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5年第1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5年第1期

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数学教学通讯》杂志是由西南大学主管,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与重庆数学学会主办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类期刊,创刊于1979年。近30年坚持为中学数学教学服务的办刊宗旨:坚持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数学教育研究的前沿;坚持贴近教学实际,贴近读者要求,为读者提供实用、优质的教学研究平台与资源。本刊以“贴近课改、服务教学、共同成长”为办刊宗旨,探讨新课程下的教学改革、教育实践,着力打造集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的数学核心期刊。

目录

课程教材教法 | 善用“量感”认知“面积”概念

[摘&nbsp 要] 研究者基于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单元教材编排的理解以及对学情的深入分析,将教学目标聚焦于培养学生的量感,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设计。通过实施“丰富测量体验、优化测量结果、完

课程教材教法 | 以“自探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建构

[摘&nbsp 要] 教师为学生创设“自探任务”,能激发其学习好奇心,帮助其自主了解数学、认识学习、探索数学,助力其灵活使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其学习力。[关键词] 小学数学 自探任务 自

课例评析 | 从“确定”到“不确定”,发展符号意识

[摘&nbsp 要] 为了让学生感知从“确定”到“不确定”,发展符号意识,研究者以“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为例,由字母引出数,让学生感知字母的不确定 由字母式引出关系,让学生思辨最佳的表征 用字母式解决问

课例评析 | 小包装大问题

[摘&nbsp 要] 为了让学生学会解决包装中的数学问题,研究者开展了一堂综合实践课“包装中的数学”: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重合的面越多越节约包装纸 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感知组合图形越接近正方体

课例评析 | 关注多元表征,建立乘法模型

[摘&nbsp 要] 特级教师强震球在“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将情境表征、言语表征、符号表征和模型表征等巧妙融入表内乘法教学中,从生活情境中引出连加算式,在听写算式中体现乘法的简捷性,从而引导学生逐步

课例评析 | 小游戏大智慧,助推学生数感发展

[摘&nbsp 要] 数感是数学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特级教师余颖在“猜数游戏”一课中,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关键词] 数学游戏 猜数游戏 数感数感是数学的重要核

教学实践 | 巧用学生前测,串联单元知识

[摘&nbsp 要] 研究者以“小数的乘法”一课为例,通过整理单元知识点和设计课前作业单,开展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借助学生前测,梳理单元知识 串联单元知识,当堂检测效果 回顾全课学习,实现培优补差。[

教学实践 | 经历读图过程,培养数据意识

[摘&nbsp 要] 研究者将“扇形统计图”单元中的两个例题和一个练习题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比较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扇形统计图,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实践 | 着眼全局 聚焦能力 提升素养

[摘&nbsp 要]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得持续学习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视角出发,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打通知识的前后联系,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提升其关键能力,发展其

教学实践 | 先学 研学 拓学

[摘&nbsp 要] 研究者以计算课为例,通过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以有效先学为合作学习的载体,以“围听接问”为合作学习的机制,以“团队作业”为合作学习的延伸,将情感态度融入探究学习,给

教学实践 | 借助直观模型,发展数数经验

[摘&nbsp 要] 在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利用小棒、小正方体和计数器等直观模型积累学生的数数经验。[关键词] 数的认识 直

教学实践 | 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深度学习

[摘&nbsp 要] 通过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核心意义来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深度学习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数学学习力。研究者结合“除法”的教学,阐述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深度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

教学实践 | 经历“思维可视化”过程,实现深度学习

[摘&nbsp 要] 文章以“图形的旋转”教学为例,分别从“结合生活实际,让知识本质可视化”“分层建构新知,让动态抽象可视化”“关注举一反三,让操作技能可视化”“实施创作鉴赏,让数学之美可视化”“思维

教学实践 | 关注迁移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摘&nbsp 要]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圆柱和圆锥”,研究者采取经验迁移的教学方法有效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充分经历观察、想象、比较、操作等数学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关键词] 空间观念

教学实践 | 探究演绎逻辑之旅

[摘&nbsp 要] 研究者通过“数字藏身何处”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单条件演绎推理、关联推理以及复合推理等。[关键词] 推理意识 跨学科学习 九宫格活动推理意识是学生在生

教学实践 | 唤醒·提炼·运用:策略意识建立的三部曲

[摘&nbsp 要] 文章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为例,阐述了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的三个步骤:经验唤醒,在自主探索中初步体验 方法提炼,抓住共同特征提炼策略 运用策略,实现自发

教学实践 | 关注过程反思 发展探究能力

[摘&nbsp 要] 研究者以“圆的周长”教学为例,从“情境创设,提出问题”“推理探索,确定范围”“实践操作,体验过程”“古今碰撞,渗透史料”等环节进行教学,并提出相应的过程性反思,与同行交流。[关键

教学实践 | 让学生亲历“数学化”过程

[摘&nbsp 要] 文章以“数图形的学问”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与抽象生成中完成“横向数学化”,在自主探究与类比迁移中完成“纵向数学化”,发展学生数学思

教学实践 | 探索小数本质:通过数数体验其深刻含义

[摘&nbsp 要] 通过数数活动,学生可以在数形结合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进行“数小数”的操作,直观感知小数与分数关系,深刻理解小数与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关键词] 基本认知活动 数形结合

教学实践 | 着眼思维培养的小学数学渐进式教学

[摘&nbsp 要] 研究者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一课为例,基于思维培养开展渐进式教学:渐进式教学之“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渐进式教学之“魂”——循序渐进的认知活动。[关键词] 渐进式教

教学实践 | 在数字中推理,在姓氏中分类

[摘&nbsp 要] 研究者整合了语文和数学等知识,设计了“遇见姓氏”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数织百家姓”中画出各种姓氏,用问答儿歌认识姓氏 在“姓氏趣探”中了解自己的姓氏,在设计和破解中学会推理

教学实践 | 情境驱动 问题引导 深度学习

[摘&nbsp 要] 研究者以“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教学为例,分别从“情境驱动,感知内在联系”“操作引导,揭示知识本质”“问题引导,提升思维品质”“推理论证,发展数学思维”四个方面进行实践。实践证明

教学实践 | 关注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活动

[摘&nbsp 要] 研究者以“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为例,通过复习导入,了解学生已有经验 探究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 巩固练习,应用小数的意义。[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数的意义 教学结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教研在线 | 数学小实验教学手段的概念、意义及流程

[摘&nbsp 要] 在数学小实验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实验活动的材料和工具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设计和开发一系列多样化且富有教育意义的实验主题和内容 制订周密的活动计划,包括目标设定、步骤安排、

教研在线 | 做数学:数学学科育人的“有效路径”

[摘&nbsp 要] “做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新时代背景下数学学科育人的创新实践。“做数学”能丰富知识表征方式,能让学生具身参与经历数学学科知识产生的过程,能开发学生数学探究的创造潜质,

问题探索 | 关注问题设计 优化数学教学

[摘&nbsp 要] 当前,课堂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缺乏问题意识,问题不新颖,教师对问题缺乏反思等。研究者认为问题设计应遵循梯度性、启发性、新颖性等原则,从“设计启发性问题,激活思维”“设计

教学技巧 | 立足数学思想方法 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摘&nbsp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并引导学生去领悟、提炼、运用、反思,以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牢固、完善的认知结构。[关键

教学技巧 | 巧用直观操作教学“破十法”

[摘&nbsp 要] 教师可以通过圈圆圈、摆小棒、画格子等直观操作法,潜移默化地渗透“破十法”的核心技巧。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直观体验,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关键词] 直观 实践

教学技巧 | 基于单元的“主题式”作业设计策略

[摘&nbsp 要] 教师要基于单元进行“主题式”作业设计,架构单元主题,打破学科边界,凸显育人功能。教师要制定作业框架,赋予学生充分的作业时空,优化学生的作业分级,完善学生的作业样态。基于单元的“主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