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表达能力的强化培养

作者: 石鑫佳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素质教育的培养要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的长远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对写作和口语交际方面作了详细表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能力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思想交流,教师要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技能及交际水平,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境教学是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前应当分析学情,充分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创设教学情境,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日常工作和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心理状况,明确学生表达能力存在差异性的具体原因,了解哪些学生是因为教师的教学风格严肃产生了惧怕情绪不愿表达,哪些学生是因为性格腼腆不愿表达,哪些学生是因为口语表达能力差而不敢表达。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情、教学内容以及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学课堂变得轻松、和谐、愉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欲望。同时,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放松学生的紧张心情,使其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勇于表达、乐于表达。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应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及人物特点等元素补充情境内容,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效激活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此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秉持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在生活、阅读、写作中遇到相似的情境时,能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以《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为例。文中讲述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经过激烈的交锋,完成了使命,获得了外交胜利。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是人物之间的对话,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解读文章内容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情境对话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并以再创造表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此外,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做好引导工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文章角色。

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分析唐雎、安陵君、秦王的人物性格特点和说话语气、神态、思想等情感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深入分析文章角色。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秦王的骄横无理、色厉内荏、骄横欺诈和唐雎的沉着镇定、语言犀利、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等性格特点。

其次,在分析安陵君的性格特征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把握分寸,文章中,安陵君性格软弱、缺乏智慧,大敌当前却束手无策,拿不出化解危机的办法。但是,他善于用人,有见识,会应对,坚定地支持唐雎,仍不失为明君。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解说课文角色的教学环节,这样可以渲染课堂气氛、烘托人物形象。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通过推敲人物角色,在演练过程中由小组成员提出修改意见,再进行汇报表演。没有参加表演的学生作为后援组,表演组可以向后援组求助。教师应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出小组发言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表演活动及时做出评价,总结活动经验。

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依据课文的文本素材或时事热点创设情境,如购物、邻里相处等场景,以此为基础设定人物角色;还可以让学生自拟情境,进行自由创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指出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考方向,从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策划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在设计语文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余时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知识设计成话题用于交流探究;课余时间,教师可以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开展班级辩论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善于利用课堂的内外时间,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文的写作特色、修辞手法、细节描写作为学生的探究话题,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通过交流、辩论得出探究结果,不同的小组随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其余小组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好监督者和引导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小组内部讨论时,小组成员通过发表看法、交流讨论最终找出答案。通过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增加了学生对语文相关技能的理解。

此外,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开始前的5分钟为学生设置演讲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演讲主题,演讲时间约3分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他学生要注意观察演讲者的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等,做出最后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相较于课内活动,课前演讲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社交能力的发展。

三、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从口语表达方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通过写作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由于学生相关能力有所差异,单一的写作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可以将写作训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让学生在写作之前先进行合作交流,通过思维互补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且设置多个写作题目,让学生通过交流先选定写作主题。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体结构、写作手法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撰写提纲,小组成员对提纲进行互评。最后,学生依据讨论最终得出的写作提纲进行写作。通过交流探讨与写作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

总之,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的训练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使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通过合作交流锻炼表达能力。同时,教师需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活动融入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又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

(责任编辑  来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