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张琳娜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英语素养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任务,强调教师要以思维品质为核心组织英语教育活动,激发学生深层次学习的兴趣,深入浅出的优化英语知识结构。而阅读语言与思维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预测、归纳、分析和质疑等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能推动课堂教学从预测走向生成。因此教师应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改革阅读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向不同基础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避免其思维认知受到禁锢和限制。而且教师还需挖掘学生深度思考的发展点,在感知、理解和提升中提高英语思维品质。
1.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通过总结以往英语教学经验可以明确,阅读教学在各项教育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掌握阅读知识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使其学会在不同语境中有效思考和应用语言知识。相较小学阶段其他学科知识来说,英语阅读内容相对乏味和枯燥,如果教师不能科学选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专注度,会影响阅读知识面的扩充。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帮助其放松身心,避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提升其应对英语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还会从不同角度挖掘学生潜力,给予其更多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能找到应对阅读问题的更多方法,确保其英语思维得到持续性发展。增强学生之间的自主沟通与互动交流,使其在交流碰撞中迸发思维火花,为提高英语课程教育质量提供良好媒介。
2.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2.1围绕话题提问,启发学生阅读活力
通过对小学英语教材的分析归纳可以发现,其教材内容设计十分巧妙,各单元都有独立的人文主题和阅读文本,围绕食物、动物或不同场景开展英语学习。在编排知识内容时,还会适当插入阅读文本需要的插图,辅助学生记忆词汇或句型。而提问教学法是当前学科教育模式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许多教师会借助问题本身的质疑性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完成阅读、分析和思考的文本学习活动,避免学生出现注意力转移或学习效率下降的问题。因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单元阅读文本中隐含的主题,依据学生兴趣点的不同组织多元化的互动交流活动,并适时提出阅读思考问题,增强其阅读分析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依据插图内容或阅读文本中出现的典型句型进行讨论,启发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力,有效训练其思维表达能力。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Unit 4 At the farm为例,本单元主要了解与农场生活相关的英语表达,能听懂、会说、会读和拼写本单元重点词汇,掌握疑问句与陈述句语调的不同,尝试利用句型“Welcome to my farm.”完成对话交流。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究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在正式开展阅读教学前提出以下问题:“农场中共有哪些不同种类的动物?每类动物有多少?”,“农场中是否有种植水果树?”,借助多样化的问题设计,增强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其能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参与英语文本阅读活动,在问题指引下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与总结。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联系插图内容,进行情节的联想和猜测,围绕本单元话题进行自由讨论,使其阅读思维更加活跃。
2.2回顾梳理文本,增强独立分析意识
对多种影响课程教育效果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可以明确,成功的英语教育活动不仅是完成英语阅读教学内容,还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思维,使其能运用自主探究与合作分析等不同方式学习新的英语知识。使学生既能围绕题目问题提炼阅读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又能归纳整理信息,提升基础知识记忆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重视阶段性的阅读教学设计,尝试围绕阅读文本的段落内容组织有计划的自由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定期回顾、总结和反思阅读学习过程,提升其英语阅读思维的独立性。在此环节中,为避免学生出现阅读目标不明确的学习问题,教师需将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作为重点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联想和想象能力,对阅读文本中的典型例句进行品读。并迁移和对比其他相关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为例,本单元应了解行为习惯相关的语言知识,掌握副词与形容词的应用规则,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复述阅读内容,分清好习惯与坏习惯对个体的影响,尝试运用句型“You shouldn’t go to bed late.”与他人讨论生活习惯。在完成阅读文本翻译活动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部分阅读内容进行回顾和讨论,针对文本中部分同学的不良习惯进行自由发言。为使其能明确健康习惯的重要性,教师需围绕阅读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自身生活的实际情况与课文中的描述进行对比,依托开放性提问锻炼学生独立分析意识。使其能运用自身思维判断力对行为习惯的好与坏做出评判,在阅读分析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的提升。
2.3鼓励创编故事,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学习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重要着手点。尤其是阅读与写作两项英语技能,从来都是相辅相成存在的,有效开展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加深其对相关英语知识的深入思考,而写作练习又是提高学生思维创新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组织读写结合的英语教学活动,协调影响思维发散的各类因素,增强学生阅读思维发展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针对一些留白性和开放性较强的阅读文本,教师应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已有的故事情节进行故事创编,实现对教材阅读材料内容或情境的扩充。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性的英语思维品质,其能够依据自身需求分析与整合学习内容。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为例,本单元主要了解与动物相关的语言表达,应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完成听音模仿和故事表演的学习活动,尝试运用句型“What’s this?”询问他人动物名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标注对应的英文单词,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文本阅读的学习活动中。针对本单元阅读材料的开放性结尾,教师需有效利用其留白处理的区域,鼓励学生围绕阅读材料中的动物故事发散思维,想象狮子、老鼠和兔子之间还会发生哪些有趣故事。并尝试利用阅读材料的句型进行续写,在写作创编中深入思考故事的发展脉络,提升逻辑分析与创新的英语思维品质。
2.4捕捉阅读细节,提升阅读思维深度
读中环节是学生阅读语篇的重要过程,是体现其语言理解与思维认知能力的主要渠道。在此环节中,教师既需要组织多样化阅读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内容和语言知识点,又需要设计细节性问题,帮助学生剖析表层信息下的深层含义,逐步发展逻辑化的英语思维品质。但在小学英语教材中隐含的细节信息较多,包含语言文字信息、插图信息和情节隐含信息等不同种类。为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备课环节深度剖析教材,围绕阅读关键点设计教学问题,使学生能深入理解语篇中某个单词或句型的多层含义,提升英语思维深度和广度。而且教师还可以围绕阅读细节组织思辨活动,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重难点,从而培养更高阶的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为例,本单元应了解与交通方式和交通规则相关的英语表达,分析英语句子中的连读现象,掌握生词读法和应用规则,尝试利用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询问他人出行方式。在本单元阅读文本中,主要涉及不同城市人们出行方式的差异,需要学生掌握文中提及城市的读音,理解自然环境、城市结构特征与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某城市中孩子如何上学?”进行深度阅读分析,联系阅读文本中的插图思考阅读细节,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具体问题的能力,触发其对阅读文本的深度思考。
2.5设计问题链条,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在学科教育活动中,课堂提问是推动各项教育环节有序落实的主要媒介,在提问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关注或运用知识内容,确保预定课程目标的达成。学生在深度思考中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实现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为此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整合零散的教育问题,将其转化为层次鲜明和系统化的问题链条,使学生能灵活调用已有知识经验。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Unit 3 My weekend plan为例,本单元主要了解与周末计划相关的英语表达,掌握一般将来时的基本形式和购物的常用语,学会珍惜时间合理计划生活,尝试利用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询问他人计划。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周末计划为主题,设计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教学问题,依据其与文本内容关系的不同,将其分为文本内问题、文本间问题、文本外问题三种类型。引导学生分别从文本中、联系上下文分析和联系知识背景与生活实际得出问题答案,增强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整合与归纳能力,逐步概括阅读文本中最核心的内容。有助于更好地领会作者观点与写作意图,促进思维认知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克服小学生依赖具象思维的年龄特征,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将抽象化的文本结构进行可视化处理,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因此教师应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时间活动,鼓励学生围绕文本主题进行联想与发散思维,在各项英语阅读训练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学习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