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境化教学与产出导向法下的“一带一路”沿线国职业汉语系列教材编写
作者: 张艳
[关键词] 语境化;产出导向法;“一带一路”;职业汉语;教材编写
[摘 要] 职业汉语教材的编写现状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在语境化教学和产出导向法的理论指导下,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职业汉语系列教材的编写理念以及特色。在以职场需求为导向和学用结合的理念下,该系列教材通过多模态整体设计、数字化技术、灵活操练等特色路径实现语境化;利用职业技能与文化素养综合发展,本土化与国别化相融合的内容等特色技巧来实现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23)03-0079-08
1. 引言
专门用途语言指特定的职业领域或者学术领域运用的语言,专门用途汉语包括商务汉语、科技汉语、医学汉语、法律汉语、外交汉语等(吴中伟、郭鹏,2009)。目前出版的专业汉语教材大多集中在商务汉语、医学汉语、科技汉语等领域,缺乏立体化、系统性教材开发,也尚未全面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的职业汉语需求。基于此,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材编写组历时四年编写了一套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职业汉语实际需求的系列教材。①
该套系列教材共包含五本职业汉语教材:《海关汉语》《警务汉语》《酒店汉语》《旅游局办公汉语》和《导游汉语》。其中《导游汉语》针对的是具备中级汉语水平的导游从业者,旨在提升其接待中国游客的综合汉语交际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其余四本教材则针对的是汉语零基础的海关、警务、酒店和旅游局领域的工作人员。教材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和《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为依据编写,既可用作来华职业汉语短期培训班项目的培训教材,也可供具备初级或中级汉语水平的国内外留学生自学职业汉语。
2. 该套职业汉语系列教材的编写理念
在实际调查学习者汉语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汉语的特点,我们以语境化教学和产出导向法为理论基础进行教材编写。
2.1 语境化教学
语境化教学是指“把教学内容与特定语境或实际专业语境结合起来的一系列教学策略以及相关课堂设计,注重知识在语境中的具体应用,目的是更有效地促进基本技能与专业或职业技能之间的无缝连接”(Mazzeo et al.,2003)。
2.1.1 课文话题语境化
该套教材每本都以一定的职业领域工作为话题基本场景。课文对话内容的展开都是围绕职场具体工作进行。我们按照每篇小课文为一个话题进行统计,共得到65个话题,59个场景。
这些场景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场景的设置都跟职场工作环境或工作内容相关。除《导游汉语》有3个场景安排在中国境内,其他教材的场景都设置在国外相关行业工作场所。
第二,场景主要都是围绕中国游客在国外的需求、困难或遇到的问题而展开。如《导游汉语》的导游常用语、导游词、调查问卷设计;《酒店汉语》的订房、订餐、订位、寄存行李、打扫房间等,是针对游客在海外的需求而设。《海关汉语》的出入境卡填写、海关申报、签证办理、关税办理、物品丢失;《警务汉语》的孩子丢失、护照丢失、迷路、受伤、违章停车;《旅游局办公汉语》的导游证办理、物品丢失求助、投诉导游,主要是针对游客在海外的困难或问题而设计的。
第三,场景涉及的工作业务明确而细致。《导游汉语》包含带团出行和接待咨询两大业务。《海关汉语》有出入境业务、海关申报业务、关税业务、安检工作、签证业务等。《警务汉语》包含了消防、交通检查、巡逻、出警等工作。《酒店汉语》有问询接待业务、餐厅服务、客房服务和康体业务。《旅游局办公汉语》包含证件办理、游客服务、旅游发展规划等业务。
2.1.2 人物设计语境化
每本书依据不同的课文话题、工作内容设置相应的人物角色。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或场景,出场人物身份不同。
首先,相比其他教材,书中人物角色多样,涉及每个领域的多个工作部门,契合职业汉语的现实需求。《酒店汉语》设计了中国商人刘伟、妻子与酒店前台、餐饮部、客房部、康体中心等部门的服务员共12个角色。《旅游局办公汉语》设置了旅游局业务办公人员、办公室秘书、旅游局主任、旅行公司业务经理、游客等10个人物形象。《警务汉语》安排了交通警察、治安警察、消防警察、游客等14个角色。《海关汉语》中有签证官、关税员、安检员、游客等不同形象31个①。《导游汉语》中有印尼导游、泰国导游、越南导游、中国旅行社工作人员、游客等23个人物。
其次,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不同国家相关职业的一线工作者,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更强。如《警务汉语》中的消防警察、交警、执勤警察、巡逻警察、警局接线员等。《海关汉语》的签证官、海关安检员、海关申报工作人员、关税员等。
第三,工作人员的职业分工细致。如《酒店汉语》中订房、办理入住等是与酒店前台的对话,订餐、订位是与餐饮部客服的对话,房间打扫与衣服清洗是与酒店清洁部门服务人员的对话,康体活动是与康体中心工作人员的对话。
第四,突出了职业工作者的专业性。他们在具体工作中,通过有效沟通,基本都成功解决了中国人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如《旅游局办公汉语》中工作人员帮游客找到了丢失的包,也对被投诉的导游进行了处罚。
2.1.3 实操练习语境化
课后的实操练习都设置了一定的背景信息铺垫情境。第一,设定了对话的场景或地点。第二,设定了对话者的身份。第三,有辅助材料说明情境。《海关汉语》《旅游局办公汉语》《酒店汉语》提供了图片辅助场景说明,《导游汉语》和《警务汉语》提供了部分语言表达提示。
2.1.4 以职场需求为导向的编写理念
语境化教学需要深入到学习者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因而职场需求是决定语境的关键。职场需要什么,学习者需要什么,是教材的根本出发点。
根据“一带一路”人才报告白皮书统计的四类高需求人才,结合中国人出境的现实需求,我们发现最直接与最基本的语言沟通大多集中在酒店、海关、旅行社等行业。因此,围绕职场需求是教材编写的立足点。编写者需要了解职场工作的范围、内容,调查学习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教材的话题、选择相应的职业词汇与句式。
首先,教材根据职业的不同工作领域进行了分类。每本教材都涉及两个以上工作领域。接着,针对不同工作部门的职能分工确定主题。如《海关汉语》有出入境事务和海关事务两部分,每部分包含五课内容。出入境事务包括签证申请、出入境申报、入境审查等。海关事务包括海关检查、关税办理等。
然后,在不同的主题下再细分工作内容。根据工作内容的性质划分不同的话题。如出入境工作涉及到出境卡和入境卡、海关申报、办理签证等,海关工作包括海关检查、违禁物品的处理、安检、关税办理等。话题范围紧密联系着海关人员的工作内容。抓住学习者的工作需求,力求真实反映与还原实际工作场景。
2.2 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团队创建,旨在克服中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强调学中用、用中学、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学用无缝对接(文秋芳,2018)。
2.2.1 实现路径设计
“产出导向法”强调教学流程通过“驱动、促成、评价”的无限循环实现。驱动指输出驱动,教师先让学生输出,当学生发现输出不足时,就会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从而驱动学习。教材主要利用课前热身和开放性练习来促使驱动。课前热身环节紧贴课文主题,都以问题形式出现。学习者在词汇量不足的情况下,难以全面回答热身问题,因而开始驱动学习。课后开放性练习与国别化相结合,在课文词汇基础上,让学习者根据自己国家情况尝试新表达。当学习者无法输出时,则又激发继续学习。
“输入促成”即教师根据学生的不足,提供针对性、有效的知识输入,促成学习。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第一,设置“小知识”板块,对主体课文材料进行补充。①“小知识”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的趣味性,而且可以补充对相关话题的认识,增强学习者的专业性。第二,每课都有一个语言点讲解视频,是针对重难点语法或生词录制的。如果学习者在课堂上没有理解,可以选择课下学习视频内容。第三,每课配备的课文动画视频,将文本动态化的同时,也为学习者练习听力和发音提供了音视频材料,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
评价环节既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实现双向评价,也体现在教材的练习设计中。第一,竞赛类练习都说明了比赛的形式和结果的评价方式。比如采取投票方式、积分方式、抢答方式等。第二,手机语音输入练习,设置了五级评分量表,供学习者自评。
2.2.2 学用结合的编写理念
产出导向法强调学用一体化,因此“学用结合”是本套教材编写的第二大理念。所学即所需,所学能为所用,目的性明确,符合职业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目的。
首先,话题的选择真实度高,紧紧围绕职业工作需要,贴近学习者。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密切相关,能投入到实际运用,解决工作所需,才符合职业汉语学习的目的。通过前文表2统计,各话题真实、细致地反映了职业人员的实际工作,符合他们的使用需求和工作要求。
其次,词汇的选择实用性强。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基础上,结合各职业领域的话题,选取了职业特色词语。比如《海关汉语》关税话题下的走私、退税、盖章、发票、海关申报表等。《警务汉语》里的报警、伤亡、嫌疑人、违章、罚款等。词汇的行业色彩鲜明,常用度高,所学能为工作所用,所学能解决工作所需。
第三,每本教材都归纳和总结了一些常用表达或特殊句式,供学习者查阅,体现了“以学习者为本”。《酒店汉语》在每课语言点之后,单独增设实用表达板块,提炼常用的句式。五本教材在附录表中都附上了常用表达,方便学习者复习与练习。
3. 语境化教学的实现路径特色
语境化教学强调学习者在语境中运用语言,重视语境的营造和学习的体验感。本系列教材主要通过多模态的整体设计、数字化技术和灵活操练来实现语境化。
3.1 多模态教学模式设计
模态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朱永生,2007)。多模态教学模式指把多种符号模态(语言、图像、动画、音乐、视频、网络等)引入教学过程,强调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模态与学习者进行互动,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各个感觉器官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张甜,2015)。
3.1.1 文图交融
本套教材图文并茂,注重可视化、形象化。一方面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缓解阅读疲劳,另一方面丰富学习者的视觉模态。文字与图片的多角度配合,将文字模态转化为视觉形象模态。
《导游汉语》以实景图片为主,《警务汉语》融合了实景图片和卡通图片,其余三本教材都以卡通图片为主。课文中的图片主要是为了展示对话的场景、景点、物品等。语言点中的图片是配合词语的解释而出现的。练习中的图片比较丰富,有“看图写词语”等图片类练习、交际性练习的场景配图、补充新词的配图等。小知识中的图片主要配合说明介绍的内容。
《导游汉语》的图片主要集中在课文部分。《海关汉语》的图片分布在课前热身、课文、练习中。《警务汉语》的图片主要分布在语言点、练习和小知识部分。《酒店汉语》图片分布于场景介绍、语言点、练习、小知识中。《旅游局办公汉语》图片集中在课文、练习、小知识板块。
除《导游汉语》外,练习中的图片是每本教材必配的;课文的配图,大部分教材也都含有。《导游汉语》因为设定的学生水平为中级,图片数量相对较少。其他教材的图片数量都大于90张,《海关汉语》图片最多。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