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程度量级的主观立场表达
作者: 崔希亮
[关键词] 程度副词;主观立场表达;二语学习
[摘 要] 汉语程度副词数量众多,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它们的程度量级以及程度表达与比较量级的关系。本文从立场表达的角度出发,把程度副词分成两个大类:一类参与表达言者的主观立场,一类只是客观地描写和刻画某一状态或陈述某一事实。这两类程度副词在概念意义和句法分布上都有明显的区别。第二语言学习者如果对这两类程度副词不加区分,就会造出很多似是而非的句子,因此对这两类性质不同的程度副词进行区分,有利于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正确使用汉语的程度副词。
[中图分类号]H146;H136;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174(2022)02-0001-09
我们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使用程度副词的时候出现一些偏误。例如下面一些中介语的例子①:
(1)*不管去哪办事都靠新技术很快就会办好,并且人工员也是挺专业的,太善良。(QQK)
*她的专业是心理学,所以她想当一个真有名的心理学家。(QQK)
*毕竟都说孩子调皮老不好,多半是因为家长惯的。(QQK)
*住在北京是我最大的梦,我怪高兴的。(QQK)
*我想我自己,这就是好厉害的部分。(QQK)
这些句子划线的部分都有问题。可是问题究竟在哪里呢?主要是程度副词的使用问题。“太善良”这种表达方式通常带有否定意味;“真有名的”不能做定语修饰名词,不过改成“很有名的”就没有问题了,这说明程度副词“真”和“很”是不一样的;“老”修饰形容词的时候,后边要加“了”,这也与“很”不一样;“怪高兴的”从语法上来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感情色彩不对;“好厉害”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例如“好厉害的角色!”,但是只能用在感叹句中。中介语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办法?要想找到解决的办法就需要知道造成偏误的原因是什么。
1. 程度量级和比较量级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看得出来。比较的结果在我们的认知概念体系中就是梯度,就是等级。在语言表达层面我们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这种梯度和等级。例如比较句就是其中的一种:
(2)这个苹果小,那个苹果大(两项比较:大小相较)
This apple is small,and that one is big.
这个苹果比那个小。
This apple is smaller than that one.
那个苹果比这个大。
That apple is bigger than this one.
这个苹果不如那个大。
This apple is not as big as that one.
(3)这个苹果小,那个苹果大,上边那个苹果更大。(三项比较:大小相较)
This apple is small, that one is big, and the upper one is bigger.
(4)这个苹果大,那个更大,上边那个最大。(三项比较:在大的范围内相较)
This apple is big,that one is bigger, and the upper one is the biggest.
(5)这个苹果大,那个苹果比这个还大。
(两项比较:在大的范围内相较)
This apple is big,and that one is even bigger.
以上所有的例子都是纯粹的比较,这种比较都是客观的描述性比较,不包含言者立场表达(stance-taking)在内。至于什么是立场,我们下文会专门阐述。第(2)组是大小两项相比较,可以用两个小句来表达,也可以用不同的比较方式来表达;(3)是从小到大三项比较;(4)也是从小到大三项比较,但是这种比较是在“大”苹果的范围里边进行比较的;(5)也是两项比较,但是也是在“大”的范围里比较。这种相较的意义,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采用不同的语法手段来表达。“大”是原形,“更大”“还大”是比较级,“最大”是最高级,“更”“还”“最”是表示程度的副词。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是在拿英语的语法来套汉语。我们知道英语的形容词有比较级的变化,变化有规则的如big,bigger,biggest;high,higher,highest,不规则变化如good,better,best。汉语的形容词没有比较级的语法形式。那么我们是如何表达比较级这个语义范畴的呢?我们可以通过程度副词来实现。
(6)这个苹果最大。(隐含比较)
This apple is the biggest.
(7)这个苹果挺大的。(不是比较,是纯粹的程度量级表达,包含说话人的主观立场)
这个苹果蛮大的。
这个苹果够大的。
这个苹果怪大的。
This apple is quite big.
(6)所表达的是比较的最高级,在这里比较是隐含的,这也是比较客观的陈述,但是究竟有多少个比较项并不清楚。第(7)组是主观描写,这几个句子并不涉及比较,所以也不存在着比较级的问题,但是在这一组里,这些表达都有情态意义,它们包含了说话人的主观评价和立场表达。类似的例子在汉语里还有很多。例如:
(8)这个苹果贼大。
这个苹果老大了。
这个苹果太大了。
这个苹果好大。
这个苹果真大。
这个苹果忒大了。
这个苹果可大了。
这个苹果真够大的。
这个苹果可真够大的。
…………
This apple is very/too big.
(7)和(8)这两组只是描写苹果的大小,纯粹是一种程度量级的表达,不存在比较量级,它们都是说话人主观立场表达的例子,都有说话人的主观评价在里面。在现代汉语中这种表达还可以有多种变化。例如:
(9)这个苹果非常大。
这个苹果特别大。
这个苹果绝对大。
这个苹果相当大。
…………
This apple is extremely big.
(10)这个苹果太特么大了。
这个苹果贼特么大。
这个苹果老特么大了。
这个苹果忒特么大了。
…………
This apple is extremely big.
(9)(10)两组都包含了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所不同的是后者主观态度比前者强烈。以上(2)~(10)都包含着“程度副词 + 形容词”这个语言形式。如果我们不加区分地把它们都放到比较量级中去考虑,或者不加区分地认为都是程度副词表达的程度量级,就会造成混乱,让学习者误认为程度副词在性质上和用法上都是一样的,就会造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句子。程度副词“更”“还”“最”用在比较句中或者隐含比较的句子中,它们有比较量级的作用;而程度副词“贼”“老 ”“太”“好”“真”“忒”“可”“可真”“可真够”等则不会用在比较句中,也不隐含比较的意义,而是用来表达言者的主观立场,包括言者的评价、判断、情感,与言者的主观认识有关。关于主观性和客观性的问题,我们同意邵敬敏(2017)的观点“任何句子其实都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结合的产物,只不过,有时客观性比较清晰,主观性比较隐蔽;有时主观性比较显豁,客观性似乎隐藏起来了;有时客观性比较强,主观性比较弱;有时主观性比较弱,客观性却比较强”。汉语的程度副词在表达言者主观立场的时候也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
2. 程度量级表达中的主观立场
立场表达和语言中的认识观有密切联系,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里有不同的定义和价值。关于立场这个概念的内涵,各家的观点和研究范式不一致,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研究范式:语义视角的立场概念和研究范式、功能视角的立场概念和研究范式、互动视角的立场概念和研究范式(罗桂花,2014)。Biber & Finegan(1988:1)明确提出“立场”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说话人对信息的态度、感觉、判断或者承诺的显性表达”。Biber & Finegan(1989:93)又对立场的定义做了补充,指出“立场是对信息命题内容的态度、感觉、判断或承诺的词汇或语法表达”,也就是说立场是用词汇手段或者语法手段来表达的。那么到底是谁的词汇表达或语法表达?从静态的角度看,指的是语言中句子的词汇表达和语法表达;从动态的角度看,指的是交际双方的词汇表达或语法表达。Du Bois (2007)设计了一个立场三角形,并用三角形的三个侧面——评价、定位和一致——来代表立场表达的三个不同侧面。从互动的角度来看,立场表达是一个言语互动的过程,立场表达既包括对言者所述命题的态度、评价,也包括言者对受话人的态度(方梅、乐耀,2017)。语言交际中的立场表达往往指说话人的主观认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主观性的问题、言者信念的问题、预期和反预期的问题以及言者情感的问题,这些问题一些国外的学者或多或少的都曾涉及到(Jaszczolt K.M., 1999、 2000; Wu, Ruey-Jiuan Regina,2004;Stivers, Tanya, 2008; Hideki Saigo, 2011)。关于立场表达的相关研究——主观性、评价与互动——姚双云(2011)曾对Englebretson (2007)的观点做过专门的介绍。我们认为在句法语义研究中,立场表达属于情态范畴;在言语行为理论中,立场表达属于言者意图和语力范畴。言者立场表达在话语中具体体现为言者态度(attitude)、言者情感(affect)、言者判断(judgement)和言者评价(evaluation),这与句末语气词所表达的言者态度有一致性(崔希亮,2000)。前人关于副词的立场表达研究,多聚焦于情态副词,如Biber & Finegan(1988:1-34)对英语情态副词的研究。实际上汉语的程度副词有一部分是可以表达言者立场的,这个现象在以往的研究中关注得不够。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在程度副词所表达的程度量级上展开探讨,极少涉及言者立场表达的问题。例如陆俭明、马真(1982:84)把程度深的副词分成三类,见表1。
这个分类基本上是继承了王力(1943[1985:131-132])的观点,把能不能表达比较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标准。程度副词从句法语义上来看,最重要的功能是表达性质状态的程度高低、深浅、大小、轻重、远近等,很自然地人们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程度副词的程度量级上。例如马真(1988)按照程度意义的深浅,把程度副词分成程度深的和程度浅的两大类,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又分出小类,与此同时,又从另外一个维度来区分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
我们也可以从立场表达的角度出发把程度副词分成两类:一类不表达言者的主观立场,另一类表达言者的主观立场。前者与形容词组合之后一起描写一种状态或者刻画某种客观的程度,如“很漂亮”“比较漂亮”“非常漂亮”“越发漂亮”等,后者修饰形容词之后,表达说话人的某种主观评价,有比较强烈的主观性,如“好漂亮”“真漂亮”“太漂亮了”“怪漂亮的”等。所以在程度量级的表达当中,可以是纯客观的程度状态描述,也可以是说话人的主观感受表达,而这两类程度副词在用法上和意义上都是不一样的。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