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情精选例题 揭示本质拔高思维

作者: 沈庆欢

立足学情精选例题  揭示本质拔高思维0

作者简介:沈庆欢(1990—),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摘  要] 研究者以“分数、百分数”的复习教学为例,从了解学情、明确复习方向着手,并从“自主编题,发散数学思维”“追根溯源,深入探索问题”“紧扣本质,实施有效串联”“循序渐进,体悟知识本质”四个方面开展教学与分析,为学生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关键词] 学情;例题;本质;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课堂教学要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课堂作为师生互动的场所,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复习教学活动呢?研究发现,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选复习例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复习成效。笔者以“分数、百分数”的复习教学为例,分别从如何掌握学情与教学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教学与分析。

一、了解学情,明确复习方向

为了充分了解学情,在上课之前,笔者专门整理了四类问题: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②根据数的几分之几求该数;③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数;④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数,求该数。

学生在完成具体问题之后,笔者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学生对前三类题型掌握得不错,对第四类题型的理解存在障碍,错误率较高。为了了解错误的根源,笔者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其中关于第④类题型的列式方法,不少学生遵循如下思路:首先明确单位1是否已知,若已知则列乘法算式,若未知则列除法算式;其次观察题中是否有“增加”二字,若有则用“1+分率”,若题中存在“减少”二字,则用“1-分率”。

从学生的解题思路来看,他们对各个量间的数量关系并没有完全理解,尤其是“量”与“率”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思路一旦遇到题干较长、对抽象思维要求高的问题时,学生发生错误的可能性非常大。

既然已经发现了学生存在问题的症结,那么复习教学时教师就要紧扣“数量关系”这条主线,精选例题,引导学生探寻知识本质,并在问题的拓展延伸中发散思维、触类旁通,形成良好的解题技巧与策略,提升学力。

二、教学实践

1. 自主编题,发散数学思维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对复习内容本身就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教师可以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发挥想象,进行自主编题,这是促使学生短时间内快速发散思维的方法。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与题型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并整合知识点,突破思维的障碍;要引导并鼓励学生自主编题,让学生自然地进入用分数与百分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教学片段1

师:为了欢度中秋,学校合唱队准备排一场节目,请大家将如下问题填写完整:校合唱队有女生60人,       ,男生人数是多少?(要求以合作学习的模式将问题填写完整,并用上“■”这个分数,尽可能多提几种条件)

学生合作交流,呈现出如下条件:①女生的数量为男生数量的■;②男生的数量比女生的数量多■;③男生数量为女生数量的■;④男生数量比女生的数量少■;⑤合唱队的女生数量比男生多■;⑥合唱队女生的数量比男生少■;⑦男生的数量为总人数的■;⑧合唱队女生的数量为总人数的■。

此题为一道开放式的填空题,结合题干背景学生经过合作交流提出了8个条件,形成了不同的问题。观察这8个小问题可以发现,每一个问题都是复习课需要探索的知识点,因此这些问题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素材。自主编题的教学模式不仅将课堂交给了学生,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提炼已有的认知,进入自主整理与归纳总结流程。

2. 追根溯源,深入探索问题

学生对一类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结构的理解是否完整、表达是否清晰上。因此,复习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本源出发,让学生从根源上认识问题,达到举一反三、以一通百的成效。本节课的知识本源在于“数量关系”上,因此复习教学也要紧紧围绕这个主线,借助经典例题捕捉数量关系,并利用线段图将问题直观化,构建文字、图形与数量关系间的关联。

教学片段2

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学生自主编拟而来的8个小问题的正确结论,要求学生对照正确结论订正;若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求学生借助线段图对问题进行分析,自主探索错误原因。

如图1、图2,关于“校合唱队共有女生60人,合唱队的女生数量比男生多■,男生人数是多少”的问题,学生自主画出线段图。

图1

图2

观察图1,不难发现该生对问题的理解并不到位,“合唱队的女生数量比男生多■”表达的意思为“多男生数量的■”,学生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避免出现思维误区。

观察图2,从图中可以发现等量关系:即女生数量=男生数量+男生数量的■,也就是女生数量为■男生数量。换种角度,即男生数量为女生数量的■。显然,学生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局限在用乘法还是除法上,而应结合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进行列式运算,哪怕所列式子不一样,但计算结论都是一样的。

综上来看,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紧扣“数量关系”这个本质,不论列式方法与算法有多少种,都不会影响最终的结论。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结合知识的纵横联系,从多维度验算结论的正确性,可提高解题效率。

3. 紧扣本质,实施有效串联

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学生所接触的每一道题都有可能涉及不同的知识点。想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解题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合知识特点,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将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揭示出来,让学生从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联系各个知识点,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在课前测环节,学生应用分数相关知识来解题,在此基础上等价转换问题条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本节课所复习的分数、百分数间的联系。

教学片段3

师:通过以上教学片段可知“女生数量比男生数量多■”的情况,能用图3来表示。反之,可否根据线段图将该条件转化成百分数呢?即用百分数表示男生与女生的数量关系。

图3

学生给出的结论有:男生数量为女生数量的80%;女生数量为男生数量的125%;男生数量比女生数量少20%;女生数量比男生数量多25%……

师:由此带给你们什么启发?

生:对于同一个数量关系,除了用含有分数的句子来描述之外,还可以用含有百分数的句子来表征,不论是哪种表征方法,它们的本质是不变的,即每一种表达均为等价的关系。

该教学片段主要通过对一幅线段图的表征,让学生理解如何将分数关系转化成平等的百分数关系,使分数、百分数间的联系逐渐浮出水面:①分数、百分数均能表示两个量间的关系,且同一个数量关系还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这种关系的转化,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分数、百分数共性的认识;②用分数、百分数解决问题时的数量关系可借助同一个线段图来表示,线段图基本模型的建立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多题归一的目的。数量关系的揭示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为学生提高解题效率奠定基础。

4. 循序渐进,体悟知识本质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减负增效”成了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想要避免“题海战术”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在复习课之前要针对学情精选例题,对题目进行二次开发,科学编题,让问题难度循序渐进地加深,从真正意义上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步进入深度思考的状态。变化复习问题的类型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探索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本节课,笔者结合学生学情与知识特点精心设计了两个不同层次的变式问题,以促使学生自主发现解题技巧。

教学片段4

变式1:果农今天卖出了60千克的西瓜,比昨天多卖出20千克,       ?

(1)果农今天所卖西瓜的数量是昨天所卖西瓜的百分之几?

(2)果农昨天卖出的西瓜数量是今天所卖西瓜的百分之几?

(3)果农今天卖出的西瓜数量比昨天卖出西瓜的数量多百分之几?

要求学生以抢答的方式,从图4中判断可以用哪些线段图分别来表示上面3个问题?

变式2:如图5,已知校合唱队女生人数为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60人,求女生人数。

图5

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分别呈现出如下解题方法:①60÷[(75%-25%)÷25%]=30;②60÷(75%-25%)×25%=30人;③假设合唱队的总人数为x,列式为75%x-25%x=60,获得总人数后再求出女生数量。

变式1以选择题的形成呈现,虽然答题形式发生了变化,但知识本质并没有改变。这种设计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基础知识,深化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变式2,从本质上而言,就是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问题。教师通过沟通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为:首先获得女生数量比男生数量少总数的百分之几,然后结合已知条件获得总人数,最后求出总人数25%的值,获得问题的解。

上述两题的设计,是让学生自主探寻出解决这一类综合性问题的本质为“弄清总人数以及男生、女生人数间的数量关系”。问题的解决,能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完善其认知结构,拔高其思维,提高其解题能力。

三、教学思考

1. 立足学情,精选例题是复习教学的基础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选复习教学的例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比如,本节课借助“合唱团人数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开展教学:学生首先自主填写问题的条件形成教学素材,成功发散了思维;然后,以其中一个问题为探索内容,学生自主画线段图深入探索,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随着探索的深入,教师展示线段图让学生用百分数来描述男生与女生人数关系,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变通能力;最后一个环节变式的应用,由浅入深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力。

一环接一环的教学设计,让课堂充满生机与灵气,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由此可见,立足学情,精选教学例题是复习教学的基础。

2. 揭示本质,拔高思维是复习教学的核心

复习课教学与新授课存在一定区别,但揭示知识本质是它们的共同点。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一旦揭示知识的本质,必然会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知识的探索之中。比如本节课的“数量关系”则是用分数、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本质,紧扣这个本质开展教学,不仅让学生对如何用线段图来描述文本问题有了深刻理解,还让学生学会观察线段图提出问题,并且两者在平等转化中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揭示了知识间的联系。其中,变式的应用是紧扣“数量关系”这个本质而设计的,使学生的思维经历由浅入深地螺旋式上升,进一步夯实了本章节的知识基础,提升了学力。

总之,复习教学是一种基本的课型,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教师要结合学情精选例题、设计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