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融合育人的方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作者: 陈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铿锵有力的时代强音,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普通高中应以融合育人的方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通过跨学科整合课堂,打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并通过人文学科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为应用型、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融通,构建教学体系。课程是人才培育的基石。高中学校应积极打造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培优课程等课程,构建高中学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在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以选修课程和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业发展。针对学生的个性需求,开设由竞赛课、大学先修课和强基综评课组成的培优课程,进行专题培优。以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为例,学校通过建立伟长学院,开设了如太空电梯工程设计、Arduino创意机器人、智能手机创意开发等科创特色课程。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培养,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奠定基础。
师资融合,共促学生发展。师资是人才培养的保障。高中学校应通过融合校内各科骨干教师、外聘高校指导教师等途径打造优秀师资团队。为学生配备个性化发展指导教师,借助高校师资力量,精准分析学情,形成一生一策,从学业发展、职业规划、竞赛培训、强基综评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如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通过“融合·求进”四有好教师团队孵化、跨学科融合教研等方式,竭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有针对性的培养路径,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项目融汇,培养多元素养。项目化学习是培养关键能力的重要平台。高中学校可结合文科、理科、工科三大类研究项目,开展科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智能大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学校可依托“双高”合作项目,与高校开展密切合作,组织学生参加高校的冬夏令营和研学活动,参与高校项目课题研究;邀请高校教授开设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通过强化与本区域内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协作,引进先进科研院所的资源,开展项目化学习推动学生发展。以项目融汇推动学习方式变革,实施议题式学习,强调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开展跨学科实践,推动学生整体素养的有效提升。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徐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