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内环境对汉字偏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张瑞朋 刘寒初 熊珈玄

字内环境对汉字偏误的影响因素分析0

[关键词] 字内环境;汉字偏误;同化;认知心理学

[摘  要] 本文从中山大学汉语中介语语料中收集了相关汉字偏误实例 43例,79 频次。通过对这些实例现象的分类分析,发现了字内环境构件对汉字偏误的影响;并对其偏误原因进行分析论证,探讨了字内环境的同化作用。得出如下结论: 字内同化部件层面偏误多于笔画层面;字内同化多发生在声旁;字内同化多发生在 3 部件以上,且形似的构件之间;字内同化的发生与留学生主观认识、汉字透明度、笔画数目、部件频率有密切关系, 并尝试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对上述情况加以分析,以期为汉字教学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23)03-0061-07

可以看出,从总体上来说,字内顺同化数量多于逆同化数量。顺同化多于逆同化,原因 可能是,顺同化是受上文已出现的字形影响,逆同化则是在下文汉字字形出现前头脑中就已形成印象,受这个印象影响而出错。也就是说,顺同化是对已出现构件的数据加工,逆同化是对还未出现的头脑中的印象进行加工。舒德化等(2012)认为,视觉中已出现的字形更容易对数据加工产生影响。因此顺同化比逆同化更易发生。整体来说,发生逆同化的学生水平 比发生顺同化的学生水平也略高。

另外,从部件位置来看,汉字不同部位的部件提供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在汉字识别中作用也不相同。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上部件的信息比下部件重要;右部件的作用比左部件重要(冯丽萍,2005)。右部件和上部件重要,蕴含的信息多,书写起来相对复杂,也就容易出错。从出现顺序上看,右部件后出现,上部件先出现,右部件出错是顺同化,上部件 出错是逆同化。位置信息和顺序信息综合相加,右部件出错几率远大于左部件,上部件出错和下部件出错基本持平。

4.3 正字大多为3部件以上

在发生字内影响的汉字中,字内构件之间既然会发生影响,那么构件大多是由几个部件构成,因此大都是合体字。在收集到的语料中,独体字只有 2 个:长、事,其余都为合体字。 把部件拆分到最小部件后,部件数量为 3 的有 52 个汉字,2 部 件的汉字有 6 个,4 部件的汉字有 15 个。可以看出 3 部件的字占绝大多数。根据王汉卫(2015),在 3000 常用字中,2 部件和 3 部件字最多,但是在收集到的字内同化语料中,3 部件字最多,其次是 4 部件字。

值得一提的是,此类偏误字的3 个部件之间并不是一次组合而成的,而是有层次的,其中两个部件先组合成一个整体,然后再与另一个部件组合。但书写者往往不了解其组合关系,没有掌握声旁的写法,而产生错误。从材料中也可看出,2 部件发生字内影响的学生水平等 级比 3 部件发生字内影响的学生水平等级要低。

另外,独体字中“长”下面两个笔画方向趋势相同,因此容易受到影响。“事”虽然是 独体字,但由“竖钩”串联起来的也有三个部件,因此也易发生影响。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这些偏误现象中目标部件均是不成字部件,不能读出来。根据彭聃龄(1991),语言要素的记忆效果与其构成因素能否发音有关,构成因素能发音则记忆成功率高。因此如果部件不能读出来,形式又相似,就很容易出错。在收集的语料中,目标部件是不成字部件,字境部件是成字部件,能读出来。用能发音的成字部件代替不能发音的不成字部件的有 71 例,占 90%。

5. 字境同化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受字境同化发生偏误,一方面跟学习者的主观汉字认知特点有关,一方面也跟汉字内 部客观特征有关。主观因素和客观特征共同促成了字境同化的发生。下面分别论述。

5.1 学习者的主观认知特点

汉字对于初学者来说,尤其是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而言,完全是陌生的抽象符号,他们缺乏中国幼儿所拥有的从小耳濡目染的语言文字的环境熏陶。正像一些初学汉字的留学 生所说的“感觉汉字像一幅画”,他们觉得“写汉字像画画”。也就是说,在他们的头脑 中,书写汉字时杂乱无章,无从下手,不知该遵循怎么样的书写规则,因此,在书写汉字 时,笔画部件的安排随意性很大。对基本笔画及其部件书写不够了解或记忆模糊,会导致 笔画部件的互相代替。只记大致轮廓而缺乏对笔画和部件书写的细致了解,就会导致整字 内部构件的混淆与误代。

5.2 汉字构件之间存在相似

通过分析偏误构件与字境构件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相似关系。 这种相似包括结构的对称相似、部件相似、笔画相似。

这种相似没有绝对标准,有的相似在中国人看来并不相似,但外国学生却会混淆,这跟 他们的正字法意识和对汉字的书写认识有关。

5.3 汉字通透性和笔画数目

另外,这 42 个汉字中笔画数大多是 10 画和 11 画。根据王汉卫(2015),3000 个常用字的平均笔画是 9。相对于这个平均数,发生字内同化的汉字笔画数目较多。沈烈敏、朱晓平(1994) 经过实验分析,表明笔画数和汉字频次均对汉字识别存在显著影响,多笔 画汉字和低频汉字的识别慢于少笔画汉字和高频汉字。因此笔画数目多、字频低是字内同 化易发生的一个条件。但是高频情况下没有笔画数效应,少笔画字没有频率效应。这也解 释了有些汉字字频高,熟悉度高的情况下,即使笔画数目多,学生也不会出错,以及有些 汉字笔画数目少,熟悉度低,即使字频低,学生也不会出错的现象。

由上文分析可知,字境影响的汉字偏误大多是部件偏误,即目标部件因受字境部件影响而出错,在形声字中大多发生在声旁。这就提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注意部件拆分与 部件结构教学,帮助学生培养更有利于汉字学习的部件意识。部件拆分应该按理据进行拆 分,用声旁和形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将机械性记忆转化为理解性记忆。但同时,练习汉字书写时要抠细节,对拆分后的末级部件进行书写训练,不能忽视机械性记忆。比如,“努”是形声字,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强调“努”上半部分 “奴”是声旁,下半部分是形 旁。“奴”和“女人”有关,因此左边是女字旁,右边是“又”。同时,加强“女”“又”“力”三个部件的书写和强化训练。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把汉字首先分为“奴”和 “力”,同时又对末级部件分别训练,可以加强部件的区分和记忆,以降低相似部件混淆的可能性。

6.2 充分关注有一定相似构件的汉字,特别是不成字部件

不成字部件没有读音,要关注其形状,抓住汉字构件的相似部分进行强调和辨析,以防范于未然。比如:对于“对称相似”“部件相似”“笔画相似”的汉字,教师在讲解前,应该充分关注,讲解清楚其中的细微差别。比如:讲“毕”这个字的时候可以进行部件拆分,对相似部件进行重点强调,辨明差异。

6.3 关注透明度低,笔画密集,布局集中的汉字

对于汉字透明度低,笔画密集,布局集中的汉字要厘清一笔一画。 讲解清楚汉字内部 书写细节,同时多加训练,使学生不光掌握轮廓,对书写细节也了然于心。

[参考文献]

冯丽萍 2005 部件位置信息在留学生汉字加工中的作用[J]. 语言教学与研究(3).

高立群,孟 凌 2000 外国留学生汉语阅读中音、形信息对汉字辨认的影响[J]. 世界汉语教学(4).

彭聃龄 1991 语言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4 汉语信息加工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20 年研究工作的回顾[J]. 当代语言学(6).

沈烈敏,朱晓平 1994 汉字识别中笔画数与字频效应的研究[J]. 心理科学(7).

舒德华,王权红 2013 汉字识别中字形畸变和语境的 ERP 效应[J]. 心理科学(5).

曾捷英,喻柏林 1999 速示重复和非速示呈现下的汉字结构方式效应[J]. 心理科学(4).

张瑞朋 2015 上下文语境对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J]. 语言教学与研究(5).

——— 2022 合成词语境对汉字偏误的影响因素分析[J]. 汉语学习 (5).

周小兵 2009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Zola, D. 1984 Redundancy and word perception during reading. Perception and Pshchophysics 36:277-284.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aracter internal environment on Chinese character error

ZHANG Ruipeng, LIU Hanchu, XIONG Jiaxu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75, China)

Key words: character-internal environment; Chinese character error;  assimilation; cognitive psychology

Abstract: This paper collects 43 cases  (Frequency: 79 ) of Chinese character errors  from  the  Chinese Interlanguage Corpus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Through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se example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components have influence on Chinese character errors. The reasons for the errors are analyzed and demonstrated, and the assimilation effect of the characters internal environment is discussed.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re are more errors in character assimilation than those in strokes;  character-internal assimilation mostly occurs to phonetic elements;and character-internal assimilation mostly occurs to characters with more than 3 components and with similar components. The occurrence of character-internal assimil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earners cognition, the transparency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number of strokes and the frequency of components. The article also tries  to apply cognitive psychology to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 mentioned situ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责任编辑 刘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