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视角下小学中低年级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作者: 陈佾问题链教学模式,关键在于“问题”,即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出发,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突破点,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代入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思考,在思考中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不断给予他们充分的刺激,这样才能有效维持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问题链教学模式正好符合此需求。同时,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问题而思考,从而养成适合自己的思考模式、学习方式等,更好地过渡到自主学习状态,提高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从问题设置的趣味性、探索性、技巧性、生本性四个角度入手,深入探索问题链视角下小学中低年级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以期通过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实现学生学习能力、英语水平的提高。
一、强化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
对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激发其学习兴趣,要先找对内容点,从内容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兴趣满足,这样就能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因此,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注重强化问题的趣味性,从学生喜欢的内容入手,将其设置为问题的载体,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Unit1 I like dogs”时,学习内容为认识基本的动物单词,熟练表达“I like...”“I don’t like...”“Do you like...”等基础句型。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小动物,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动物有限。因此,教师要转变思路,将动物内容转换为学生常见的、熟悉的动画形象,在确保学生熟悉的同时也从内容兴趣点上给予其更多的刺激。教师可先提出“Do you like Super Wing?”“Do you like Pepper pig?”等问题链,学生在这些熟悉内容的带领下,自然而然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实现句型的主动练习强化。其次,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室内的一切资源材料,用所见之物开展相关的对话练习,抛开教材中限定的提问内容,引导学生提出“Do you like Joey?”“Do you like Winner?”等问题,然后让其他学生回答,表达出“I like Joey”“I like Winner”等意见想法。通过即时互动的形式可以丰富单一的问题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自己的生活感知中,能激发其参与热情并积极思考问题。
二、关注问题的探索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探索性的关注,主要基于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无限的活力特性出发进行思考。关注问题的探索性,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索发现,引导学生积极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小组之间的讨论,完成问题。在探索性的问题设计上,教师可从多元性、开放性两个角度入手。
1.多元性。即答案的多元化,并不限定唯一的答案内容。如,在教学四年级“Unit5 Our new home”时,教学内容为熟悉家庭内基本的物件组成、不同房间的名称等。但是,不同的家庭环境布置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What's your home like?”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进行更多的详细回答,有的学生回答:“There are two bedrooms in my house.”有的学生回答:“There are blue sofa in my house.”在学生探索答案的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会深入思考这些英语句型与对话,并最终将此内容运用到表达中。
2.开放性。即学生个人回答的内容可以跳出教材,鼓励他们创新,满足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如,在教学四年级“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自己想要的salad。有的学生会想到make a chocolate salad,有的学生会想到make a Superman salad等。对于某些想法意见,即使学生的英语能力还不足以用完整的英语句型表达,教师也可以鼓励他们用中文表达出来,确保他们得到充分的思维上的创新锻炼,维持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注重提问的技巧性,以巧妙的方式推动思考
技巧性,是从教师提问的方式入手,不同的提问方式能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其中夸张的、直观的提问方式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其产生更多的学习期待。但是,教师在设计提问方式时,一是需要立足学生的需求与兴趣点之上,二是需要立足教材内容的输出需求上,这样才能达到兴趣激发与高效学习同步进行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Unit4 I can play basketball”时,教师可以采用对话式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教师以“What can you do?”这一问题为出发点,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对话沟通,并根据学生的思路输出问题。有的学生回答:“I can play football.”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Do you like football?Why?”引导学生再深入思考,回答问题。教师的问题都是跟随学生的思路而行,所以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可以满足他们的思想表达,同时享受英语学习带来的快感。
又如,在教学四年级“Unit2 After School”时,教师可以采用讨论式的提问方式,预设多个问题内容,如“What lessons do you have?”“How many lessons do you have?”“Which lessons do you like best?”等,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回答。学生彼此之间的讨论交流自然会激发他们个人的思考,激发同伴之间参与讨论的热情。
四、贴合问题的生本性,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
贴合问题的生本性,是指问题的设计需要从学生本身能力出发,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适当的分层,使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发展区间,思考问题,激发兴趣,提升期待。如果问题设计过难,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久而久之,英语学习兴趣也会削弱;而问题设计过于简单,也会让学生没有深入思考的机会,产生懒于思考的心理。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Unit8 how are you?”时,学生需要灵活掌握“How are you?”的使用方法,并且学会回答。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层次将问题设为三个难度阶梯。最简单的难度阶梯问题可以设定为“How are you?I am fine”的问题回答模式,强化学生的基础内容记忆;中段的难度阶梯问题可以增加更多的前后内容,如根据学生的心情和行为设计“What are you doing? How are you?”等,让学生对话更多,练习更多;最高的难度阶梯的问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如:“How are you?”不仅仅只有一个单调的“I am fine”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练习“还行”“没有什么特别”“感觉还好”“也不差”等回答,拓宽他们的英语视野,提高其英语能力,实现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逐渐培养。
总之,在问题链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首先需要从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入手,强化问题整体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其次,要关注问题的探索性、技巧性,逐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获得学习的快感,主动参与学习;最后,教师的问题设计需要贴合教材内容,提升学生学科能力。针对小学阶段英语教育不断强化的现状,教师需要主动进行更多的教学改革与创新,适应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如此才能将课堂教学的效果延伸到学习的全环节,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岳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