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否定功能的“用不着”与“不必”
作者: 吴德新
[关键词] 用不着;不必;情态;否定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22) 01-0025-06
1. 引言
否定是说话人的主观判断,主要用于否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达功能,否定在话语分析中有重要作用,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可用“不、没有、不用、甭、别、不必、无需、不要”等词汇形式。关于否定范畴的研究成果较多,如陆俭明(1982)、卢甲文(1983)、江蓝生(1991)、史锡尧(1995)、张谊生(1996)、潘瑞芳(2010)、侯瑞芬(2016) 等等,不过将“用不着”与“不必”做比较分析的则鲜有涉及。
关于“ 用不着”,《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 版) 收录“ 用不着” 并注释为:“1 动词,没有用场;用不上。2动词,不需要;没有必要。”(2014:1598) 关于“不必”,《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 解释为:“副词,表示事理上情理上不需要。” (2016:105)《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 解释为:“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不需要或用不着”(2014:102)。
汉语中“ 用不着” 和“ 不必” 均可表示“不需要”的否定意义,二者作为否定范畴的成员,有哪些语义特点,又有哪些差别,目前尚无专文研究。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阐述否定成分“用不着”的特点,全面分析“用不着”和“不必”表达否定必要性语义时所呈现的细微差异,以期厘清二者关系,为汉语本体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2. 否定功能的“用不着”
汉语“用不着”是表达否定的特殊形式,一般否定形式是单/双音节, 如“ 不、没、别、勿、不曾、不得、不许、不要”等,而“用不着”是三音节形式。要全面理解“用不着”,有必要弄清其与能性述补结构“V 不C”的关系以及“用不着”本身内部构成的特点。
2.1“用不着”与能性述补结构
汉语的述补结构有组合式和粘合式之分,朱德熙(1982:132) 指出,带可能补语的述补结构是一种组合式述补结构,这类述补结构表可能性,如“看得见”是说能看见,“看不见”是说不能看见。由此观之,“用不着”当属组合式述补结构“V 不C”的一个实例,跟“看不见”“买不到”等一样,是肯定形式“V得C”即“用得着”的否定形式,表示“用不上、不能用着”之否定意义。
但是在现代汉语中“用不着”已经黏着化了,不同于一般的“V 不C”,比如赵元任(1979:212) 认为“用不着”意义是熟语性的, 吕叔湘(1980: 626-627) 认为“ 用不着”是凝固的述补结构,是表示“不必,无须”的意思。其实现代汉语中“用不着”已经词汇化了,由自由短语词汇化为表否定的情态动词(吴德新,2017)。
2.2“用不着”的分化
否定功能的“用不着”在融合度、扩展形式、组合以及替换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吴德新,2017)“用不着”可分化为两个:自由短语“用不着1”和情态动词“用不着2”。例如:
(1) a. 你用不着/不必这会儿再来假惺惺的。你还可以再回去玩去,别误了你的大事,这儿用不着/*不必/用不上你, 没你也可以!(王朔《我是你爸爸》)
例(1) 中两个“用不着” 是不同质的。后一个“用不着”是自由短语,可以拆分,不可替换成“没必要”“不必”,但可替换成“用不上”“用不到”,此为“用不着1”;而前一个“用不着”是凝固的词,不能拆分,不能带“了”“着”“过”,但能与“没必要”“不必”替换”,此为“用不着2”。以下进一步分析“用不着”的性质和特点。
2.2.1 自由短语“用不着1”
“用不着1”是谓词性的自由短语,可充当谓语,也可单独成句。“用不着1”有肯定形式“用得着”,中间可插入“大”“太”构成“用不大/太着”。例如:
(2) 用着了甜言蜜语下跪都行,用不着正眼都不瞧一眼。(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3) 正是新落花生下市的时节,除了深夜还用不着棉衣。(老舍《牛天赐传》)
例(2)(3)“用不着1”语义较为实在,是典型的自由短语,特别是例(2) 中“用不着”与“用着了”对举出现。
2.2.2情态动词“用不着2”
“用不着2”已经成词,是表示必要性的情态动词,主要用来充当谓语,有时前面可出现副词“也”“根本”等。例如:
(4)你要是想帮我呢,也用不着动你的积蓄。(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5)公立医院做一个这样一个先天性结肠的这样的手术,也用不着这么贵。(《锵锵三人行》2012-05-22)
(6)由于有这样一个库存,所以用不着太担心。(《今日观察》2010-08-12)
(7)简佳又点了点头,这后一点,根本就用不着小西嘱咐。(电视剧《新结婚时代》)
可见,现代汉语“用不着”性质并不单一,短语用法“用不着1”是能性述补短语“V 不C”的具体实例,动词用法“用不着2”是否定功能的情态成分(吴德新,2017)。
表1是现代汉语中不同性质“用不着”的句法特点。
3.“用不着”与“不必”的功能特点及差异
上文对否定功能的“用不着”做了分化,并详细描写了其内部差异,下面深入阐释作为情态动词的“用不着”① 与“不必”在表达否定必要性语义时的特点及差异。
3.1“用不着”与“不必”均用来否定必要性
“ 用不着” 和“ 不必” 都含有否定成分“不”,从词义来看,均表示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没必要做某事。二者的词义十分接近,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语义中和,有时可以相互替换,替换后意义基本保持不变。例如:
(8) a. 你用不着先想方设法安置我。我挺好,你只管忙你的,不必惦记我。(王朔《无人喝采》)
b. 你不必先想方设法安置我。我挺好,你只管忙你的,用不着惦记我。
例(8) 同时出现“用不着”和“不必”,例(8) a 中的“用不着”可替换成“不必”,同时“不必”也可以替换成“用不着”,而且替换后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可见,“用不着”和“不必”语义确实十分接近,均是表达对某动作行为或做某事的必要性的否定。
3.1.1否定出现某动作行为或某事件的必要性
“用不着”和“不必”都可以表对某动作行为或出现某事件必要性的否定。主要与动词性成分共现,既可以是一般的光杆动词,也可以是动词短语、心理动词等。此时,“用不着”和“不必”可以替换。例如:
(9) 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还能治理天下吗? 用不着/不必打, 我自杀就是了。(《中华上下五千年》)
(10) 丁公你也别说啦,也用不着/不必再哭啦,在旁暂且歇息,待我问过樊哙后再做决断。(《中国传统相声大全》)
(11) 我不知道。不过你用不着/不必这么害怕,思嘉,新上任的州长是我的朋友。(翻译作品《飘》)
3.1.2否定出现某性状、属性或某情绪的必要性
“用不着”和“不必”有时还可以表示说话人对某性状、属性或者某种情绪态度等的否定,语义上表示说话人不希望出现某种性状,即说话人认为某种性状的出现是没有必要的。“用不着”和“不必”主要与形容词性成分共现,此时二者可以替换。例如:
(12) 姑娘,用不着/不必伤心,都有爸爸呢!爸爸缺不了你的吃穿!(老舍《四世同堂》)
(13) 如果王喜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他倒也用不着/不必这么为难了。(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可见,“用不着”和“不必”均可用来否定必要性,既可以否定某种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必要性,也可以否定某性状、属性或者某种情绪态度出现的必要性。但是二者在表达否定必要性意义时,还会存在一些细微差异。
3.2“用不着”与“不必”的差异
3.2.1“用不着”性质不同导致的差异
由上文可知,“用不着”可分化为“用不着1”和“用不着2”,在表达否定功能时有时“不必”可以与“用不着”替换,比如“用不着/不必担心”“用不着/不必请示”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能够与“不必”进行替换的“用不着”当为已经词化的“用不着2”,而自由短语“用不着1”不能与“不必”进行替换。例如:
(14) a. 她为党工作,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工作,她今后一生属于党的了,用不着我们再给她操心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b. 她为党工作,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工作,她今后一生属于党的了,不必我们再给她操心了。
(15) a. 我倒用不着你这么恭维。这不过是我这些年来的一点感受。(《宋氏家族全传》)
*b. 我倒不必你这么恭维。这不过是我这些年来的一点感受。
(16) a. 我心里升起一种战胜父亲尊严的自豪感。我已经用不着他来对我发号施令了。(张承志《黑骏马》)
*b. 我心里升起一种战胜父亲尊严的自豪感。我已经不必他来对我发号施令了。
上述例句中的a 句均成立,而b 句则均不成立。可见,同样是修饰谓词性成分表达说话人对事件必要性的否定,上述例句“用不着”
能说而“不必”不能说。造成以上差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汉语中“用不着”要区别对待,在表达否定功能时,只有词化的“用不着2”才可以与“不必”替换,而自由述语的“用不着1”不能与“不必”相互替换。
3.2.2 与副词搭配共现时的差异
否定功能的“用不着”和“不必”都可与副词共现,但是共现时存在选择倾向的差异。考察发现,在话语中“用不着”经常与副词“也”“根本”“完全”等共现,而“不必”经常与副词“但”“而”“就”等共现,有时也可与“也”搭配共现,但比率很低。例如:
(17)自从修了微水池,打了卫生井,我们再也用不着跑到五里外的小河沟挑水吃了。(《人民日报》1998年)
(18)算命先得看相,看相首先得看人。其实根本用不着到处抓差,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作家文摘》1997年)
(19)我们可以说他们患有智障,但不必说他们遭受弱智的折磨,是弱智的牺牲品。(新华社新闻报道2002-09)
(20)正是这些假设往往决定了管理者的信念,而不必涉及管理者实际上的、可察觉的品德。(《哈佛经理的谋略》)
我们检索了北京大学CCL 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用不着”和“不必”句,结果在92 条“ 用不着” 句中“ 也用不着” 有38 例, 占48.9%;在86条“不必”句中“也不必”只有2 句,占2.3%。结果表明,副词“也”很少跟“不必”搭配,但经常跟“用不着”搭配,其搭配比率占优势,这是因为副词“也”具有委婉意味(马真,1982),跟“用不着”表达委婉否定的语义和谐。具体统计数据如下面表2所示。
3.2.3“用不着”与“不必”否定辖域有差异
“用不着”和“不必”都表达说话人对发生某事件必要性的否定,但是二者否定辖域的范围存在差异,有时会对句义理解产生一定的影响。吕叔湘(1985) 指出,“一个词在不在否定范围之内,有时候会产生重大的意义差别。”例如:
(21) 他天天不上班:他不天天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