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和探讨
作者: 韩同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是一项艰巨而且漫长的工程。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于化学学习处于启蒙阶段,如果教师还是沿用传统化学学科的教学模式,将难以达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对照《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深入审视化学教学,重视从夯实基础、培养基础能力入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一、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从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上提高教学有效性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符合自我经验和认知的化学知识体系,激发学生自主地、自觉地参与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变“要我学化学”为“我喜欢学化学”,这才是促进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基础。
一是要营造师生平等的良好课堂氛围。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构建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形成教学中良好的互动交流沟通的氛围。比如,在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设计救火的应急模拟演练,安排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救火表演,教师再指出救火的方法和时间上是否存在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基础的化学知识,并能进行应用转化。
二要发挥兴趣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用兴趣为学生初中化学学习来“加油”,让学生以旺盛的精力持续投入到化学学习中。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与化学相关的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深刻体会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从优化教学设计上提高教学有效性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需求研究不够,教学内容只是围绕教学大纲展开,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等问题。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就要增强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丰富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是要始终围绕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模糊的教学目标会使传达给学生的知识和关键环节也变得模糊。教师要针对教学大纲的进度要求,细化分解每堂课的知识点,尽量让教学目标更加细致多维,更有指向性。
二是要从学生学习程度和特点出发,丰富和完善教学的内容。教师要改变传统化学课堂教学中以书本教材为中心的观念,尽可能为学生设计多维度、多角度的学习方向。要多思考预设学生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反应和问题,提前做好不同情况下的教学预案,从而在课堂上使得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都能习得化学知识,促进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建议
1.提高化学基础知识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化学领域中一些具有相似之处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过于抽象的化学基础知识,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是要准确把握理论知识的深层含义,明确概念的外延。比如,在进行部编版初中化学中有关分子、原子和元素的教学中,就要在阶段概念教学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原子和元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三者之间的矛盾点来进行记忆,这样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是利用作业题将理论知识点转化为学生的认知概念。教师要选用具有针对性的题目来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点的训练,让学生对概念本身有准确的认识,也对相互之间的关系印象更加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化学理论知识错题本,将每次的错题抄录并写出错误的原因,避免之后遇到同样的知识点继续犯错。
2.提高元素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元素相关内容是整个初中化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进行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石,因此,教师必须着力提高元素知识相关部分的教学效率。
一是要丰富元素部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以实验为手段,让元素化合物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起联系,通过实验增强对元素知识的感性认识。比如,在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的实验内容就非常多。如,二氧化碳注入水中之后的变化,石灰水和二氧化碳结合之后的变化状态等操作实验,会让学生对书本上的概念有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
二是帮助学生建立元素系统学习的线索体系。第一条线索是引导学生对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属性进行知识巩固,建立一条对化合物认识的主线。第二条线索是建立不同物质存在的衍生关系知识链条。比如,在部编版初中化学《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氧化物、酸碱物质的反应生成盐作为基础,用方程式来厘清碳元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和本质关系,在寻找化学学习规律中,让思维过程变得更加完整。第三条线索是教师要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和复习,对个体的基本反应类型采用归纳的方法进行整体化记忆。比如,如何在金属、碳等物质反应中找到替代反应方式,酸、碱、盐反应中如何实现复合的分解方式,等等。
3.提高化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初中化学计算的教学中,要以计算来巩固所学的化学概念,用学习概念来解决具体的化学问题,用计算来提高解题技能。在教学中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引导。
一是提高化学计算例题的合理性选择。教师在课堂上选择的例题题型要具有典型性,例题的数量不在多而在精,要循序渐进地讲解例题,避免学生一上来就学不懂而失去学好化学的自信。
二是训练学生找到解题思路规律。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题型让学生找到题目的考点和题眼,教会学生对同类题型都能进行解答,不靠题海战术取胜而要靠良好的化学解题思路取胜。
4.提高化学实验有效性的教学建议
初中是学生最早接触实验的阶段,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参与实验,将动手动脑很好结合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
一是让学生作为实验的主导者。教师可以将学生分小组来进行实验,先由小组讨论并形成实验方案,再由教师进行改进调整,提高方案的合理性,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转化为行动上的具体操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是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化学反应实验是引导学生掌握反应的本质特点、验证课堂知识点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承担起实验总结的任务,观察并记录下化学反应中的细微变化。比如,在部编版化学教材中“浓硫酸和铜的反应”实验中,课本上的反应结果是溶液为蓝色,但是,学生在实验中发现蓝色反应溶液中还存在一些黑色物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分析这些黑色物质是什么,再自己动手进行多次实验,从而找到产生黑色物质反应结果的原因是由温度的高低所带来的。这种寻找答案、不断深化认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乐趣,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今后的化学学科学习。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也受到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化学教师要运用丰富、形象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视频、微课等教学手段,让整个课堂氛围充满新奇和创新,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吸引其注意力,让学生寻找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使之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现化学的美妙,师生共同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滩歌初级中学)(责任编辑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