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自然拼读小游戏的课堂实践策略探究

作者: 管丹霞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当今社会发展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小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重点。小学阶段是学生英语启蒙的重要阶段,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拼读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还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必须重视自然拼读小游戏的教学实践价值,并不断加以优化运用。

1. 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教学面临的问题

1.1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支持

部分教师在自然拼读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自然拼读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音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总结出拼读规律,根据规律能够自己读出简单的单词,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才能使学生充分沉浸其中,通过积极参与其中,总结出规律,从而掌握拼读方法。然而不同学生在这方面的接受程度和学习速度有很大的差异。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差异化教学策略,但缺乏系统性的方法指导使得部分教师在实践中难以有效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一刀切式的教学策略,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学习需求,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升自然拼读的教学效果。

1.2学生对拼读规则的理解和掌握不足

单个的字母都认识,但是组合到一起每个字母发什么音,如何拼读?成为部分学生学习时困惑不已的问题,这种困扰导致学生在学习拼读时的学习压力变大,影响了学生语音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这一问题还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学生因为在拼读过程中频繁犯错,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这不仅使得拼读环节成为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瓶颈,也影响了其他语言技能的培养,例如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等。拼读学习的阶段性困难,对学生对整个英语学科的学习影响重大,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打破英语语言学习的困境,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2. 小学英语自然拼读小游戏的重要性

2.1丰富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体验

小学英语自然拼读小游戏的独特价值在于其丰富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体验。这一点体现在教师通过设计巧妙而富有趣味性的小游戏,能够更精准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比如,对于拼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定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游戏环节,引导学生理解拼读规则,促使学生在游戏中挑战更有难度的拼读任务。其次,在小游戏的设计中,对于拼读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巧妙设置基础、简单且富有互动性的游戏环节。这有助于巩固基础知识,使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提升拼读技能。这样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有效地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避免了“一刀切式”的教学,游戏化的学习模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也较容易分散,而教师通过游戏法教学自然拼读版块的内容,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在集中注意力参与游戏时,不知不觉地掌握语音知识。此外,融入小游戏元素,使得自然拼读不再是一项单调乏味的学习任务,而是一种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还培养了其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首先,小游戏的引入能够打破传统拼读教学的枯燥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在自然拼读教学中融入有趣的小游戏,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其次,融入小游戏元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英语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外来的、陌生的语言,对于陌生事物天生的恐惧感、抵触感会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而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小学英语自然拼读小游戏的课堂实践策略

3.1采取多元化的游戏教学方式

为增加课堂趣味性,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方式参与语言学习,以优化小学英语自然拼读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拼读角色扮演游戏,学生参与其中,这既能够使学生感受英语拼读的实际运用,又能够使其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拼读技巧。比如,教师在教学字母及辅音字母组合时,就可以设计一个名为“Time Traveler”的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时间旅行者小队。每位学生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比如小队队长、时间导航员等。其次,教师会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包含拼读任务的任务卡片,每完成一项任务就能解锁下一个时间段的任务,任务的难度逐渐增加,例如,刚开始可以是学生读音及发音不标准的字母练习,比如F、G、J、H、W等,全部发音标准即可过关,进入下一时间站,第二关就可以设计成辅音字母组合的发音,比如要求学生先对字母组合进行拼读,比如-th、-qu、-ch等,然后再说出一个含有字母组合的代表单词,比如with、mouth、Queen、question、watch、catch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供指导和反馈,引导学生总结拼读规律,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拼读规则,降低英语语音学习难度。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不再是机械的学习,而是在一个具体而生动的情境中运用和理解这些规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最后,通过对话和互动,强化了语音练习,提升学生的拼读能力,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拼读的乐趣。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在游戏中的体验,从而加深对拼读规则的理解。此外,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境交流,展示学生对语言的知识的应用和掌握程度。这样的互动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还使得拼读学习更具社交性和互动性。

3.2采用多样化的操练方式

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能力进行科学的分层,再设计多样化的操练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适配的操练方法,这样通过简单明了的音素分层教学,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建立起对英语语音的基本认知,从而提升英语语音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元音字母组合板块时,就可以采用“无敌消消乐”和“欢乐掷骰子”的游戏。首先,针对英语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无敌消消乐”的游戏,训练学生对元音字母组合发音规则的辨别能力,以教学ar在哪些单词中的发音为。然后,教师要明确游戏规则,以确保学生能够按照预期深度参与游戏,“无敌消消乐”的游戏规则就是教师先将学生分为A,B组,然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屏幕上设置拼读知识相关的问题,如“哪些词汇中的ar发音为”,然后屏幕上开始出现一些含有字母组合ar的单词,A,B组的学生开始点击正确答案,规定时间内点击速度快且点击数量多的小组获胜。这种限时游戏,既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又能使其对字母组合的发音掌握得更牢固。同时,针对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采用“欢乐掷骰子”的游戏,这个游戏可以考查学生的词汇量以及词汇调取能力,即对带有元音字母组合的词汇的识记能力。第一步仍是明确游戏规则,教师课前准备骰子若干个,再将学生分为五人小组,每组分配一个骰子做道具,然后请学生在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贴上不同的元音字母组合,如ea、ou、oa等,然后请各个小组的成员轮流掷骰子,并说出含有骰子朝上的一面显示的字母组合的单词,单词不可以重复。这种游戏方式不仅能够考查每个学生的单词库存,还能锻炼学生的词汇调取能力,强化学生的反应能力。

3.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势

随着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技术优势,为英语教学提质增效赋能。为了提高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如带有互动功能的希沃白板及在线学习平台等设计自然拼读互动游戏,以此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低年级学生字母及其对应的发音和简单的单词拼读时,教师就可以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给出几种颜色,请小组的学生商量之后,确定该组选择的颜色,然后借助教学设备,不断呈现底色不同字母、字母组合或者简单的单词,然后颜色对应的小组立刻进行拼读,反应慢的小组则挑战失败,失败的小组还可以再进行加时赛,加时赛中的拼读难度相对容易,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防止一直挑战失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还能更加高效地实施教学互动游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自然拼读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板块内容,应当受到教师的重视,传统的教学方式难免枯燥乏味,且教学效果不理想,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够让字母变得更加活泼俏皮,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拼读教学中应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发挥教学设备的技术优势,从而提升拼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 结束语

自然拼读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掌握拼读规则,对提升学生单词识记效率有重要的作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思维发展规律,还能够为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教育注入更多活力和生机。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跟随教育发展的潮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升自身教育信息化能力,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更多的乐趣,现实“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帮助学生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 考 文 献]

[1]孙镱晗. 自然拼读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23(10):22-25+30.

[2]沈百卉. 自然拼读,小学英语教学的新起点[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3(07):48-49.

[3]刘凤萍. 游戏化学习在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基础外语教育, 2022,24(06):55-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