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与“阅读素养”互融共生的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作者: 丁新雅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思维导图、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和其他技术手段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构建高品质的英语阅读课堂。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深度学习,包括文化知识、语言技能、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等。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入语篇和语境中,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鼓励学生思考英语阅读材料,应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和观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 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制作思维导图

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找出适合制作思维导图的课文或知识点,确保所选内容既符合教学目标,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内容制作思维导图。例如,在讲解一篇人物传记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全文,然后让学生寻找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如人物的出生日期、教育背景。然后老师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这些信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首先,选择正确的阅读材料,要创建思维导图,选择正确的阅读材料很重要。选择教材时,应考虑内容是否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趣味性强,这些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文本,并有力地支持思维导图的创建。其次,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文本,在开始创建思维导图之前,需要确保学生完全理解阅读材料,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鼓励他们独立提问和回答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为下一步创建思维导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学生如何创建思维导图,在教学生创建思维导图时,教师应首先介绍一些基本方法,如何使用颜色、线条、图形和其他元素来表示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在文本中分层主题和副主题,如何使用箭头、圆圈和其他工具,以及如何连接不同层次的主题。通过教授这些基本方法,学生将对思维导图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让学生独立创建思维导图,一旦学生学习了基础知识,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独立创建思维导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来总结、组织和分层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还可以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快速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展示和分享的环节,让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他们是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理解和记忆阅读材料的。

2. 利用思维导图,辅助课堂教学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思维工具,可以将抽象的记忆和思维可视化,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将学习内容可视化,突出重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Western Music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方音乐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信息并制作动画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更直观地了解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主要类型和著名作品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听配音,边浏览课文并找到相应内容的关键词,再运用思维导图方式记录并分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针对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理解文本,优化其英语思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以往侧重于语法教学的理念和做法,使文本教学变得更为丰富、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将文本中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分类,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并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思维导图等多种工具,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

3. 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英语阅读理解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动机起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选择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获得深度的阅读思维是有必要的,思维导图是让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的有效教学方法。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将一篇复杂的英文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各个部分,从而有效管理阅读困难,不仅可以减少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阅读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介绍与文章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课文DIY with Cousins时,按照传统教学,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整篇课文,然后让学生部分理解。通常,教师要求学生综合分析每段的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每段的内容。当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时,教学效果就完全不同了。用思维导图介绍文章前两段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向学生讲解,指导学生决定具体讲解哪些内容,对思维导图后面的内容进行补充。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英语文本的认识和理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善用思维导图,强化构建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思维方式转化为可视化图形,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例如,在教学“Colours ”这个知识模块时,以思维导图为依托,组建丰富有趣的活动,提出教学任务,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构建,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构建阅读体裁。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该先介绍文章的主题和内容,让他们了解文章的背景和用途,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题材和内容,构建阅读体裁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导出文本的脉络和语篇结构。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构建语篇结构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文章的主题,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来构建语篇结构。在具体的阅读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泛读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和一级分支,然后再通过精读的方式,绘制二级、三级等分支。这样,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让阅读学习更加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来让学生在文本信息和文本结构之间构建一座隐形的桥梁,让阅读学习更加深入。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从而更好地掌握文章的知识点;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5. 鼓励合作阅读,设计思维导图

当教师将思维导图引入日常英语阅读教学中时,可以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思维,提高阅读能力。教师不仅应将思维导图视为阅读理解的辅助手段,还应认识到思维导图在其他教学方面的价值。教师可能会鼓励学生合作撰写一篇难以阅读的文章,并共同设计一个相对完整的思维导图。例如,在学习课文The Taiwan earthquake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一篇关于地震发生规律的英文短文,这类文章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难度较大,尤其是阅读思维还不够成熟,导致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很难理清文章的整体脉络。有些学生在阅读时感到困惑,无法将他们正在阅读的内容与之前读过的内容联系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语教师需要创新的教学策略。如果学生能够以小组的形式协作读书,把个人的阅读作业变成小组的阅读作业,学生就会感受到阅读压力减轻,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质量也会提高。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阅读探索时,小组内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角色划分,明确文章的整体脉络。小组成员制作思维导图,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习能力体现了英语阅读理解的整体能力,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在共享阅读中利用思维导图查阅大量信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因此,思维导图的艺术探索,是一种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思考所读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6. 运用思维导图,巩固学生知识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事件,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检验自己的阅读效果,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记录和总结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同时提供一种有序的方式来组织和分析这些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和理解。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学生可以通过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来评价和反馈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指导。此外,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文章的框架,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观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将其与相关阅读材料结合,引导学生参加角色扮演、复述课文、演讲比赛、读后续写等课后拓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提高其语言表达和综合概述能力。思维导图是阅读教学中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提高其语言表达和综合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学生可以对文章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实现对文章的深加工,从而提高其阅读素养。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与阅读素养互融共生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文章中的知识点和主题。同时,思维导图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阅读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还可以促进阅读与写作的整合,让学生更好地将阅读材料与写作任务相结合,提高写作能力。将思维导图与阅读素养互融共生,可以更好地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效果,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新疆和田皮山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