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与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结合

作者: 张中军

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造成初中阶段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节奏走等严重问题,这些问题给学生自身的整体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运用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改变数学教学的现状,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都发生较好的改变,进而实现初中数学的高质量、高效率教学。所以说,将生活化教学渗透到初中数学课堂中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教学过程中挖掘生活化问题,启发学生意识

基于生活素材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基础单位的时候,学生很难理解“单位1”的具体含义,对此教师可以采用赋值的方法,为其赋予现实意义。当学生对重量、距离、力、容量等不同单位产生认识之后,自然会对基础“单位1”产生更清晰的认识。对此,教师需要将单位与现实意义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建立相关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运用生活化教学,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和教学情境

对于初中数学的逻辑性问题,不论是空间思维能力还是运动思维能力,都有着很大的抽象性,而这些抽象性问题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可能有着一定的观察和思考难度,并且这种难度很有可能成为学生失去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主要因素。现代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心。由此来看,教师不只是要把抽象的知识传输给学生,还要把难懂的知识转换成容易理解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在这个知识转化的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所以说,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情境,让学生把自己的思想带入学习情境中,从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及其判定》第二课时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大家看我们教室的墙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平行”“平行线”的概念。在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将平行线转换成生活中的物体:“除了教室的墙的对边是平行的之外,谁还能说出来什么是平行的呢?”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逐渐将自身的思想带入教师的教学情境中,并且引出“平行线的判定”概念。另外,《平行线及其判定》的课后练习题也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贴切的内容,如:“图中有一条河,河两岸的端点分别为AB和CD,其中AB=CD,∠ADC=40°,∠ACB=60°,请证明河的上岸AB和下岸CD平行。”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创建题目的情境,并解出正确答案。

又如,在学习“方程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到超市购买物品的情境,通过在超市购买不同的物品产生的金额问题、数量问题等,利用方程的形式来解决,建立数学方程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简化数学问题,提高做题效率。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才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态更好地学习数学。

三、运用生活化教学,积极开展落实生活化实践活动

对于很多抽象性的数学知识,除了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把一些知识所涉及的变形、变换,如图形的运动或几个图形的组合过程,利用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确实能够对知识点有基础的了解,但部分学生的了解仅存在于视频的平面展示中,一旦涉及三维图形就需要自身的实践。其实,针对抽象问题具体化来说,将抽象的问题研究转变为对贴切学生生活的物体进行研究,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很快理解和掌握,从而使整个初中数学教学过程非常的顺利。所以说,在运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落实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从而整体提高初中数学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投影》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趣味影子”的活动。活动可以以两人为一组,每组学生需要自带一个具备基础照明条件的手电筒。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手电筒放置在高于桌面约30cm处,并向桌子照明,然后让学生自主制作成剪纸图形并将剪纸的影子投到桌子上。当学生所裁剪的图形为正方形,并将剪纸放置于高于桌面约15cm处时,教师再要求学生测量正方形的边长及其影子的边长,并根据长度和剪纸、手电筒的高度,自己总结出投影的概念和相关拓展的知识点。另外,依据“趣味影子”活动得出的结论,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除了我们用手电筒自己做的投影外,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到投影的知识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明确路灯、照明灯等答案,进而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运用生活化教学,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评阅活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所有的考试测验、作业都能够第一时间为教师反映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且根据错题的不同方向能够反映出学生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而教师的评价则能让学生第一时间明确自身掌握知识的缺陷,从而及时弥补和纠正。其实,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在数学教学中要不断发挥自身重要的引导作用,并且,教师的表扬、批评和鼓励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发展都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评阅活动,利用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方式进行评阅,保证多数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从评阅中找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进而不断提升自己,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二元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课时教学时,教师对相关理论内容教学结束后,由于学生此时对大部分的知识内容还没有遗忘,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的当堂检测发给学生做,并且在当堂检测中尽可能多地设置基础难度的题目,以实现知识巩固的目的。如:“在二次函数y=ax2+bx+c中,已知a×c<0,讨论该图像与x轴、y轴的交点个数为多少?”然后每个知识点可以出1到2个题目,并给学生约10分钟的时间去完成。另外,由于放学后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为充裕,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题目的难度,并将这些基础题目与难题混合的试卷作为课后作业,再要求学生自主、独自完成该作业内容。在作业内容完成后,教师可以结合当堂检测和课后作业统一进行评阅,对于两者完成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表扬:“上课学习积极,课后作业完成认真,希望你再接再厉!”而对于两者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批评和鼓励:“作业做得很认真,但不懂的题目要多向我和身边同学询问,加强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加油!”教师可以多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实现分层教学。

总的来看,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多的教学手段逐渐被淘汰,生活化教学应运而生,基于生活化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成为初中数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要想有效地将生活化教学和数学课堂相结合,教师应该通过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和教学情境,积极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和教学评阅活动等措施,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整体提高学生初中数学的学习水平。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山县城关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晓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