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行合一 课程育人
作者: 许国良【关键词】学习范式;跨界整合;实践体验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39-0081-01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知行物理学科育人”课程基地建设项目,面向全体师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满足高中生日益增长的个性特长发展需求,着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其实践经验对普通高中学校教育内涵高品质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一、联建共享——拓展课程学习空间
项目因校制宜,挖掘整合学校社区资源,构建“知行”物理课程空间。一是共建已有实验空间。依托原有两个省级课程基地,建设物理人文科技展区,优化科技类专用实验室器材,提升基地实践环境氛围,提高实验科研保障水平。二是新建未来探索空间。开辟校内“知行”实践区,创建器材元件研究长廊、科学探究实验中心,激发科研兴趣,增强实践热情。三是联建校外实践空间。与属地科技馆、科技企业、高校院所合作,开阔科技视野,增加实践场域。“知行”课程空间建设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充足的实践场域和保障资源。
二、跨界整合——创新课程内容体系
项目以物理学科课程为主体,贯通数学、化学等科学类学科课程,整体构建“基础性”和“拓展性”两类主线课程。“基础性课程”以国家课程内容为基础,以“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两类课程为主体,重在突出“知”,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科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拓展性课程”以多学科课程内容为基础,以“专题类”“项目类”“实践类”三类课程为主体,重在突出“行”,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科学探究,实践创新。“知行”课程内容体系的整体建构,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加强跨学科综合”和“加强实践体验”课改要求。
三、范式构建——推进教学方式变革
学校“主题项目学习”课程采用了“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活动主题。“预设”主题构建遵循教材内容,“生成”主题构建尊重学生实践,既体现了教材在课程校本实施中的方向主导性,又体现了学生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主体参与性,对于学习动机激发、兴趣培养、效率提升有着积极作用。“数模结合学习”课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物理现象数字化、模型化,让学生对于物理概念,不但能够“定量”把握,而且能够“定性”理解,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物理认知图式构建的深度。这两种范式是对现代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
(作者系江苏省镇江市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建设指导中心办公室负责人、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项目建设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