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中推理,在姓氏中分类

作者: 李明秋


[摘  要] 研究者整合了语文和数学等知识,设计了“遇见姓氏”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数织百家姓”中画出各种姓氏,用问答儿歌认识姓氏;在“姓氏趣探”中了解自己的姓氏,在设计和破解中学会推理。

[关键词] 数字绣;推理意识;拓展课

一、教学内容

“数织百家姓”。

二、课前思考

“数字绣”也叫“数织”,数字绣是一种逻辑游戏,以猜谜的方式绘画黑白点阵图,要求玩家是以黑色填满格子,以“×”号标记不需要填充的格子。在一个网格中,每一行和每一列都有一组数,玩家需要根据这些信息来填满或留空格子,最后可以得到一幅图画。比如,“4、8、3”的意思就是指行或列上有三条独立的线,分别占了4格、8格和3格,而且每条线最少要由一个空格分开。

在部编版语文“识字(一)”单元中有一课是《姓氏歌》,笔者尝试在二年级以数学游戏学具“数字绣”为载体开展“遇见姓氏”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数织百家姓”中画出各种姓氏,用问答儿歌认识姓氏;在“姓氏趣探”中了解自己的姓氏,在设计和破解中学会推理。

三、课前准备

每人若干张“数字绣”,包含“丁卜习马史王吕周尹”等姓氏。

四、教学过程

1. 了解规则,学会试玩

师:小朋友们,以前我们玩过一些数学游戏。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的数学游戏《数字绣》,它可神奇了,可以用数字画出一个个文字呢!(出示连续填满的第1种情况,见图1)我们先来玩一级挑战,你知道这个“2”表示什么吗?

生1:我猜是要把右边2个格子涂色。

师:是的,当给我们的格子与数字相同时,我们只要根据数字连续填满每行(或每列)中的数字。(出示连续填满的第2种情况,见图2)这里的3应该涂哪几格?

生2:前面3格或者后面3格,都是连续的。

师:当给我们的格子超过要涂的数字时,我们要看看哪几格是空的,就有多种情况了。(板书:连续数字数空格)如图3,大家看看这样涂可以吗?

生3:不行,因为不是连续的3格。

师:(出示多个数字的第1种情况,见图4)当我们遇到多个数字时,在每行(或每列)连续填满格子之间最少空1格。我们来试一试二级挑战,这里有两个“2”了,要怎么涂?

生4:如图5,前面2格和后面2格要涂,左边第3格不涂。

师:(出示多个数字的第2种情况,见图6)难度再升级,看看这关有几种可能?

生5:如图7,有3种涂色,左边第1格涂上,第2格空,有2种情况;还可以左边第1格空,第2格涂上,有1种情况。

师:(板书:多个数字中间空,有序思考最重要)我们带上闯关秘诀开始挑战数字绣,看看你们能绣出哪些字?

设计意图:“数字绣”是学生在分析、尝试中确定哪些格子涂色和哪些格子空白,最终涂色部分会变成图案或文字,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他们的推理意识。面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先用具体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连续填满的格子数、多个数字的格子数等不同情况,再出示反例让学生判断这样涂色是否正确,最后把游戏规则总结成口诀,便于学生记忆和运用。

2. 组内探究,学会推理

(1)全班一起玩,学会表达过程

师:小朋友们,如图8,请你们先自己画一画数字绣,需要的格子画“○”,一定不要在填充的格子画“×”,最后把画“○”的格子都涂黑,看看是什么字?画出来后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根据哪些信息画出来的。

教师巡视,了解每个学生的思考和记录过程。

师:为了大家的表达方便,我们把横的叫作“行”,从下往上分别是第1行、第2行、第3行;竖的叫作“列”,从左往右分别是第1列、第2列、第3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6:这是“王”。我先横着看,每行正好5格,第1行、第3行和第5行先涂5格;再竖着看,第3列是5格。做好以后,我再数一数每行和每列的格子是不是题目中的数字。

生7:我是先竖着看,有5格,正好是第3列;再横着看,第5行、第3行和第1行都有5格。

师:小朋友们,从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中,你们听出了什么?

生(齐声答):我们先去找满格的。(板书:先找满格)

师:小朋友们,“王”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姓氏。现在,我们再一起来画一个姓氏的数字绣。如图9,想一想你会先画哪一行或哪一列?

生8:我先横着看,能确定第6行有6格;再竖着看,能确定第4列有6格。第1行的3格,我们已经知道了其中1格,根据每行和每列中把一定不是的画“×”,最后确定第1行剩下的2格。这个姓氏是“丁”。(板书:一定不是的画×)

生4:我先竖着看,确定了第4列有6格;再横着看,确定了第6行有6格;再看到第2列和第3列有两个1,第1行是3,所以涂2格。

(2)小组PK赛,比比谁画得多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姓氏数字绣,小组同学一起合作画出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画得多。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了一张数字绣,先画出来的给组长检查后继续画。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推理意识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学习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数字绣”作为一种发展学生推理意识的数学学具,题目中的数字能刺激学生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再在排除和假设中判断一定需要和一定不需要的格子,最终根据线索确定所有一定需要的格子。

3. 认识姓氏,学会分类

师:小朋友们,除了刚才画出来的姓氏,你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生9:中国姓氏有很多,比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张、胡、许、袁等。

师:那么多的姓氏,如果要把这些姓氏分成几类,你们会怎么分?有哪些不同的分类标准?

生10:我按照单姓和复姓来分,单姓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袁;复姓有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生11:我按照姓氏第一个字是上下结构、左右结构还是其他结构来分,上下结构有李、吴、袁;左右结构有赵、钱、孙、郑、欧阳、张、胡、许;其他结构有周、王、东方、上官;既有左右又有上下结构的是诸葛。

生12:我按照姓氏第一个字的拼音是声母、韵母还是整体认读音节来分,声母的有赵、钱、孙、李、周、郑、王、诸葛、东方、上官、张、许;韵母的有欧阳;整体认读音节的有吴、袁、胡。

生13:我按照姓氏第一个字的笔画有没有超过10画来分,不到10画的有赵、孙、李、周、吴、郑、王、东方、上官、张、胡、许;等于10画的有钱、袁。

师:小朋友们,看着那么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14: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设计意图: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中,常常需要通过分类来解决问题,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画出来的姓名数字绣,整合部编版语文中的《姓氏歌》和数学中的“分类与整理”中的知识,让学生经历对姓氏的分类与整理过程,逐步体会为什么要分类,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和如何分类等。

4. 课堂总结,形成能力

师:小朋友们,这节数学课快要接近尾声了,谁来说一说有什么收获?

生15:我觉得这节数学课太好玩了,既有语文的百家姓,又有数学的知识。

生16:通过这节数学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怎么确定分类的标准和怎么分类,我还能自己根据图中的数字画出姓氏图。

生17:我很喜欢这节数学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总结和畅谈收获,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数学拓展课的教学内容。

总之,“数织百家姓”拓展课串联起语文儿歌和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要让学生在试玩、探究数字绣中发展推理意识,在认识姓氏中学习分类的数学知识,在游戏和知识的有机融合中提升数学素养。

作者简介:李明秋(1994—),本科学历,二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