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增补版)文本阅读能力体系的解读与重构
作者: 姜丽萍 杨曦 王立
[关键词] 《欧框》(增补版);文本阅读;阅读能力;能力标准;标准重构
[摘 要]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自2001年发布以来,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20年发布的增补版向使用者呈现了更适应当代语言教学的语言能力体系、语言能力等级和语言能力量表,其中提出的全新的文本阅读能力体系,对阅读学习、阅读教学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对该版文本阅读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解读,通过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尝试将该文本阅读能力体系重构为由两种视角、八大参项、228项指标构成的三级评估体系。两种视角为文本内容视角和学习者能力视角,分别对应文本类型、话题类型、文本可读性、语言庄典度,和知识能力、策略能力、理解能力、熟练程度等八大参项,每个参项又可细化为若干具体指标,以期对阅读教学、学习以及阅读能力评估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24)01-0001-09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s,以下简称“《欧框》”)是对一个多世纪以来欧洲语言教学理论及实践成果的系统总结(白乐桑、张丽,2008)。经过多年的推广与实践,《欧框》的影响已超出欧洲的地理范围,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成熟、最具代表性的语言能力标准之一。为保持《欧框》开放、动态的特性,欧洲理事会(Council of Europe)于2020年正式推出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 教学、 评估》(增补版)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s · Companion Volume,以下简称“《欧框》(增补版)”)。该版本对语言能力体系、语言能力等级等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并用对使用者更为友好的形式展示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研究发展的最新成果(Council of Europe,2020)。为更好地将《欧框》(增补版)引入中文阅读学习、教学与评估实践,本文重点关注了其对文本阅读能力所做的调整与更新,梳理了相关量表的具体内容,并将它们整合为一个由评估视角、评估参项和评估指标构成的三级体系。
1.《欧框》发展概述
2001年,为促进欧洲各国人员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实现欧洲一体化,欧洲理事会推出了《欧框》。《欧框》中提出的说明性描述语(illustrative descriptors,以下简称“描述语”)作为语言学习、教学与评估的重要工具被广泛使用,《欧框》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构建语言能力评估体系、制定外语教学和考试大纲、外语教材编写等重要的参考(王佶旻,2016;孙娟、蒲志鸿,2021)。
2014年,为保持《欧框》的开放性和动态性,进一步满足使用者对描述语更为丰富、细致、完善的需求,欧洲理事会启动了“《欧框》增补项目”,并于2018年在线上发布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增补版及新描述性指南)》(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s · Companion Volume with new descriptors, 以下简称“《欧框》(2018版)”)。相较于2001版,该版本主要在语言能力体系的内容、能力等级、说明性描述语量表(illustrative descriptor scales,以下简称“量表”)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更新与完善。
语言能力体系的内容方面,重点做了以下补充和完善:(1)深化多元语言和多元文化理念,提出不应再孤立地看待所学习的外语,而应进一步关注学习者的多语言与多元文化能力,并新增了“应用多元文化能力”“多元语言理解能力”“应用多元语言能力”三个量表。(2)着重阐释了“语言中介能力”概念,并补充了相关量表。(3)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手语能力,并增加了相关量表。
能力等级方面,为方便使用者更加精确地以渐进的方式参与相关学习、教学与评估,《欧框》(2018版)在原有的“三等六级”基础上增设了“预备级别(Pre-A1)”和“附加级别(plus level)”。“预备级别”是基础水平A1级之前的能力等级,主要面向小学和初中的入门学习者。“附加级别”并不是单独的能力级别,而是对各级别内超高能力水平的描述。
量表方面,该版本仍采用累进量表的方式描写语言能力(李曼丽、李加,2022),并做了两点创新:(1)形式上,将同一能力类别的量表组合在一起,并通过关系图解释各项能力的类属与层级关系。(2)内容上,对能力的内涵、分类依据及评估涉及的关键概念(key concepts)进行了说明。更新后的量表由能力名称、关键概念、能力等级和若干条相互独立的描述语构成。量表前的关键概念可以为能力评估提供视角与维度的参考;量表中的描述语是其指导教学活动与学习任务的典型示例,也是其用于语言能力评估的主要工具。关键概念与描述语共同展现量表对语言能力的要求。
描述语描述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不同能力等级的语言使用者能够完成的语言任务与所具备的语言特征,它是语言能力的具体体现(王佶旻,2012)。为向使用者提供准确、标准的描述语,《欧框》(2018版)对描述语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补充与更新:(1)补充了中介能力、多语言及多元文化能力量表及描述语;(2)丰富了A1和C级(尤其是C2)的描述语;(3)更新了听力、阅读等多项能力的描述语,列于输入活动及其策略中;(4)补充了在线互动、即时通讯等交际活动的相关描述语;(5)增加了使用创造性文本相关的描述;(6)补充了手语能力评估描述语等。
2020年,欧洲理事会正式推出《欧框》(增补版),该版文件进一步完善了2018年线上版本中描述语的表述方式和排版,并在介绍部分明确提到,该版中的描述语可以取代2001版的描述语。增补版的量表示例见图1。《欧框》(增补版)是目前《欧框》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Council of Europe,2020),本文将以此版本为主要资料对《欧框》的阅读能力体系展开研究。
2.《欧框》(增补版)文本阅读能力体系解读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而非学习的对象,语言学习与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师生、生生通过互动共同构建意义(Council of Europe,2020)。为了更贴近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意义的建构过程,《欧框》(增补版)用 “输入 (reception)” “产出 (production)”“互动(interaction)”和“中介(mediation)”取代了原有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本文所研究的文本阅读属于“输入”的一种。《欧框》(增补版)指出,“输入”包含接收信息与对所接收信息进行处理的全过程,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即“输入活动”;过程中识别线索、推断与建构意义的方法即“输入策略”。输入活动根据信息内容与载体的不同分为口头理解(oral comprehension)、视听理解(auto-visual comprehension)和文本阅读(reading comprehension)三类,每类活动又分为多种具体活动,每种具体活动分别设有一个量表。输入策略并未按类型细分,所有输入活动统一使用同一个输入策略量表。由此可见,在分析各类输入活动时,都应将输入策略能力考虑在内。
2.1 文本阅读的类型
在“面向行动”理念的驱动下,《欧框》(增补版)敏锐地观察到了当今阅读方式与阅读内容的变化,将文本阅读活动分为综合阅读(overall reading comprehension)、定位阅读(reading for orientation)、获取信息和论据的阅读(reading for information and argument)、休闲阅读(reading as a leisure activity)、通信阅读(reading correspondence)和说明阅读(reading instructions)等六种。其中,综合阅读是对学习者在相应能力等级中应该具有的阅读能力的概括性描述,其他五种是对具体阅读活动中阅读能力的要求。
在五种具体阅读活动中,定位阅读、获取信息和论据的阅读、休闲阅读主要是基于阅读目的进行的分类。“定位阅读”指通过略读、跳读、浏览定位具体信息的阅读方式。定位阅读强调信息的查找、定位和评估能力,注重阅读的速度,又称为“检索阅读”。“获取信息和论据的阅读”主要是指在既定目标任务导向下,为获取信息和论据进行的细致的文本研读,常与学业、职业相关,同时也包括阅读公交、火车时刻表等特殊文本的阅读活动。“休闲阅读”是增补版中新提出的活动类型,泛指一切依从个人兴趣进行的阅读,也就是说,只要是出于个人兴趣进行的阅读,无论阅读对象是文学作品、报纸、杂志,还是各种形式的创造性文本、博客或传记,甚至其他专业领域的文章,都可以归为“休闲阅读”。将休闲阅读单独作为一种活动提出,不仅体现出休闲阅读在外语学习中常用度的提升,也反映出休闲阅读对外语学习者阅读能力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语言教育者的关注。
通信阅读和说明阅读是依据阅读体裁的特殊性所做的分类。“通信阅读”主要指阅读私人信件和正式信函的活动。“说明阅读”的内容有指令、指示、说明书等说明性文本,目的主要在于理解与获取信息。将这两种活动单独提出,反映出《欧框》(增补版)对实用性语言交际活动的重视以及文本类型在其评估体系中的受关注程度。
2.2 文本阅读能力量表
《欧框》(增补版)中的六种文本阅读活动分别对应一个能力量表,加上输入策略量表,共向使用者提供了7个文本阅读能力相关的量表。这些量表中共提出了24种关键概念,包括文本类型、文本复杂度、话题、语言难度、文本长度、语言庄典度、阅读速度、理解深度、阅读能力、阅读策略等。
描述语是《欧框》(增补版)语言能力评估的重要载体,文件中共提出了 124条文本阅读能力相关的描述语。从这些描述语的分布情况来看,以获取信息和论据的阅读描述语数量最多,共26条;其后依次为定位阅读、通信阅读和输入策略。从描述语的分布等级来看,A2级描述语最多,有37条;随后依次为B2级和B1级,描述语数量分别为35条和15条。各量表中描述语的具体数量与等级分布见图2。
3. 文本阅读能力体系的重构与分析
在分析和使用《欧框》(增补版)的7个阅读量表时,我们发现量表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概念交叉重叠、能力描述相互交错、描述语具体指标颗粒度不均、关键概念未在相应描述语中得到很好地体现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量表的落地与实践。
为理清《欧框》(增补版)在阅读能力方面的关注点,更好地将其引入中文阅读学习、教学与评估实践,我们以7个量表中所提出的关键概念为参考维度,对量表中的124条描述语进行了梳理。我们将描述语中所涉及的具体评估指标提取出来,按照其所属的能力等级构建了一个微型的阅读能力指标数据库,并对数据库中的指标进行了去重和整理,最终获得了228个具体指标。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描述语所描述的是学习者可能完成任务的第一级(即最低水平),本文在处理重复指标时,也将这些指标保留在了其出现的最低等级。此外,由于描述语用词的颗粒度并不均匀,我们保留了交叉参项及上下位概念中不完全一致的指标,以尊重量表原貌。
通过对该数据库的系统分析,我们发现,《欧框》(增补版)的文本阅读能力评估量表中蕴含着两种评估视角,即基于文本内容的评估视角和基于学习者阅读能力的评估视角,而这两种评估视角也正是实际阅读中决定阅读效果最为关键的两个因素。因此,本文从文本内容和学习者能力这两种视角出发,将《欧框》(增补版)文本阅读能力体系重构为一个由评估视角、评估参项和具体评估指标构成的三级体系,具体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