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四解”赋能幸福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 葛光【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精辟而深刻阐述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已经成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指南。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将教育创新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提出“四解”教学理念,构建“四解”幸福课堂,不断带动学校办学品质的多维进阶、重点突破和全面升格。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四解”教学体系;幸福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3-0027-03
【作者简介】葛光,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江苏扬州,22500)副局长,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书记、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教师节前夕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亲切勉励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教育界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当下,主动作为、积极回应,带领学校管理团队和广大教师对标新时代新要求、新课标新任务,通过校本化的教育创新实践有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并以此为突破口,不断带动学校办学品质的多维进阶、重点突破和全面升格,是时代赋予校长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
一、心有大我:对“标”把脉,创生“四解”教学理念
广大校长要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教育家精神涵养自己的理想信念和精神特质,特别要和广大教师一道,正确处理好“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把教育工作者职业发展的“小我”融入实现教育强国、民族复兴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在“小我”与“大我”的互动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在个人发展、生活幸福和国家乃至人类命运共同利益的“交汇面”上思考教育价值、更新教育理念、谋划创新项目、开展校本实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教改背景下区域推进幸福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参与单位。我们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教育使命为己任,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现实条件,在深入调研、全面反思和专家论证等对“标”把脉的基础上,提炼出“遇见美好、成就幸福”的幸福教育核心价值追求——谋求让师生在幸福体验中走向卓越。这一理念将师生的高质量幸福成长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基础上,学校中学部提出了“四解”(了解·理解·求解·见解)教学理念——“将人作为目的”,关注学生的感受、兴趣、习惯、见解、理想、见识、爱好、特长等等,努力成就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素养全面的大写的幸福之人。
二、启智润心:对“标”深研,构建“四解”幸福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家要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启智”意味着教师要启迪智慧,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润心”意味着教师要以人为本,滋养学生的心灵空间,塑造出丰满的灵魂和健全的人格。而课堂作为学生的“成长引擎”和“幸福基点”,无疑是启智润心最为关键的时空节点。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对“标”深研,积极稳妥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确保课堂提质增效、启智润心,培养学生乐学善学、乐于提问、敢于质疑的品质,促使其形成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幸福成长赋能。
在“四解”课堂建构中,学校通过立体化、多层次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师生全方位互动、沉浸式探究和高效能成长的幸福质态:一是幸福相遇——朝气蓬勃的孩子与教师在课堂相遇,了解在这里开始,幸福在美好的相遇里。各种教学资源、知识内容以更好的形式、意境、逻辑和节奏呈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真正被调动和激发。二是幸福体验——学生因“看见”而“记住”,因“体验”而“理解”,理解在这里深刻,幸福在参与的体验里。学生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知识梳理、信息联通的感知力、理解力不断提升。三是幸福探究——问题来源于学生,升华于老师,利探究、能思辨、可争论,求解在这里重构,幸福在问题的解决里。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选择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力和综合力得到扎实培养。四是幸福思辨——“争论”“碰撞”指向高阶思维,聚焦思辨能力,见解在这里生成,幸福在思维的生长里。学生不断形成和提升个性化、高效能、自主学习的思维导航与综合实力。
三、求是创新:对“标”管理,强化“四解”流程落实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弘扬“求是创新”的教育家精神,既要仰望星空、勇于开创,又要脚踏实地、对“标”管理、精细落实。在学校的“四解”教学校本实践中,讲究更多的情境创设、形式创新和氛围营造,教师努力将各种视听之美、思维之美、情境之美、心境之美变成教学的最美遇见;讲究更多的“沉浸式”体验、立体化互动和关键点演绎,教师努力将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体验媒介变成教学的智慧桥梁;讲究捕捉、探究、求解重点问题的系统性思维能力训练,让具有思辨性、溯源性、融通性的各种高阶思维变成教学的探究利器;讲究求同存异和个性表达,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变成教学的生动样态。通过这样的对标流程管理,广大教师真切感知和接受教育家精神,并形成集体认同,增强了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自觉性和成就感。
为将“四解”理念变成老师们的实际行动,变成各科教学的实际效果,学校教学管理团队聚焦“四解”落实,开发了“四解”课堂“353”教学流程监控机制。其主要内容是:“3级”课堂管理机制——包括常态化听课机制、年级组研讨课堂观摩机制、校级优课示范机制,力求多层次推动“四解”幸福课堂的“全员”落实;“5课”联合教研机制——充分利用集团化办学的人才资源优势,统筹安排各分校成立课型研究项目组,分别对新知教学、单元复习、专题复习、作业讲评、查漏补缺等5种课型进行合力攻关和重点突破,制定基本思路、难点攻略、方法选项、保障措施和参考模式,力求全方位推动“四解”幸福课堂的“全课”落实;“3维”评估监测机制——包括课堂学生合作参与度、课堂知识能力目标达成度和“品质、情怀”等情意目标的落实度,力求多维推动“四解”幸福课堂的“全质”落实,使教学不仅指向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系统性建构,同时兼顾幸福育人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四、行为世范:对“标”师建,提档“四解”特色品牌
广大教师要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教育家精神涵养自己的道德情操。一方面要有育人之德——以德修身、以德立学,坚守精神信念高地和道德修养底线,形成言传身教的行动自觉,做学生为事、为人的示范者;另一方面要有育人之慧——坚守“学者”风范和“书生”气质,锤炼过硬的专业功底,做学生慧学、乐学的引路人。因此,学校对标“行为世范”的教育家精神要求,强化“四有”好教师队伍建设,既强化精神引领,为教师提供“比学赶超”的外部环境,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又鼓励教师求真求新,为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兴技术创造便利条件。就学校的“四解”项目建设而言,这里的“标”就是聚焦“四解”教学的专项培训。
学校教学研训团队充分利用学校“未来名师培育站”和集团内学科组联合教研等研训平台,重点聚焦“四解”教学,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推动对“标”师建。一方面,聘请省市级学科教学专家对标“四解”教学理念原则和目标要求,对相关项目组成员和教科研团队进行系统培训。这些教育领域的实干家、创新者和领军人物不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赋予了强劲动能,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教育家精神”,不断感召和激励着老师们见贤思齐。另一方面,围绕“四解”理念进行目标转型、教学案设计改革、作业设计创新等,不断研制各学科“四解”教学具体的目标定点图、思维导向图和实践路线图,让广大教师不断积淀“四解”文化底蕴、锤炼“四解”实践内功、提升“四解”创新能力,为“幸福教育”高品质发展蓄力护航。
【参考文献】
[1]方金奇,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三个维度[J].理论导报,2023(10):52-53,55.
[2]葛光.实施幸福教育,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J].初中生世界,2023(16):28-30.
[3]刘希娅.弘扬教育家精神 以实际行动推动教育强国建设[J].人民教育,2024(1):61-63.
[4]翟楷男.“以人为本”的发展哲学思想[J].学理论,2015(1):76-77.
[5]杜成智.“幸福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