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阅读现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作者: 卞金华

“语篇阅读现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0

【摘 要】“语篇阅读现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实践模式包括:培植学生文化意识的语篇意义演进策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读解活动跟进策略,培育学生思维品质的读者认知推进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篇阅读现场;语篇意义演进;读解活动跟进;读者认知推进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3-0030-04

【作者简介】卞金华,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江苏高邮,225600)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英语语言学习强调“形式—意义—使用”三位一体,其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完成整合语言形式、意义、语用的理解与表达的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以英语使用为中心的英语学习,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英语阅读教学实践要以语言交际使用表现为中心,将语篇中的语言理解视为“使用中的(actual)”语言而不是脱离语篇的“抽象的(abstracted)”语言,聚焦意义表达、意图实现、信息传递、情感态度价值观交流等意义、语用导向的语言使用表现,促进学生在真实使用语言的语篇现场中发展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交际单位,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在传递文化意涵、引领价值取向、促进思维发展、服务语言学习、意义理解与表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目前的语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语言形式的学习,忽视了对语言意义和使用功能的教学。语言的本质是使用者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和表达,语言使用是语言学习的目标和路径,是对语言意义、功能的理解与表达的过程。英语学习由语言形式中心向语言意义、使用中心的转向,体现了以语言意义和使用研究为中心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语言学核心理念,是对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

因此,笔者深入探索英语语篇教学,提出了“语篇阅读现场”的教学主张。“语篇阅读现场”聚焦语言的交际使用表现,具体表现为在真实自然的语篇交际活动中所形成的语篇内语境及其语篇外关联的现实交际情境,反映了英语的交际使用属性,揭示了英语学习的目标与路径。“语篇阅读现场”引领学生在语篇学习中行知成长,培养其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促进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目标在语篇教学层面的实现。其实践模式如表1所示——在语篇意义演进策略中培植学生的文化意识,在读解活动跟进策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读者认知推进策略中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三个策略循环协调发挥作用。

语篇阅读现场将抽象语篇转化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现实语篇,涉及读物(语篇)、读解和读者的内涵表现及其逻辑关系。

一、在语篇意义演进的语篇阅读现场中培植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篇是意义单位,语言“意义”是一种交际现象,语篇意义是语篇交际活动的本质动因。[2]语篇意义的理解与表达是一个语篇的最终指向,更是这个语篇的价值所在,能够引领学生发展语言意义潜势和非语言形式的多种符号系统(多模态符号系统)的意义潜势。[3]教师应围绕语篇表意资源,带领学生开展真实而鲜活的人际互动、观点碰撞、情感交流的语篇意义理解表达活动。

语篇意义演进关注语篇意义的价值指向、逻辑结构和发展进阶,在具有价值性、结构性和进阶性等的语篇实践活动中培植学生的文化意识。价值性、结构性和进阶性等语篇意义演进要素互动、协调、整合地促进学生在语篇意义演进中培植语篇内含的文化意识。(见表2)

1.关注语篇意义价值性的语篇阅读现场

文化意识反映语篇活动的价值性,是人们对本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和跨文化的整体认识、理解、吸收、评价和判断等。它还包括由文化本身衍生的情感态度观念,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语篇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化语篇中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关注语篇意义进阶性的语篇阅读现场

read the lines,read between the lines和read beyond the lines 这些语篇意义进阶性实践活动既是阅读策略,也是阅读目标和内容,它们能引领学生对语篇意义进行持续渐进的理解与表达。“read the lines”侧重于读懂语篇的字面意义,关注对语篇中生词的处理和句意的理解,以及对细节信息的把握;“read between the lines”侧重于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关注语篇的结构、逻辑和主旨大意;“read beyond the lines”侧重于读懂语篇的言外之意,关注语篇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文化意识。

3.关注语篇意义结构性的语篇阅读现场

大观念反映了语篇意义结构性的基本特征,避免了语篇意义探究缺乏纲领性统领、内容碎片化、过程表面化和评价形式化等问题。指向意义结构性的大观念是语篇意义理解与表达的核心与基础,它指导教师从更上位的视角学习语篇、整合教学内容、规划教学和评价活动,帮助学生在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形成结构,促进学生把握语篇意义的结构性,指向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二、在读解活动跟进的语篇阅读现场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读解活动从理解性、探究性和体验性三个方面跟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语篇读解活动跟进是获取、阐释、理解、评估语篇意义,发展语言能力的语篇学习实践性活动。作为语篇学习者的读者在读解活动的过程中,其语言能力得以形成和不断发展。

读解活动跟进关注语篇读解的理解性、探究性和体验性等维度,三个维度互动、整合、协调地促进学生在语篇读解跟进实践活动中培养语篇内含的语言能力。(见表3)

1.开展理解性的语篇读解活动

教师应设计并实施促进语篇意义理解、阐释、评估的读解活动,在基于不同层级(词汇、语句、语段、语篇)、层次(表层、深层)、维度(信息、观点、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意义的语篇读解活动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开展探究性的语篇读解活动

教师可设计并实施具有猜测、假设和验证意义的读解活动,依托语篇文本和读者图式等表意资源、意义线索提示,在检索、假设、验证等探究性读解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3.开展体验性的语篇读解活动

教师设计并实施参与性、合作性、过程性的语篇读解活动,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语篇意义理解和探究的过程。通过观察、思考、合作、感悟等搜集和处理语篇信息的体验性读解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在读者认知推进的语篇阅读现场中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

读者认知推进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对语篇进行深度思考,让学生与语篇对话互动,在思维碰撞中解构、建构和重构语篇,提升学生认知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维度上的能力和水平。

读者认知推进关注读者认知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内涵,三个方面互动、整合、协调地促进学生在读者认知推进实践活动中培育语篇内含的思维品质。(见表4)

1.设计培育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语篇辩论(Debating)活动

辩论(Debating)活动指辩论中的一方和意见对立的另一方进行公平、全面、彻底的辩论,是批判性思维品质体验、展示和形成的过程,能够为思维发展提供滋养,促进学生对语篇的深度理解。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采用恰当的批判性思维方式申述自己对语篇观点和主张的理解,在质疑、求证的辩论活动中论证信息、思想、观点的真伪;引导学生在公平、全面、彻底的辩论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将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发展过程紧密地与语篇读解过程中的语言能力发展结合起来。在此之前,教师要做好前期的培训引导,指导学生了解辩论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并提供批判性思维方法,如质疑、比较、推理、二难定理等。[4]17

2.设计培育创新性思维品质的语篇争论(Disagreeing)活动

争论(Disagreeing)活动表示持不同意见,意见不一致、不统一、有分歧,要求不过多地运用所谓事物的两面论来看待问题。争论活动引领学生关注语篇阅读活动的开放性、包容性、发散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教师可以从思维的创新性视角设计阅读活动,指导学生在语篇意义理解表达中求异求新、敢于想象、善于改变、推陈出新,鼓励学生持不同意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表格等工具,对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展示。教师还可以设计系列性、争议性问题,既为学生发展创新性思维提供引领性的方向和开放性的空间,也能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品质发展搭建一个思维聚核。争论活动侧重于学生个体的思维,对争议性问题的回答、系列问题的解答以及思维导图的绘制都要求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是个体对语篇中的问题、主题、话题、意义、内涵的个性化解读,是创新性思维品质的体验、探究和提升的过程。[4]15

3.设计培育逻辑性思维品质的语篇讨论(Discussing)活动

讨论(Discussing)活动强调把一个问题的各方面都予以考虑,侧重于为了解决问题或弄清对方观点而交换意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趋向于出现不同意见时而展开争论的状态。[4]15 讨论活动引领学生通过思维碰撞、意见交流的阅读活动来消弭分歧,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逻辑规则开展语篇阅读活动,避免无原则、无条理的语篇读解活动,达成共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理解表达活动的逻辑性,领悟语篇表达观点主张的逻辑性,实现对语篇理解表达的理与据的有机结合。此处的“理”主要是指思维的逻辑性、思维方法,而“据”则主要是指事实、证据、事例等。

“语篇阅读现场”指向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着力于阐明语篇阅读现场所指涉的读物(语篇)、读者和读解三个要素的内涵表现,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语篇意义演进、读者认知推进和读解活动跟进等语篇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地实现语篇所能、所要培养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对英语语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建构,希冀对语篇教学实践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程欢,邵艳红.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提升英语教育戏剧教学效率[J].中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22(9):36-39,69.

[3]胡曙中.语篇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4]卞金华.在英语阅读3D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8(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