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直观教学,夯实几何直观素养
作者: 燕飞[摘 要] 几何直观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应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直观感知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从直观入手,直观教学是发展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利器。
[关键词] 几何直观;直观教学;操作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成为学科教学的目标导向,几何直观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应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几何直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和解决复杂的问题,几何直观能力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小学数学中的几何直观主要涉及“图形与几何”领域,如角、垂直、平行等内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直观感知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从直观入手,直观教学是发展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利器。
一、小学数学直观教学的内涵、类型及价值
所谓直观是指学生与客观事物直接接触,用感官直接接受,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方式,直观化方式包含了观察、触摸、制作、实验等活动[1]。直观教学是指教师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具体形象的材料开展教学活动。
直观教学根据直观形象的程度不同,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类型。实物直观是借助对实际事物的真实观察感知,视觉感官的刺激性较强,能够给人以真实感与亲切感,对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激发具有较强的作用。模象直观是指借助模拟性形象进行直接感知,比如通过模型、图片、视频的观察与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控制,可以扩大直观范围等。语言直观是指借助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学生感知理解的一种方式,相当于间接性感知。语言直观相比前两种类型来说,其直观性稍差一点,因此,最好与前两种类型结合进行。
直观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学生的多种感官动员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量关系等,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直观教学搭建了从感性到理性的桥梁,让学生直接接触,通过观察操作获得感性体验,增强表象认知。直观教学使学生想象变得丰富,思维更加活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指向几何直观素养的数学直观教学操作策略
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非常重视教学的直观性,现以“认识垂线”教学为例,谈谈指向几何直观素养的数学直观教学操作策略。
1. 分层感知,由感性逐步走向理性
基于教学材料的感性程度不同和直观教学手段的差异性,感知性学习活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纯粹具体形象的感知,第二层次是半具体半抽象的感知。这两种学习活动的感知直观性不一样,前一种的思维更具形象性,后一种带有一定的抽象思维成分。在数学直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层感知,促进学生的认知由感性逐步走向理性。比如,在“认识垂线”一课教学中,笔者采取分层感知的直观教学方法,给学生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直观感知活动。
(1)实物感知增表象
实物的立体感与真实感强,实物直观是直观教学的首选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身边常见的感性物体,去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让学生观察聆听、触摸感受,以感知形体特征,增强表象认知,形成空间观念[2]。实物观察是直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感知学习的初级阶段。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实物都是几何图形的原型,在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实物进行直观教学,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增加学生观感,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特征。比如,在教学“认识垂线”一课时,笔者首先组织学生环顾教室四周,请学生从教室里的物体中找出几组相交的直线。学生纷纷东张西望,睁大眼睛在室内搜寻相交直线,有的学生认为“黑板相邻的边相交”,有的学生认为“课桌相邻的边相交”,有的学生认为“墙上的两根电线相交”,有的学生认为“小丽衣服上有相交的直线”。真实而丰富的事物给了学生真切的感知,帮助学生认识了“相交”概念,为“垂线”概念教学埋下伏笔。
(2)图像感知促思维
图像是一种平面化素材,属于模象直观的一种,其立体感与真实感不如实物鲜明,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图像直观是常用的直观教学方法,一般利用挂图、图片、动画、视频等材料。
利用图像进行教学,属于直观教学的第二阶层,相对于实物直观高了一个层次,图像直观对学生的感知觉要求稍高,学生主要依靠眼睛看,而用手触摸的感觉不如实物来得真实,感知觉的效果要差一点,尤其是对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的感触体验不够真实,需要学生经历观察、联想、感悟的过程。不过,图像直观反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比如,在教学“认识垂线”一课中,笔者在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现实场景后,又在电子白板上呈现了几组生活图片:篱笆、窗户、画框。笔者让学生继续观察,从每幅图中找出相交的直线。观察图像再次点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认识直线的相交位置关系,为“互相垂直”关系的教学做好充分铺垫。
实物直观与模型直观的融合,使直观教学更具层次性,让学生的感知更加深刻。学生分层感知,由浅入深,为数学概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感性基础。
2. 操作体验,具象与抽象渗透融合
观察与操作是直观教学的两种不同方式,一种是形象直观,一种是动作直观。眼睛与双手的联动,观察与操作的结合,体现了形象与抽象的渗透。观察与操作活动都是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还要为学生搭建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体验,通过做中学、做中思,实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融。
(1)做一做:实物操作
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的灵动促进脑的思考,动手操作有助于发展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做一做”是指借助具体实物或者模型的操作,通过模仿、演示、实验等方式去探究事物的相关特征与性质。“做一做”的方式有多种,比如,通过摸一摸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点,通过数一数了解长方体面、棱、顶点的个数,通过拼一拼、折一折认识正方体相对面的位置关系和正方体展开图的规律。
操作活动的体验性强,表象认知丰富,有助于学生对几何形体特征的理解。在教学“认识垂线”一课中,笔者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摆一摆,通过直角与两条直线相交的角重合,从而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笔者给学生提供小棒,让他们摆一摆,摆出互相垂直关系。学生通过实物操作,在做一做活动中,对“互相垂直”“垂线”等概念的内涵有了深入的理解。
(2)画一画:图形描述
几何直观素养的核心是学生利用几何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向几何直观素养的直观教学不能停留在实物直观阶段,不能止步于形象思维,而要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向抽象思维发展。画一画是用图形描述事物的重要方法,既带有直观形象性,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图形描述是一种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表达形式,是舍去具体真实背景,抽象出事物本质属性的能力。
画一画既是直观学习的方法,又是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有效手段。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画一画,通过画图展示思维、发展思维。比如,在教学“认识垂线”一课中,笔者发现例8与例7关联度非常高,于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组合,把后面的“画垂线”教学内容前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教学融合到一起。这两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都可以采用画一画的方法进行探究。笔者在提出“从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画一条垂直的线段和两条不垂直的线段”要求后,先让学生自主尝试绘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汇报交流,共同讨论归纳画垂线的方法:可以借助三角尺的直角边来画,也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来画。在画垂线段的过程中,笔者趁机揭示“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让学生量出三条线段的长度,比较得出“垂直线段最短”的结论。学生通过画一画,学会了用图形描述垂线,对垂线的认识理解更进一层。
3. 情境练习,学以致用中助力进阶
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学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巩固知识,创造新的成果。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情境练习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提升。
情境练习即创设具体的生活场景,给学生以直观形象感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应用,促进学生思维进阶。比如,在教学“认识垂线”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拓展:一是以“填空”“判断”的形式复习概念性知识,二是“设计”“绘画”类的拓展性应用。拓展应用题是情境性的,比如体育课上,老师是怎样测量跳远成绩的?小马家到公路要修建一条最短的路,怎样设计最科学?把一只小船划到河的对岸,怎样划最近?请画出路线。情境练习增强了直观性,能够助推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借助直观教学,夯实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涛清. 走出小学数学几何直观的认识误区[J]. 小学数学教育,2015(Z1):88-89.
[2] 李艳霞. 聚焦几何直观 优化教学策略——小学阶段几何直观教学策略[J]. 天津教育,2022(13):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