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演讲”课程开发研究
作者: 冒红艳[摘 要]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实施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演讲”课程,文章探讨了“数学演讲”课程的内涵、意义和实施策略,明确了“数学演讲”课程中学生“讲什么”“怎么讲”“如何评”,通过实验对比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数学演讲;课程研究;核心素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很多时候数学是隐性思维,需要思考者用语言或文字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从而将数学由隐性思维转变为显性思维。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笔者在数学课堂和课外开发“数学演讲”课程,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演讲”课程的内涵
在“数学演讲”课程中,作为演讲者的小学生围绕数学内容开展数学思考和交流,既有现场准备的演讲又有提前准备的演讲,演讲时间可长可短,演讲场地灵活。“数学演讲”既可以是每个班级各自组织的演讲活动,也可以是全校性的演讲活动。
每一次“数学演讲”都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在开展“数学演讲”活动前,教师会抛出一道数学思考题或者一个与数学有关的主题,每个小组围绕思考题或主题进行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查阅文献资料,有的负责制作演讲课件,有的负责演讲和文字稿,有的负责拍摄照片和视频等。在开展“数学演讲”过程中,整个小组共同登台演讲,可以是几个人一起串讲;也可以是一个人主讲,其他人做补充和完善。在开展“数学演讲”时,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合适的点评,这个小组根据意见进行反思和修改。
二、“数学演讲”课程的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演讲”有助于把抽象概括的数学用形象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数学原来并不枯燥乏味,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可以解决问题。
1. 能让学生贴近数学
“数学演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上台锻炼胆识,有助于提高学生会说、说好数学的能力,有助于融洽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当然,学生的“数学演讲”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经过努力实践,让自己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能够大胆地在讲台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每个班级中,有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爱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天生胆小,讲话轻声,做事细心;有的学生喜欢学习数学;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但是,通过“数学演讲”可以让不喜欢数学的学生改变对数学的印象,也可以让不爱表达的学生迈出敢于上台演讲的第一步。
2. 能让教师了解学情
以前,教师一直关注自己的“教”,认为自己备好课、会上课,就是一名好老师。但是随着学习资源的逐渐增多,学生已经不缺学习资源了,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习,从关注自己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通过“数学演讲”,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情况,了解他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和数学知识的来源。
3. 能形成拓展性课程
拓展性课程是一门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相对于基础性课程而言,拓展性课程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能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的能力,能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开发学生潜能,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建构“数学演讲”课程时要不断尝试和反思,逐步修改和完善“数学演讲”课程的内容、教学设计和评价体系等,从而打造成精品课程。
“数学演讲”课程整合了语文、数学、口才艺术等多门学科,把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言讲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数学故事,把抽象的数学思考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演讲”。借助“数学演讲”这一载体增加了学生接触数学知识的机会,丰富了数学课程的内涵,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温暖。
三、“数学演讲”课程的实施
“数学演讲”课程的演讲内容可以是课本中的数学练习,也可以是难度高于课本的每日一题;演讲者可以是一名学生,也可以是一个学习小组。教师在实施“数学演讲”课程时要重点关注学生讲什么、怎么讲、如何评等内容。
1. “数学演讲”课程讲什么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每学期初笔者都会和学生一起选择“数学演讲”素材,比如数学家的故事、教材中的难题和易错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等。笔者会提前两周告知学生演讲内容,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收集相关资料,形成“数学演讲”文字稿,并在课外反复进行模拟演讲,最终能进行脱稿演讲。
2. “数学演讲”课程怎么讲
“数学演讲”一般安排在数学课前或拓展课上。在演讲前一天,笔者会先向学生布置“每日一题”,然后充分利用上课前的3~4分钟,随机点名一名学生上台讲解“每日一题”,其他学生认真听这名学生讲解并判断其做法是否正确、讲解是否自信。如果学生的讲解正确,其他学生可以用掌声鼓励,也可以向他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这名学生讲解出现错误,其他学生可以指出他的错误,并讲解正确的解题方法。
在数学拓展课上,由于时间是60分钟,因此笔者会事先安排一个“数学演讲”的主题,让学生经过准备后再进行演讲。当然,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后,他们会提前制作精美的课件并配上文字和音频、视频等。比如某次拓展课上,笔者安排了几名学生介绍数学家的故事,他们精心准备了陈景润、华罗庚、祖冲之、高斯、拉格朗日等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在“数学演讲”中,学生从演讲者的分享中知道了数学家的故事,被数学家热爱数学的精神所吸引。有的学生在听后感中写道:“在今天的‘数学演讲’课上,我知道了陈景润在等候理发时抓紧时间背诵外文单词;华罗庚误把一道数学题的草稿纸让买棉花的女士带走了,他苦苦哀求才追回;数学家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高斯花了一个晚上时间解决了困扰数学家两千年的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问题;拉格朗日16岁偶然读到牛顿的微积分文章后,下决心要成为数学家。”
3. “数学演讲”课程如何评
通常,一般演讲的评分标准由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综合印象、会场效果等决定。“数学演讲”的评分标准在一般演讲评分标准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讲解思路是否清晰、是否自信地脱稿演讲等。
在评价形式上,分为自评、他评和师评等。自评重在回顾自己的演讲过程,总结和反思自己演讲的表现,助力自己掌握数学知识;他评重在评价演讲者的内容质量、语言表达、综合印象等;师评重在引导演讲者根据自评和他评中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完善演讲稿中的数学内容,提升演讲技巧和自信心。
4. “数学演讲”课程效果如何
笔者实施“数学演讲”课程已经一年多了,“数学演讲”课程实验班的学生相比对照班的学生在数学的情感态度、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是否喜欢“数学演讲”等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同时,笔者让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演讲同一个数学知识片段,实验班的学生在演讲自信和逻辑能力上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
总之,“数学演讲”课程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补充和拓展,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演讲机会,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拓展了更多的数学知识,丰富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数学的机会,帮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当然,“数学演讲”课程为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为学校丰富了资源,让学校构建起适合学生成长的拓展性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