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阅读中任务设计的策略
作者: 李莉娟
整合阅读教学是指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改革理念下,对教材的“再度开发”,是语文深度学习的一种形式。整合阅读教学,从教学内容来看,包括单篇文本内部同类信息的整合探究、教材内多文本整合比读、教材内外多文本的聚合联读和名著内多篇章的专题联读。整合的目的在于聚焦文本核心价值,指向语言的建构、思维的提升、文化的积淀等学科关键能力的养成,以终为始,通过整合文本信息,实施结构化阅读,开展深度学习,让学生的学科思维在课堂中得以锻炼进而不断发展。
一、关注文本内容的异同点是整合阅读中任务设计的前提
把《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两篇文章整合起来阅读,最主要的目的是把文本作为一个探究场,把阅读看作一个探究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深入研读这两篇文本,发现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联,找到了文本内容的异同点,也就找到了整合阅读的金钥匙,便于教师开展高效语文学习。《曹刿论战》着重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计,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军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大齐军的史实。但文章主旨并非记叙战争,而是论述曹刿关于战争的理论。《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动记叙了邹忌通过讽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这两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都是写臣民对君主的进谏,而且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两篇文章也有很多不同点,从进谏方式看,最主要的不同体现在曹刿对鲁庄公的进言是直言进谏,而邹忌主要是婉言劝诫。
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既带给读者不同的审美享受,也激发了读者的无尽思索。教师在进行整合阅读时,聚焦以上教学内容的异同点,以此为突破点安排教学活动,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紧扣学习目标安排学生活动是整合阅读中任务设计的关键
整合阅读既是高效学习,也是深度学习的体现。结合《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两篇文章教学内容的异同点,教师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整合阅读,抓住语言描写深入品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2)比较两篇文章中人物进谏的异同,学习高超的语言艺术。根据学习目标,教师以表格为依托设计了以下学习活动。
活动一:请学生回顾品析语言的方法,并结合方法品析文中有关曹刿和邹忌的语言描写。品析语言的方法如下:(1)知内容——结合上下文,确定说话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写了什么);(2)看形式——从标点、句式、风格、修辞等角度,探究说话人的语言特点(怎么写的);(3)思性格——结合语言特点分析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或心理(这样写的作用)。
活动二:让学生比较曹刿与邹忌的进谏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以上任务设计,紧紧围绕学习目标,主要是在引发学生高效学习、深度学习时,帮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现与建构过程,全面把握学习的内容。教师要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中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及策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与发展。同主题下各篇文章不分主次的融合式学习,应以主题为统领,把握编者意图,挖掘文本间的内在联系,找准整体阅读的生长点,通盘考虑整组共性,对各篇文章进行大胆取舍、合理整合,达成学习目标。
三、合理的任务分配是整合阅读中学生分享交流的保障
为了让学生交流起来更加有序有重点,合理的任务分配是整合阅读中学生分享的保障。教师把学习目标细化为若干个任务,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组长带领下集体研讨、合作探究、伙伴相助,依照任务为“怎么讲”“怎么学”读资料、通方法、统答案、分角色、做演练,学生之间“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为“展示”作充分的学习准备。
为让学生的任务交流更有针对性,在《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整合阅读中,教师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组4或6人。在课前全面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第1~3组分析交流《曹刿论战》中语言描写的三个相关问题(第1组交流曹刿在战前的语言描写,第2组交流曹刿在战中的语言描写,第3组交流曹刿在战后的语言描写)。第4~6组交流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语言描写的相关问题(第4组交流邹忌在讽谏之前的语言描写,第5组交流邹忌在讽谏时的语言描写,第6组交流归纳曹刿和邹忌的人物形象)。第7、8组比较曹刿和邹忌进谏的异同(第7组交流分析进谏的共同点,第8组交流分析进谏的不同点)。
在以上的任务分配中,每组学生交流的问题集中明确,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深入思考,有利于小组学生合作讨论时的思维碰撞,更有利于班级分享时的有序展开。从实践效果看,学生正是有了小组任务的合理分配,才能在班级分享中充分展示出自己对问题的真知灼见。
四、客观的多元化评价是整合阅读中学生凸显个性的平台
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既注重对学生认知和技能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
在教学评价时,教师不只关注课堂的调控和对教材的把握、处理,更多地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科学、激励的评价。从而避免不同个体间的横向比较和主观原因导致的片面的、武断的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学生评价更多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从评价的内容上应更多地考虑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使评价的指标多元化。教师采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进行,在评语中客观、公正地全面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出富有层次性、指导性、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能让学生树立起“我能行,我还能做的更好”的信心。
[评价量规 评价要点 评价标准 评价层级 通过语言描写归纳人物性格特点,同时能够分析出曹刿与邹忌进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能够分析出曹刿与邹忌进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等级A(优秀) 能够归纳人物性格特点 等级B(合格) 能够找出文中曹刿和邹忌的语言描写,同时归纳语言特点 等级C(待改进) ]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新得到鼓励、进步得到肯定,学生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
总之,整合阅读任务设计中,可以将课内多篇文本进行综合,也可以将课内文本与课外文本勾连,智慧取舍。教学过程可以以一带多,即以一个文本的学习为引子,提炼出方法,或者发现规律,进而迁移到多个文本的解读中去,也可以分类比较,在求同比异中逐步深入教学。通过分类建群、比较异同为主问题设置学习活动,避免了细问碎答,学生主动探究的空间广阔了,思维能力得以提升。这样,整合阅读会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组织课堂、驾驭课堂等专业能力。
(作者单位:山西省盂县第二中学校)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