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地理学科知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 赵玲【关键词】初中地理;校园文化建设;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7-0091-02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将地理学科知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学科校园文化活动主题,提升学生对地理文化知识的理解力与掌握度,既可以发挥地理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也是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构建校园创新文化主题,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了地理课程的性质以及育人价值。地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创新型的校园文化主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指出,“综合思维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动态、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树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结合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的《地球的宇宙环境》、八年级的《中国在世界中》的课程内容和目标要求,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宇宙观,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培优塑新,科创启智”的地理学科主题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整合图片、影视等资料,借助数字技术等手段,与地理模型(太阳系模型、航天卫星模型、月球探测车模型等)相结合,布置有关中国载人航天任务及太空观测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探月工程、中国火星探测计划、中国空间站建设等校园宣传展;可以布置“中国名人墙”,展示我国科技创新领域领军人物介绍、个人成长史等,如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天眼”之父南仁东、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人等,以此宣传和弘扬科学家精神;还可以挖掘本校培育和输送的各个领域拔尖创新型人才资源,布置“校友名人墙”,展示优秀校友的人物介绍、领域内的杰出表现等,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与创新精神,激励他们设定更高的人生目标,立志为科技强国建设、早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挖掘校园课程文化资源,形成学生人地协调观念
新课标提到“活化课程内容,优选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理素材”。教师要将丰富的地理素材与鲜活的地理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中指出,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人地协调观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等观念。结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章节的内容,教师不仅要讲授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还要将生态环境教育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
例如,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学校可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面向全体师生开展“生态校园,绿色赋能”等主题宣传活动,在学校的公共展示区设置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宣传栏、知识竞赛题、环保小标语等。倡议全校师生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的校园生活方式,推动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念。
三、立足校园合作文化,提升学生地理实践水平
新课标提出,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物化的学习产品为基本学习成果。教师可以统筹安排跨学科的主题合作学习活动,通过校园文化学科平台建设,充分展示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成果,帮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升实践水平,以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从史地学科融合的角度,设计“悠悠华夏情,殷殷爱国心”跨学科主题活动。地理学科教师可结合七年级教材的“地球仪的制作”、八年级教材“疆域”的相关活动,让学生在课内外制作地球仪模型、绘制“美丽中国”地图作品。历史学科教师可以基于中国古代、近代历史背景,展现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变化、疆域领土的变化等。活动以历史为“经”、以地理为“纬”,跨越时间、空间两个维度,用“画笔”穿越千年,用“模型”纵横华夏,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形成乐学善学的态度,同时感受中华历史的温度与祖国疆土的辽阔,增强爱国之情。
活动成果可以是学生精心绘制的创意历史报、制作的地球仪等实践性作业。活动初期,教师可以在地理课、历史课上说明主题活动的要求,鼓励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积极参与作品制作。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高质量的筛选,可以从史地学科知识、内容创意、美术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并将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实践作业在校园文化建设平台进行展示。这种跨学科合作的实践性作业展示,是课堂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平台中的延伸,它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综合知识面,锻炼了其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校园学科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师生互动、知识渗透以及文化传承,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