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念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的“三策略”
作者: 曹云龙【关键词】高中生物学;学科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0-0095-0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在课程教学中应基于生物学大概念构建课程模式和教学内容整体框架,切实有效地利用大概念课程教学引领高中学生树立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单元教学是一种体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基于大概念的知识体系,深入了解生物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也有利于学生对单元内容的横向贯通,进而实现学科技能的提高。本文旨在对基于大概念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设计,提出相关策略。
1.科学设定单元教学核心主题
高中生物学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如果不确定单元教学的核心主题就进行单元教学,学生容易遇到困扰,无法深入了解所学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所以,高中生物学教师应该依托学科大概念,科学选择单元教学核心主题,引领学生系统梳理生物单元内容。
以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教学为例,此部分的重点知识比较抽象,专业性强,内容涵盖细胞的生长、增殖等定义。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为主线,围绕细胞增殖这个核心主题展开单元教学,将生物课本上的具体内容有效联系在一起,并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引导学生探究分析,让学生们逐渐掌握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及癌变等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创建定义,层层展现生物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理解细胞的生、老、病、死等过程,不断加强学生生命观念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素养。
2.精准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目标既是对课程教学方向的引领,也是保证课程教学成效的主要因素。因此,高中生物学教师在课程教学之前需要全面掌握单元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并以新课标要求和大概念思想为核心精准制定单元教学目标,积极创设情境,合理设计学生活动,进而保证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在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时可以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入手:以生命观念的目标为统摄,凸显学习要点;教学过程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为抓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取新知;社会责任目标则应围绕实现立德树人的学科育人根本任务来制定。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基因的本质”教学为例,笔者以教学内容为核心明确以下三个学习目标。首先,让学生明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掌握DNA的分子构造等学科内容;其次,利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等方法进行单元教学,加强学生对遗传物质概念的理解,进而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内化;最后利用深度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基因本质,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人生观。教师在确定上述单元教学目标后,应该合理安排课堂活动,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以确保实现大课程目标和小教学目标。
3.多样化单元教学方式
在推进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课程知识采取适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得生物课程更加生动活泼。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改变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起引领、指导作用,充分发挥高中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大概念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协作探究、情景教学等教学方式,实现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生物教师应该根据单元教学内容,创建生动、愉悦的生物课堂,引领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建构生物知识,发展学科素养,提高主动学习的热情,形成良性循环,显著提升生物学教学整体效益。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细胞的生命历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明确了具体单元课程主题和课程目标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梨树生长的全过程,利用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细胞的生命周期。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单元知识要点讲授植物受精、胚胎发育等每个阶段的状况,继而和人类的成长过程予以对比,创建适合单元内容的情境,实现新课导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找到核心问题,利用学习材料把核心问题予以细化,对于不同层级的问题,通过具体的研究学习活动,逐一解决,最后解决核心问题。由此可见,这类在情境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大单元授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意识。
综上,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建立大概念理念,在大概念引领下研究、设计、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提升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把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细落实,要从识记型的课堂迈向素养型课堂,从简单的课程知识剖析模式迈向总体单元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模式,从单一的学习计划制定迈向多样化的目标计划设计,从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向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从表面化的评估表现迈向素养为本的有效评估,真正实现生物学学科育人价值。
(作者单位: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
特约编辑:孙士海 见习编辑:王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