,是一种思维方向的习惯性能力,它是在不断练习中得到巩固与发展的。因此,教师应积极通过课外阅读等方式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其进行科学的引导。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借鉴群文阅读和关联阅读的思想和理念,利用同类文章的阅读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索意识,让学生在同类型书籍阅读中,逐步加深印象,总结规律,科学把握书中核心,不断增强与提升自身的思辨意识和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谈创造性思维》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中的实际教学内容,科学地利用各种多元化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待学生对这篇文章中的观点、支撑观点的材料以及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等有所了解和认识后,再利用网络搜索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些类似的论述类文章,让学生通过同类型文章的阅读以及学习,有效总结文章架构,不断提升对这类文章的写作手法以及表达思想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如,教师可根据慕课平台或大数据搜索技术寻找论点和论据以及构成材料类似的文章,并以此与原文章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辨水平。又如,教师可以引入李海默先生的文章《大师何以诞生》,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对文章深度理解后,通过对比文章思想观点以及论据材料构成等方式来解析两篇文章,进而深度了解文章思想,加强文章理解程度,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无论是思维还是能力,都是在认知基础上,通过不断锻炼来提高以及发展的。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同类型、同模式的文章来对学生进行激发及锻炼,以此帮助他们熟悉与应用这种思维与模式,有效提升与发展其思辨能力。
总之,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积极有效地挖掘论述类文章的潜在能量,科学运用各种手段提升与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新模式、新方法,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与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和综合素养,使学生成为会思考、善思考的新青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洋口镇初级中学)(责任编辑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