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情感教育的策略

作者: 王玲荣

情感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积极意义。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传播语文知识,而且能落实学生的情感教育。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初中语文丰富的情感素材,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渗透情感教育,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活学生情感源泉

有效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情感,从而激活学生的情感源泉。一堂好课离不开精彩的导入,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迅速将学生带入课本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只有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才能与作者的情感共情,才能深刻理解作品,才能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例如,《背影》这篇课文是跨越时空和年龄的,每个人都能从课文中读出自己父亲的背影,同时每位读者的感悟又都不同,而教学的难点在于通过品读“背影”来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进而理解平凡而伟大的父爱,学会感恩。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父亲的背影,观察父亲为家庭、为自己承担着重担的伟岸的背影,并拍下自己认为感动的瞬间。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播放学生拍摄的自己父亲的背影照片,有的认真工作,有的汗流浃背,有的背影微曲……在歌曲《父亲》的衬托下,教师让学生述说父亲感动自己的瞬间,激发学生阅读《背影》课文的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情感,理解父亲伟大而深沉的爱,学会感恩家人、关爱他人,从而实现良好的语文情感教育。

二、抓住有效文本,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初中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情感教育的素材和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的那些蕴含情感的素材和内容,善于抓住文本的契合点,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情感教育。

例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就抓住课文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共鸣。首先,教师可以介绍课文故事发生的背景,将学生带入法国战败后那个被割让的阿尔萨斯某小镇,小弗郎士将要失去学习自己母语的权利,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仿佛学生自己置身于课堂中,自己化身为小弗郎士,进而深刻体会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引起文本情感和学生情感的共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详细阅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从不认真学习旷课去掏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不完成作业害怕先生责备,到后来懊悔自己没有珍惜学习祖国母语的机会,激发了其强烈的爱国热情。最后,教师抓紧文本中的这些有效点,激发学生的共情,联系我国近现代的抗争、抗战历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此外,在课文文本中经常能发现一些关键的词句,这些词句在文章中有的起着点明文本主题的作用,有的起着承接上下文的作用,等等。为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让学生感悟词句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实现情感的内化。

例如,在教学《白杨礼赞》一课时,文中关于白杨树外形的描写“那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两个“笔直”,将白杨树赋予人格化的语言,虽然在写白杨却分明在写人,通过礼赞白杨赞美守卫家乡和祖国的哨兵,他们“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不缺乏温和,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品质。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学习,学生明白了当遇到困难、遇到挫折时,应该像白杨树一样具有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品质,有勇气战胜困难和挫折。每个学生也都如同是一棵白杨,既是平凡人,又可以具有不平凡的品格和人生。

案例中,教师借助文本和素材,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了解作者的情感,而且有助于开展情感教育,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完善。

三、联系生活实际,落实学生情感实践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语言,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既源于生活,也要服务生活。同样,初中语文教学落实情感教育,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要想让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史铁生对母亲的愧疚与深切的怀念之情,仅仅通过阅读文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中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感受母亲的不易,进而才能理解作品。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史铁生的生平,让学生体会史铁生的乐观坚强,学习他优秀的品质;其次,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己和父母相处中有哪些事情让自己感动和懊悔,是不是如同作者的感触一样。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与父母、家人相处中总会出现冲突,会想着挣脱父母的管束,对父母家人的爱总是不理解。通过阅读作者的感悟,联系实际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体会父爱母爱的伟大,从而理解父母。这样的情感教育不仅能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有助于培养青春期学生的健康心理。

初中阶段是学生塑造良好人格和高尚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情感教育解决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学习中的困惑,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拓展课外实践,落实学生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课外实践活动作为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仅是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是落实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语文实践的范围是宽泛的,不仅仅包含现有的课堂教学,还包含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如亲情实践调查、观察当地山水风景仿写练习等,都可以落实情感教育。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课外拓展写作观景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老舍先生如何写冬天的景色。学习了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后,学生知道了冬天不仅仅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还可以是温情脉脉的山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当地的景色,先让学生学习文本是如何观察和浏览景色的,了解了文本中是通过多地域对比的形式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于是,教师让学生通过对比的形式突出所要写的景色,如写一处水系景观,可以对比壶口瀑布、对比丽江水,进而突出自己所写的水系的特点。其次,教师可带领学生学习文本由上到下的描写顺序写山上山下的景物,在拓展实践中写景色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如此观察,进而仿写。

通过拓展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当地的山水风景,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祖国自然风光和大好河山的挚爱深情。

总之,情感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健全人格,发展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情境、抓住有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和拓展课外活动等形式落实情感教育,让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甘肃省镇原县孟坝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岳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