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

作者: 王苗苗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发展也在不断深化,尤其是学科生活化的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对此,高中化学学习必须要延伸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新的领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知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成绩只是一个考核标准”的认识,学生的化学学习要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故笔者对高中化学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实现教学生活化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与广大教师交流研讨。

一、当前高中化学的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高中化学科目的教学一直以升学率为主,加之教学资源比较稀缺,教师对于学生的评判主要是从学生的成绩着手,从而忽视了学生的真正需求。虽然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普及使得这一类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有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化学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很多知识需要从生活实践中得到验证,所以,教师必须对化学生活化教学予以重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把高考作为考核的一项,告诉学生如何记忆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很少花时间来探讨联系生活的问题,所以,这种教学方式根本达不到育人的目的。虽然从考试的角度出发,成绩好固然加分,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学生如果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发展。

2.忽视教学中的生活背景

由于教师教学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上课内容主要还是以高考类的题型为主,对高考类题型以及知识点进行总结,然后传授给学生,不但要给学生传输题型,同时也要预测下一次考试的题型方向。这种教学方式仅仅是围绕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没有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做题的范围内,不能很好地联系实际,也达不到知识应用的目的。如果仅仅将化学学习聚焦为课本的学习范围,那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思维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二、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1.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现象

化学生活化的教学,首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思维进行思考,去体验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学习思路。尽管学生学习的场所主要以学校为主,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和自然的接触不多,但是学生自身也有家庭生活和少量的社会实践经验,也算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高中化学课堂就可以抓住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有趣事件,将这种现象引入课堂,以便更好地联系生活开展教学活动。

比如,在农村地区的学生应该都见过,农家肥在用塑料布覆盖一段时间之后再对其进行暴晒处理,肥料会产生很多热量,有很多热气会蒸发的现象。这就是一种明显的化学反应,其原理是农家肥的缓慢氧化从而产生的放热现象。如果有的学生在生活中看不到这种现象,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这一现象,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相关化学知识,从而通过直观的观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学生在观看了这一类视频之后,可以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参与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投入化学学习中。

又如,学生在学习“甲烷”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问一问:“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所输送的气体是什么?”学生都知道是天然气,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甲烷的学习内容。以天然气为教学导入,让学生明白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由甲烷构成的,让学生可以知道,原来书本上的知识点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化学知识离我们也不是很遥远。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也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有效地规避天然气危险,了解天然气以及甲烷的习性,真正达到化学生活化的教学目的。

2.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生活化场景的创设,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化学课堂的生活场景创设是为了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让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的生活问题来探索化学知识。在课堂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将化学课本上的一些难懂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学生才更有兴趣投入化学学习。

比如,在学习铁、铜的获取以及应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活动之前,问学生一些关于自己所知道的铁和铜的知识,并且可以带一些铁和铜的部件,让学生进行区别,从而认识铁和铜的一些固有属性。

又如,在博物馆经常看到的文物,为什么大多都是铜制品而铁制品的数量比较少?为什么沼气遇到火之后就会发生燃烧反应?通过这些问题的导入,为学生打造生活化的学习场景可以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思考,让学生可以带着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来探索知识。

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自然就有了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白化学学习在生活中是有用的,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化学学习中。此外,学生学习的氛围也是极为重要的,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徜徉在化学知识的海洋中,学生才能主动地去探索生活中未知的化学知识。

3.化学实验的生活化设计

化学实验是开展化学教学活动的核心。但是,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化学学科是自然性比较强的学科,它自身的实验性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都比较强。对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要多多地开展化学实验,并且可以将常规实验中的仪器换成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可以用生活中的漏篮等替代物做过滤实验,可以用食盐水来进行相关的蒸发实验,可以用水果进行一些实验,还可以用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取代实验所需的药品等。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验仪器和实验用品,针对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4.化学教学过程生活化

化学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单向传授过程,也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老师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课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前,教师可以和学生探讨一些新发现的化学现象,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和学生一起通过实验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验证。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愉悦的学习环境,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学习压力,要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生活,要努力让自己具备更强的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为了高考成绩。久而久之,在这种教学理念的熏陶下,学生就会明白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也才能真正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高中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实验来展开教学,让学生体验化学学习的魅力。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懂得学习的重要,才能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学生的学习范围,要鼓励学生通过探索生活的未知来获取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晓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