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构建分析

作者: 马小凡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尤为需要对当前教育发展形成有效认识,并通过合理措施,创新构建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路径,对基本的教学元素,对教学活动展开创新构建,以此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并促进初中生的成长发展。同时,语文教师应立足日常教学工作,加强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找到融入教学的途径,积极创新教学。

一、核心素养内涵剖析

对于核心素养这一理念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基于不同的思考视角,在描述和定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也导致核心素养在广义和狭义视角下所代表的内涵存在区别。

1.广义内涵。广义上的核心素养,是针对中国学生这一整体来说的,并未对具体的学段、课程等做出划分,具有一定的笼统性。它是从学生的文化基础、个体发展与社会回归三个方面,对其内涵做出了相应的阐述,并指出了学生需要在这三个方面形成相应的内在素养。针对课程教学而言,广义上的核心素养,并不容易体现出课程自身的特点,因此又提出了狭义上的核心素养,即学科核心素养。

2.狭义内涵。狭义上的核心素养,专门指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是针对一门具体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能力。根据课程科目的区别、学段的差异,不同课程所对应的核心素养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本文研究所指的核心素养,便是狭义上的核心素养,也就是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依据《课程标准》中对核心素养的阐释,可以了解到初中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方面:(1)语言能力。涉及语文知识的积累、语言能力的形成,如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这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素养。(2)思维品质。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如联想、批判、推理、逻辑分析等。具备这些思维能力,才能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取得理想的效果。(3)审美素养。语文学科涉及的内容,可以纳入文学艺术的范畴,这其中就包含了审美内涵。基于教学活动的实施,需要让学生对审美内涵形成一定的认识,既要从语文学习中体验和感悟文学美,也要学会评价,并且能够创造美。(4)文化传承。语文课程属于文化课程,其中涉及很多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需要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理解与认识,并且在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中,对传统文化实现传承与弘扬。

二、初中语文的教学问题分析

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全新目标。不过,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通过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反思,可以发现当前教学活动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能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有效培养,导致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水平较低,未能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展现出良好效果。

1.实践不足。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不足,教师并未给学生设置足够的练习活动,局限于理论化讲解,这就导致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锻炼,限制了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水平的提升。

2.忽视课外。从实际来说,课堂时间始终有限,局限于此,语文教学也难以取得理想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将课外学习也利用起来。不过,目前部分教师对课外关注不足,未能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课外的学习和练习之中。

3.忽视差异。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客观的个体差异,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情况。因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也就说明不同学生之间,核心素养水平并不相同,存在的问题也有差异。而当前语文教学的展开,依旧采取统一化的教学,即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相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这就导致教学活动和学生实际之间存在差异,无法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培养效果。

4.方法传统。核心素养是教育发展变革过程中提出的全新理念,对于教育活动本身而言,也应跟随这种发展变革的趋势,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然而从实际教学来说,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很多时候在方法上还比较传统,对一些新颖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缺乏利用,造成教学活动跟不上时代。

三、基于核心创新初中语文课堂的方法策略

1.增设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对初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展开培养,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适当压缩理论教学的占比,增加一定量的实践练习,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状态,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可以提升核心素养。

首先,可以立足阅读教学,在阅读中设置写作或口语实践。如教学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置仿写、扩写等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作,与阅读形成相互促进,达到锻炼写作能力的目的。也可以立足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设置情境表演,让学生代入具体角色,在表演中,感受人物与场景,磨炼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针对写作教学,可以融入阅读、口语方面的实践。如设计写前阅读,事先准备素材,在写作前通过阅读,让学生形成积累。也可以围绕写作主题,设置讨论活动,启发学生思考,锻炼思维能力。

通过增设实践,可以促进学生阅读、写作、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素养得到提升。

2.依托“互联网+渠道”,实现课外拓展。初中语文教学除了做好课内教学,还需要关注课外拓展,教师需要聚焦“互联网+渠道”,通过“互联网+”和语文教学的结合,起到拓展教学的作用。

首先,要优化课外作业设计,摆脱传统书面化、理论化的作业,立足“互联网+渠道”,面向学生设计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将各项语文核心素养融入其中,让学生可以在课外作业练习中提高核心素养。

其次,可以设计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线上朗读角的活动,利用课外时间举办朗读活动,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对朗读进行录音,然后上传到线上朗读角,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打分。

3.分层教学提高学生个体素养水平。针对初中生个体存在的客观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对学生展开层次化的教育。

首先,可通过卷面测试、课堂表现、作业练习等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素养水平,然后作出分层。

其次,结合对学生的层次划分,分别设定教学目标、构建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并立足对学生的分层,将准备好的教学内容,面向各层次学生分别进行讲解,或由其自主学习。

最后,针对各层次学生作好评价,每隔一段时间重新考核、分层,让教学活动处于动态化状态。

4.结合数字化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方法展开创新,可以结合数字化技术,通过对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构建数字化的语文课堂。具体来说,可以运用数字化的电子白板、无屏投影仪这类硬件设备或软件系统,打造数字化课堂。如,将无屏投影仪这一智能数字化设备运用到教学中,通过无屏投影仪展示各类语文素材资料或者构建情境,直接在黑板或白墙上投影即可,还可以随意调整画面大小,非常方便。

总之,在核心素养视角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要把握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核心素养的根本内涵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从增加实践、课外拓展、分层教学等方面着手,让语文教学构建起全新的模式,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让学生学好语文。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磐安学区)

(责任编辑  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