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下的英语阅读深度教学

作者: 罗琴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下的英语阅读深度教学0

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构成。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 问题。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为什么考、 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 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本文基于对高考阅读试题的核心价值测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阅读深度教与学”的教学策略。

1. 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之核心价值的内涵语篇知识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关键能力的培养与必备知识的考查是血脉般关系。必备知识是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题情境时,有效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2.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的特点

2.1考查能力要求

英语科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为7项具体能力:1)理解词汇;2)理解具体信息;3)理解主旨要义;4)理解观点、态度;5)理解目的;6)推断;7)理解文章结构、类型。

2.2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以2023年新课标Ⅱ卷为例)

(1) 语篇多样,紧扣五育

A 篇阅读为应用文,介绍了黄石公园的护林员项目,黄石公园是位于美国的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国家公园,这一选题既拓宽了考生的国际视野,同时又通过护林员这一职业激起考生的环保意识。

B篇阅读为记叙文,围绕着一名老师协同其他老师启动了一项名为Urban Sprouts的学校花园项目,这一选题非常贴和考生生活实际,一方面通过体现种菜让考生了解劳动的辛苦,学会珍惜劳动果实,尊重、崇尚劳动,又通过这一社会实践改善了学生饮食习惯和促进了情绪控制问题的解决,达到了五育中德育的目的。

C篇阅读为说明文,借助一本书的介绍让考生思考读书是一门艺术,从书的内容、历史、形式等方面的介绍让考生体会到书籍的奥妙,另外,历史的更迭和技术的革新都没有使纸质书籍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正证明了纸质书籍存在的意义,同时通过比对电子书和纸质书利弊的对比培养了考生的思辨思维。

D篇阅读为说明文,主题为人与大自然的互动,城市的迅速发展让人们难以接触大自然,意在找出游客与大自然互动的模式,最后呼吁人们在与自然互动的同时牢记保护自然。总的说来,语篇类型和题材丰富,引导学生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了高考育人和积极导向作用。

(2) 题型规律,突出能力

本套试卷考查了学生理解、分析、判断基础的阅读能力,对归纳、总结、概括和抽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可从近四年新高考II卷的阅读考题设置中看出:

2.3阅读理解试题分析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2022和2023年的相比之前对于推理判断题的考查明显增多,主旨大意题和词义猜测题分别分布在了B、C两篇阅读,难度偏低,学生通过掌握文章要义及上下文推断都可推出答案。对于学生难度较大的仍是推理判断题,如C篇“Where is the text most probably taken from?”猜测文章出处,C,D选项中的museum, paintings都是文章里有出现过的字眼,学生较易受到干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文首句及作者的意图的理解,通过阅读首句,斜体部分为书名,破折号起解释说明作用,说明了该书的主要内容,紧接着下文接着讲书中的内容,书的用途,书的形式,由此可知,主题是围绕着book展开,此外,学生也可通过下文的“book of books, book themselves, printed books”等关键词也可得知本文最有可能是一本书的序言,其实本题也考查了学生对全文结构的把控,这对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阅读理解试题走向预测

具体信息的获取与推理判断考题的比例从过去的2/3的权重到现在的1/2平分秋色,分值也从过去的30分曾至40分,这些数据的走向符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著名的认知金字塔,将认知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阅读语篇低阶思维考查的是记忆与理解,高阶思维考查的归宿是应用、分析、评价与创新;而记忆与理解对应的是具体信息的考查,应用、分析、评价与创新对应的是概括、推理与判断的考查。这也符合高考评价体系的铸魂育人,落实核心素养的考查走向,即注重语篇意识,考查思维品质,一方面强调基础扎实,另一方面又开始增大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

3.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阅读教学策略-“深度教与学”

3.1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的涵义

①深度学习:以内在学习动力为前提,开展理解性学习,并运用高阶思维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将知识整合并融入原有的认知体系进行建构;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运用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进行调控,并达到专家学习程度的学习。

②核心素养:学科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

3.2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①深度学习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路径之一;

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深度学习的目的与指向;

③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无不体现着学生的核心素养;

3.3深度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1) 深度备课

①以多要素分析学情,深度性研读教材语篇,结构化梳理阅读技能

课堂教学对象是学生,但学生在进入教室前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已具有相应的认知结构、技能水平、思维品质等。因此要多要素分析学生的情况,如: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年龄特点、学习态度等。2019年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采用板块化与主题式编写,为帮助学生系统化学习,教师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造,拓展学习范畴,奠定深度学习的内容基础。以语篇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每个单元的主题,以阅读能力的提升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阅读理解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使用上下文推断词义、分析文章结构,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技巧和策略,如速读、扫读、精读等。在阅读结构化教学的最后一步,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和分析文章,构建起语篇框架的整体思维模式。

②以文体为载体,培养篇章结构分析能力

高中英语阅读整体化教学是指以整体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培养。阅读整体化教学的推进需要培养学生篇章结构分析的能力,而篇章结构分析的载体是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高中英语的文体主要为四类: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在于把握文体特征:应用文属于信息类文本,主要考查匹配语篇信息。文章结构是总分结构,抓读标题便于快速查找信息。记叙文根据语篇线索预测情节发展,两种结构:故事+中心 ;故事+议论+故事。首段表达感受,中段议论部分表达主旨,尾段升华主旨。记叙文的重点在于评论和描写,主抓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明文和议论文则聚焦篇章深层信息,强调对重点信息的深度理解,要从宏观、全面、系统的视角进行篇章解读,挖掘文本深层含义。说明文常常是首段导入要介绍事物或从一个小的社会现象、研究发现、问题等形式切入主题,其余段落以下定义、举例、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式对该现象、研究发现和问题进行解释说明,提出评价解释、结论和解决方案,所以说明文的行文结构通常为总分或总分总的模式。

3.2深度教学

①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动机

教师采用情境导入,如利用多媒体视频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前就置身于教学内容所描绘的场景中。以人教版2019年高中英语必修二第二单元Wildlife Protection,针对本课的阅读,教师可播放关于野生动物被杀戮、被买卖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共情能力,以激起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动机。

②以问题链的形式实现教学过程生成化、问题化

深度学习重要特征之一是高认知。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问题链的方式帮助学生发展高阶思维。例如人教版2019年高中英语必修二一单元的Reading and thinking部分讲述的是建造阿斯旺大坝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教师可依据阅读中的图片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具体操作如下:A.学生观察图片,教师询问: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ictures?学生回答如下:They were taken down. It seems that the large faces are parts of the huge statue. B.教师接着询问:Why were they taken down? 学生开始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而在思考的过程中就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③开展小组学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形式的扩展活动,使深度学习走出课堂

深度学习的发生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可将深度学习融于小组学习活动中。以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必修二二单元阅读为例,在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后就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开展小组讨论,提出保护措施。在此过程也是学习者认知、情感、思维、意志高度统整和参与的过程,循证、分析、综合、质疑、批判等思维方式内蕴其中,切实将现实困境与解决措施联系在一起,最终在生活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4. 结语

在高考评价体系下,英语阅读深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研究,我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在高考英语阅读教学中注重深度,强调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相信,这种深度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学生在高考英语阅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程晓堂.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测评[J]. 中国考试,2017(05):8-14.

[2]李勇,赵静宇,史辰羲. 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J]. 中国考试, 2019(1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