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教融合视域下中职高水平运动员英语教学创新路径探究
作者: 彭佳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对运动员发展体育事业,参加国际比赛,开展跨文化交际都至关重要。然而,中职院校的运动员学生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语言能力整体不高;同时由于运动员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体育训练中,花在文化课学习上的时间较少,学生难以在艰苦的训练中兼顾英语学习,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止步不前,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为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要树立体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培养高质量的体育后备人才,平衡学生的体育水平和文化水平,将学科教学与体育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 体教融合的背景和意义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国家体育深化改革,致力于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构建体育强国,体教融合新理念应运而生。推动体教融合发展的第一理念是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平衡学生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的协调发展。为了在体校更好地实施体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国家和学校要为体育专业生提供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专业的学习设施,以及充足先进的教学资源,同时要求教师构建高效的体教融合课堂,既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同时也能帮助学生融合学科学习和体育事业,促进两者协同进步。
在现代化发展迅速,学生的物质需求被充分满足的时期,坚持体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对学生有很多显著的现实意义。首先,体教融合推动了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协同发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其次,体教融合将体育与教育充分融合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育人价值,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优良品质。除此之外,体教融合不但推动学生文化和体育事业上的进步,同时也将高效的学习方式渗透给学生,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相通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构建学科之间的联系,掌握科学、系统、有逻辑的学习方式,才能从根本上优化运动员的学习方式,提高运动员的学习能力。
2. 中职体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语言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大多数体校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体育训练上,运动员不但面临紧张的体育锻炼,有时还要应对激烈的体育比赛,在这种高强度的状态下,学生不但在英语学习中投入的时间极少,甚至有时还会在课堂中缺席,更别提在课后花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因此学生的语言基础薄弱,学习时间受限,学习积极性不强,缺少语言环境,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很难提高。除此之外,由于体校学生在之前学习经历中受到的教育参差不齐,导致学生的水平相差较大,教师很难顺利地开展集体教学,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而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源有限,在体育院校中开展个性化的学科教学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理念,熟悉学生学情,在有限的条件中尊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环节,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2教学资源获取渠道单一,学习内容单调
教师在构建英语课堂时,课堂内容都来自于英语教材,根据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和词汇拓展构建课堂,课堂内容不但单调乏味同时脱离了时代性,并且与学生的个体经验毫不相关,导致学生失去了对英语课堂的兴趣,认为英语与自己的前途发展毫无关联,只在课堂中消磨时间,英语课堂失去了原本的价值,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教师要重塑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要构建英语课堂与学生个体经验之间的关系,构建实践性课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学生熟悉的内容并进一步拓展,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体现英语课堂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2.3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待提升,教学模式落后
对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是决定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因素。由于中职体校师生对英语学科学习的忽视,教师缺少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缺少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和了解,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在课堂中只进行简单的知识点讲解,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需求,因此学生的英语水平很难在教师的带领下稳步前进。在这种情形下,学校要重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教师团队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构建实践性课堂,结合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立足于学生的学情,打造因材施教的英语课堂。
3. 体教融合视域下中职高水平运动员英语教学创新路径
3.1优化分层教学,提高融合课堂效率
在中职院校的英语课堂中,由于生源复杂多样,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很难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开展集体教学,容易导致语言水平低下的学生跟不上,语言水平扎实的学生“吃不饱”,最终导致课堂脱离了学生的真实需求,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英语学习难以提升。然而,在师资有限的情况下,教师无法为每一个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有限的资源构建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提高教学效率。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原班级内,分析学生学情,根据学情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同一课堂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将分层教学应用于学生成绩差异大的专业运动员班级的学科教学,为教师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展开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教师要科学分析学生学情,对整个班级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能力进行科学、系统分层,帮助教师根据不同层级的学生构建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制定英语分层试卷以及试卷的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标准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A等级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能力,B等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中等,C等级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能力较弱。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语言能力分成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中既要包含语言水平扎实的学生同时也要包括语言水平落后的学生,既要有具备领导能力的学生,也要包括思维能力活跃的学生。同时,在构建教学活动时,要增强各层级学生之间在小组内的互动交流,并且在相互合作和讨论中为各层级学生设置对应的目标和教学活动,构建高质高效的分层教学,促进各层级学生的共同进步。
3.2深挖教材中的体育元素,充实教学内容
在中职院校高水平运动员英语教学中,教材是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最重要的教学参考,然而由于教材的篇幅限制,并且教材内容无法及时更新,导致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材料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失去表达欲和参与感,英语课堂的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英语学习难以提高。因此教师要在观察学生的基础上,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深挖教材中与学生相关的体育元素,将英语课堂与运动员关心的体育事业紧密相连,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用课堂,既让学生保持对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引导学生意识到英语在体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体教融合下的高效高质的英语课堂。
在涉及到“比赛”的教材内容中,教师以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情为立足点,为学生引入国际赛事中的专业词汇和表达,引导学生联系个体既有经验,将新旧经验相结合,但是避免传统的死记硬背,运用近期国际赛事的图片,激发学生的熟悉感和兴趣。同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刚学的词汇构建思维导图,找到词汇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提供高效、科学、系统的学习方式,并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参加比赛的经验在思维导图上进行拓展延伸,列举出自己想知道的其他的比赛中的专业表达,比一比哪一组的思维导图更丰富。在列举之后,教师为学生讲解他们列举的词汇或词组。最终,带领学生去操场上开展班级娱乐运动会,在比赛中运用刚刚学习过的专业词汇,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育和英语教学相结合,既符合学生的需求,又能巩固学习的语言知识。
3.3巧用英语学习活动观,构建体教融合实践课堂
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构建一系列综合性、关联性、实践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知识,分析学科问题,既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提高,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教材为主体,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积累词汇表达。在该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小组合作的组织和调整,引入科学的学习方式,并且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其次,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内容拓展,要求学生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语言知识的学习,联系自己的体育训练和经验,运用语言知识进行迁移、创新。最终,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熟悉的运用的基础上,为学习小组布置驱动性任务,任务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较大,需要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将语言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并且具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最终解决体教融合的学科问题。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理念活跃了英语课堂,便于教师融入体育学科知识和实践,让运动员在熟悉的情境中调动大脑和身体,联系理论和实践,最终提高体教融合课堂的学习效率,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4. 结语
要想提高中职高水平运动员的英语能力,教师要在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联系运动员实际,拉近学生与英语学习之间的距离。体教融合的教学理念为英语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细致分析学生学情,尊重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实践性、综合性、关联性的体教融合的英语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
[1]季浏.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构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38(09):72-80.
[2]许弘. 体教融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与使命[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1,36 (03): 287-292.
[3]常竹敏. 分层教学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8.
(作者单位:湖北体育职业学院)