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区域红色资源 创设“四史”真实情境
作者: 徐园园 谢杨
一件件党史事件,生动入脑;一个个历史讲述,声入人心。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的内容,“四史”学习能让学生经历“红色之旅”的洗礼,感受革命先辈栉风沐雨的光辉革命历程。
浦口区作为南京门户,古棠邑之地,地处要冲,物华天宝,饱经忧患,历经沧桑。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浦口成为党较早的活动地区之一。如1922年夏,浦口的浦镇机厂工人运动领袖王荷波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浦口最早的党员。在抗日烽火的艰辛中,浦口党组织开展敌后游击战,先后成立了中共江和全县委、中共江浦县委,并相应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地方武装和群众团体组织。解放战争时期,浦口军民协助人民解放军夺取了“三浦战役”的胜利等。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宝贵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遗产,为初中“四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库。地方红色资源的内容离学生最近,有的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发生在他们的父辈或祖辈身上,是他们“看得见”、“摸得着”,能够真实感受得到的内容。地方红色资源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记录着地方历史的真实史料,是人们超越时空感知地方历史的客观载体,为历史课的实践教学的开展创造真实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浦口区实验学校历史教研组依托区域红色资源,深入开展《依托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初中“四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和《红色基因涵育初中生成长的校本化实践探索研究》的前瞻性项目研究。在“双减”背景下设置关于“四史”教育的开放性作业,深受师生好评。如“为了不能忘却的历史”南京大屠杀的口述史采访作业活动,“浦口红色地标打卡”的寻访活动,“巨变,时代的瞬间”红色老物件的照片征集活动等。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依托区域红色资源的开放性作业将以持续、深入、广泛的“四史”内容教育,把爱党爱国的种子埋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赓续红色基因,激发信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